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王贲和司马错也是很厉害的将领,为何知者甚少

日期:2023-11-0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秦国的名将很多,如果非要弄出个四大名将,白起、蒙恬和王翦是毫无争议入选的,剩下的一位,当在司马错和王贲之间选择。王贲的存在感强于司马错,司马错的综合实力在王贲之上。

  王贲出生于武将世家,王贲和父亲王翦、儿子王离都是秦国的著名将领。王贲自小跟着王翦,读过兵书,上过战场,逐渐成长为秦始皇时期的一员武将。公元前226年,王贲为将攻打楚国,夺取十几座城池。第二年,王贲攻打魏国,以黄河之水灌渠,水淹大梁,魏国大败,不久,魏国灭亡。

  公元前222年,王贲和李信攻打燕之辽东,俘虏燕王,燕国灭亡,王贲又攻打赵国的余部代地,赵国彻底灭亡。第二年,王贲和李信又攻打齐国,齐王投降,齐国灭亡。

  可以说王贲的仕途比较顺,他建功立业的时机很好,正是秦灭六国势不可挡之时,还有王翦的照应,他基本上是顺风顺水的干了几仗。王翦父子成了秦始皇灭六国的大功臣。

  和王贲相比,司马错显得很悲催,因为秦国两个更耀眼的人物张仪和白起盖过了司马错的光芒,但他综合实力远胜于王贲。

  司马错也算是一个纵横家,他曾经在和张仪的辩论中取胜。公元前316年,南方的巴国和蜀国干起来了,最后都把求救信号发到了秦国,秦惠文王很犹豫,又想攻打蜀国,又考虑到蜀国地势险峻,路远难行,比较闹心。秦惠文王于是特意召开了一次辩论会。

  张仪主张东进,不必攻蜀,司马错却觉得东进攻打韩国,中原各国不会坐视不理,而攻打蜀国,中原六国都不会理会。而且蜀国有天然的优势,势必对秦国将来的东进提供便利,先得蜀后伐楚,事半而功倍。

  于是司马错成功的说服了秦惠文王对蜀地用兵。这一年的秋天,司马错和张仪带兵攻打蜀国,并成功灭蜀。但司马错和蜀地的缘分并未终止,此后的十五年里,司马错又两次平定蜀地的叛乱,一直到公元前301年。蜀地对秦国的作用在后来是相当明显的,我只说一点,富庶的蜀地为秦国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解决了常年征战面临的粮食短缺问题。而此时的张仪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早已逃跑,但是司马错又遇到了白起。

  公元前295年,司马错任国尉,攻打魏国,并未取胜,国尉改由白起担任。公元前291年,司马错任左更,先后夺取魏国的轵地和韩国的邓地。之后两次攻打魏国,夺下六十多座城池。

  公元前280年,司马错从蜀地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楚国被迫割让汉水以北和上庸之地给秦国。

  这之后,垂垂老矣的司马错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综上分析,秦国的四大名将应为:白起、王翦、蒙恬、司马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