说说清朝嘉庆皇帝的“三年之痒” 嘉庆是如何度过那三年的

日期:2023-11-0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朝嘉庆皇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并设立了“皇帝”这个特殊的职业之后,皇帝就成为封建历史上最具权威的人,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终结。皇帝被誉为“天子”,拥有生杀大权,举手投足间就可以将人“满门抄斩”、或者“诛灭九族”,到后来甚至有了“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说辞,这都是对皇帝权力的肯定。正因为皇帝有太多的特权,故而,皇位始终是皇子们争夺的对象。

  如果问:皇子们最大的悲哀是什么?与皇位擦肩而过!

  如果再问:当皇帝之后最大的痛苦又是什么?个人觉得,回答应该是:有名无实

  在封建社会两千年的演变过程中,由于宦官、外戚等群体的参与,许多皇帝在继位之后都面临“有名无实”的尴尬局面。到了满清时期,宦官和外戚的威胁基本消除,但是,即便是名正言顺继承的皇位,也不乏有傀儡皇帝的存在,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光绪皇帝。但还有一个人,曾经比光绪皇帝更闹心,那就是嘉庆皇帝,因为他所经历的“三年之痒”简直就是种耻辱

  嘉庆继位

  乾隆六十年(1795年),86岁高龄,在皇位上坐了60年的乾隆皇帝决定禅位给自己的第十五个儿子、嘉亲王永琰,自己退位当太上皇。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紫禁城里举行了庄严而隆重的禅位仪式。永琰陪同乾隆到奉先殿等处行了礼,又在太和殿接过了乾隆亲授的玉玺,并正式改元为嘉庆。

  由皇子变成皇帝,这种身份上的转换对谁来说都是一个“质”的脱变,可喜可贺,但嘉庆皇帝怎么也想不到,即将迎接他的却是“三年之痒”。

  永琰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他的母亲魏佳氏是乾隆的妃子,其祖上本来是汉族人,后来入了旗籍。永琰自幼受到严格的教育,举止端庄凝重,为人内向多思。从6岁起开始跟随皇家师傅读书。到13岁时,已经可以熟背四书五经。永琰天资聪颖,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很好。乾隆皇帝是个通达诗歌词赋、喜欢吟风弄月的人,他对永琰的聪明很是赞赏的。有一次,乾隆在上元节摆设盛宴款待外藩重臣,特意让当时年仅14岁的永琰参加,体现了他对永琰的疼爱和器重。

  “捡漏”的皇位

  和圣祖康熙皇帝时的“九子夺嫡”不同,乾隆的诸位皇子对皇位的态度很尴尬,有的皇子对当皇帝根本就不感兴趣,还有的皇子生怕招来杀身之祸,因此对政治避而远之,当然,还有不幸离世的。正因为这种种因素使然,嘉庆皇帝才算是“捡漏”得了皇位。

  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当时还是宝亲王的乾隆皇帝的第二子出生了,这个儿子是乾隆的嫡福晋所生。由于清朝以前的皇帝没有一位是嫡长子,所以雍正皇帝非常重视这个孙子,并亲自赐名永琏,并暗示乾隆,之后要立永琏为皇帝。乾隆皇帝即位后,遗诏雍正的意思,将传位于永琏的诏书放于正大光明的匾额之后。谁料,永琏命薄,无福承受这份恩宠,只活了九年就离开了人世;

  其后不久,皇后又生下了皇七子永琮,一心想完成雍正“嫡子继位”遗愿的乾隆皇帝,很快就立永琮为太子。谁知传位永琮的诏书刚放到正大光明匾后,两岁的永琮也离开了人间。接连丧失两位嫡子的乾隆皇帝,以为是“嫡子”犯了忌讳,再也不敢立嫡子为太子,更不敢将传位诏书放在正大光明匾后边了。这样,乾隆皇帝只得在庶出的皇子中选择一位来继承大统,经过考察,他选择了忠厚老实的永琰,而且,为了不让老天夺走他这个心爱的儿子,乾隆帝一直没敢宣布立他为太子,直到即将禅位前一年,才正式公诸于众。

  有名无实

  嘉庆继位后,他那位自称是“十全武功”的父亲——太上皇乾隆,却仍然贪恋君临天下的权势,宣称自己健康状况依然很好,每天都是勤勉不倦地处理政事,继续把握着大清朝的一切军政大权。小到安民赈灾、大到各部院的人事任命,全都要由他来决断。那嘉庆皇帝干嘛呢?打酱油呗。他每天的事务除了批阅奏章、接见臣僚,就是陪同乾隆四处巡游、打猎,参加各种宴会,有时也率领皇子们练习弓马骑射。

  乾隆皇帝不肯让权给嘉庆,在史书上有很多记载,比如说,嘉庆每每遇到军国大事,都要到内廷请乾隆皇帝裁决,自己不敢擅作主张。按理说,嘉庆登基后,更改年号,所有的官书也应该随之更改,可当时却存在两种“计时方法”:颁给内廷和亲近王公大臣的,继续使用乾隆年号记年;而全国发行的时宪书则一律采用嘉庆年号。乾隆明明在六十岁就退位了,可在宫廷中记录中,依然有乾隆六十一年、六十二年、六十三年、六十四年的时宪书,世人视为珍本,选择更是被捧到了天价。

  这件事在朝鲜的史书中也有记载,当年朝鲜使臣到北京后,本来应该由嘉庆皇帝接见的,但是朝鲜的使臣回国后,却只知道有乾隆、而不知有嘉庆,由此可见,嘉庆这个皇帝只不过是个操纵在乾隆手里的木偶。

  嘉庆皇帝的有名无权,还表现在和坤身上。从乾隆中期开始,和珅就一发不可收拾地崛起了,大权在握、威慑朝堂,成了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嘉庆对和坤的痛恨由来已久,他早就想把和坤除掉,但无奈自己没有实权。乾隆禅位给嘉庆后,和坤见乾隆无意交出大权,更变得愈加嚣张。嘉庆皇帝想召自己的老师朱珪回京任职,却被和坤说成是“笼络人心”、“结党营私”,结果,朱珪非但没有得到提拔,反而被贬到安徽去任职了。自此之后,嘉庆皇帝再也不敢请旨提拔任何人了。

  拨云见日

  有了乾隆的支持,和坤更加有侍无恐,后来在为乾隆和嘉庆的传话过程中,还屡屡找机会刁难嘉庆皇帝,这都为他以后的死埋下伏笔。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皇帝寿终正寝,享年89岁,是历代封建帝王中的长寿冠军。至此,嘉庆皇帝才开始真正的亲政,这时,他已经39岁了。乾隆皇帝驾崩的第二天,嘉庆皇帝就迅速软禁了和珅,这折射出嘉庆皇帝对和珅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嘉庆皇帝在“三年之痒”中并无太多建树,这并不是他可以决定的。他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更清楚乾隆皇帝的手段,再加上和珅无事生非地从中刻意挑唆,因此,他不得不在乾隆皇帝面前装出一副“平庸”的姿态,最大限度地衬托乾隆的才能与功绩,来满足乾隆的虚荣心。从这一点来看,嘉庆皇帝还是颇有心机的,但不知为何,嘉庆皇帝一生能拿出手的,却只有“扳倒和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