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对者多赞成者少的情况下,刘备为什么执意要伐吴

日期:2023-11-0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刘备,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221年7月,在荆州丢失关羽被杀一年多以后,刘备终于兴兵大举伐吴,其实刘备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因为朝野上下对是否伐吴分歧很大,总的来说是反对者多赞成者少,诸葛亮和赵云更是明确反对。刘备并不是一位刚愎自用之人,很多时候他还是能听得下臣子的意见的,那么这一次刘备为何在朝野上下一片反对声中执意大举伐吴?三大优势,五大苦衷,我们来分析一下。

  先看三大优势:首先,自209年赤壁之战后刘备得到荆南四郡,215年孙刘双方平分荆州刘备得到南郡,武陵和零陵郡以来,刘备和关羽在荆州苦心经营了十年之久,根基很深;反观孙权219年底才得到荆州,即使是以种种举措收买荆州上下民心恐怕也没那么快能见效,在刘备的心目中认为如果自己打回去拥护自己的肯定多过拥护孙权,晚打不如早打。从后面马良很快说动五溪蛮出兵支持刘备来看,刘备的想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次,刘备的士卒都是百战精兵,赤壁之战后刘备的战事基本就没怎么停过,先是攻取荆南四郡,接着攻取西川拿下益州,又差点和孙权大打出手,汉中之战一打近两年还击败了曹操,刘备几乎没败过;孙权呢?两次合肥之战都是大败,濡须之战互有胜负也没占到便宜,实事求是的说,蜀汉军队的整体战斗力是强过东吴的,这也是刘备伐吴的信心之一,从后面伐吴开始阶段刘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入吴境也能说明这点。

  再者,此时的东吴,周瑜鲁肃已死,白衣渡江袭取荆州的吕蒙也在220年初病逝,陆逊虽然已崭露头角,日后在曹丕三路伐吴时大放光芒的朱然,全琮和朱桓等人此时还声名不显,征战沙场一生的刘备岂会将他们放在眼里?东吴没有统帅之人可与自己抗衡这是刘备认定的自身优势之一。

  再来看四大苦衷:第一,关羽和自己情同兄弟,刘关张的关系天下人皆知,现在关羽被杀,如果刘备对此无动于衷说不过去,最好的方式就是兴兵伐吴为关羽报仇,这也是刘备伐吴最好的借口,第二,和第一个理由类似,不为关羽报仇,其他人好说,但是张飞那边交代不过去,演义中张飞一句话“他人岂知昔日之盟?若陛下不去,臣舍此躯与二兄报仇!若不能报时,臣宁死不见陛下也!”,刘备就无话可说。

  第三,荆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益州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刘备想要成就霸业荆州就不容有失,荆州在手刘备就有战略上的优势,何况此时东三郡的易主(220年孟达献东三郡投降曹丕)更是让刘备认识到荆州的重要性,所以重新夺回荆州是当务之急;第四,刘备麾下得以重用的荆州出身之人应该是最多的,打回荆州去能给他们一个交待,这也是刘备伐吴的阵容大部分都是荆州人的原因之一。

  第五,刘备生于161年,221年已经是整整60岁了,古人寿命都没那么长,220年老对手曹操的去世可能让刘备也意识到需要提前安排一些事项了,太子刘禅能力不足,如果自己生前能够重新夺回荆州或者重创东吴,也能为子孙后代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这可能也是刘备伐吴的考量之一。所以即便朝野上下一片反对之声,但是和诸葛亮赵云等人站立的位置不同考虑的问题自然也不同,对刘备来说伐吴是势在必行,无人可以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