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朝清官大臣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官员的贪污,在古代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官员都是在当官的过程当中逐渐发家致富的,除了朝廷发的工资之外,很多就是靠着送礼收礼积攒下来的。不过古代也有很多官员坚守节操,不肯贪污的。比如东汉时期有个著名的大臣,面对别人偷偷的送礼,并告诉他不会有人知道,他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
唐朝也有一位这样的大臣,他身逢乱世,却坚守清廉,连皇帝都看不下去了,偷偷地下密诏跟他说:你多少拿点儿吧?这个人就是陆贽,陆贽出生于公元754年的江苏,他所在的陆家本来是一个大族,东吴时期还曾出过两任东吴大都督,不过传到他这一代时已经很衰落了。他的父亲陆侃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在母亲的艰苦拉扯下长大。
不过虽然家境贫寒,陆贽却深以“位卑未敢忘国”的先贤的教训,他从小就认真的学习,尤其是对历史的兴衰更替研究深刻,18岁的时候就考中了进士科。当时的进士科十分难考,因为每年都招不到几个人,唐朝甚至一度废除了科举当中的进士科。不过陆贽的官运并不顺畅,做了一段时间小官之后被贬斥回家。
当时的刺史张镒已经是非常富有盛名的大臣了,他路过陆贽家附近的时候,听说陆贽的贤能,于是前去拜访。一番交谈之下,张镒认为陆贽是“王佐之才,帝王之师。”遂与他结为忘年交。陆贽并不甘心就此在家空度余生,恰逢当时的唐德宗派遣使者前来民间征集意见、了解民情,陆贽向使者陈述了用''五术''察看风俗民情,''八计''考察地方官政绩,''三科''选拔才智出众的人才,''四赋''管理财政'',六德''安定疲困的人,''五要''精简官员的观点。
使者向皇帝汇报了陆贽的谏言,唐德宗大喜,把陆贽召回宫中,封为翰林学士。从此陆贽长期跟在唐德宗身边。当时天下节度使割据混战,甚至时常攻击皇帝,唐德宗有时候也不得不带着群臣逃命,每当遇到骄横的将领和士卒时,陆贽的言论恳切真诚,能够让他们感动得落泪,从而保全唐德宗的性命。
因此唐德宗对他十分的倚重,最高的时候陆贽曾经做到了宰相。有一次在逃亡的过程当中,陆贽不小心与唐德宗走丢了,缓过神来的唐德宗发现陆贽不在身边,嚎啕大哭,让属下一定要把陆贽给找回来,并且要对找到陆贽的人重赏,可见陆贽在唐德宗心中的地位。唐德宗但凡是决定大事小事,没有不与陆贽商量,一时之间可谓成了皇帝前面的红人。
人怕出名猪怕壮,红了之后的陆贽,有很多人前来巴结他,前来给他送礼,但是他坚决不收。他坚持“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对当时“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的社会风气十分的不满,所以自己坚决不收受贿赂,即使是做宰相的时候也没有违背。
他的清廉,连唐德宗都看不下去了,他觉得陆贽如此清廉,可能在官场交往当中无法正常的生活,会寒了同僚的心,于是他叫翰林学士顾少林给他传密旨道:“清慎太过,都绝诸道馈遗,却恐事情不通。如不能纳诸财物,至如靴鞭之类,受益无妨”意思是,如果金银珠宝你觉得不能收,那么别人送点儿小礼品你完全可以拿着,增进一下同僚之间的关系。
不过陆贽喜欢犯颜直谏,最后因为触怒了唐德宗被贬为忠州(今重庆忠县)别驾,由于之前刚正不阿得罪了很多权臣,陆贽到了那里闭门谢绝宾客,反而研究医术,写了一本《陆氏集验方》,专门为当地人治病,最后在忠州去世,可谓是古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典范。
陆贽的一生,王夫之评价为:唐室为之再安,皆敬舆悟主之功也。忠臣、廉洁、仁义、正直,这些道德品质在他身上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他尽可能地挽救了濒临灭亡的唐朝,也尽最大可能改善了当时老百姓的民生。他虽然死了,却为后世人所敬重,正所谓“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陆贽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