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春秋齐国名相管仲看人的眼光到底有多准

日期:2023-11-0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从公元前770年一直到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在进入封建社会之前最为精彩的一段历史了。而在这295年的春秋历史岁月中,首位在华夏大地上建立了一方霸业的人物便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本名吕小白)了。

  当然,齐桓公的称霸大业并不是仅靠他一个人完成的,其中有很多在他身边辅政的贤臣同样是功不可没。譬如,那位有着“华夏第一相”、“法家先驱”和“圣人之师”等诸多美誉的齐国名相管仲,便是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的重要臣子之一。

  那么管仲作为齐国执掌大权的国相,他的能力到底有多强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仔细的剖析一下。

  首先,从管仲与齐桓公“病榻论相”的典故来看。

  管仲作为齐国的国相一路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之后,年事已高的他身体已经无力再支撑相位的繁重的工作。可自打管仲病倒国相之位出现了空缺,谁来接他的班自然也就成了齐桓公必须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于是,齐桓公有一次去探望管仲病情的时候,就曾在他的病榻前问过相位人选的承接问题。管仲听后亦是忍不住叹息,原本最合适的国相人选宁戚可惜已经去世了。齐桓公听后又提议让鲍叔牙为相,管仲听后却说鲍叔牙太过善恶分明,不到万不得已最好还是不要任命他为国相。

  齐桓公听后又提议让隰朋为相,管仲却表示隰朋的身体也好不到哪里去,即便让他为相恐怕也不是长久之计。随后,齐桓公又问易牙等人是否能担当大任,管仲却明确表示易牙、竖刁和开方这3个人绝不能重用。

  易牙曾在齐桓公危难之时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然后把煮肉给齐桓公充饥。因此,易牙一直都深受齐桓公的信赖。可管仲却认为人世间的真情莫过于对子女的爱护,易牙竟然能够狠下心杀害自己的儿子,又何谈对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国君忠心不二呢。

  至于甘愿承受自宫之刑,以求能到近前侍奉齐桓公的竖刁。虽说同样是深得齐桓公的宠幸,但是管仲却直言竖刁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护,所以更加不会真心的爱护国君。还有舍弃太子之位的卫国公子开方,他表面上看起来甘愿做一名齐国的臣子,甚至连父母死后都没回国奔丧。可实际上开方既然能忍心抛下自己的父母,也就意味着他不可能对国君忠贞不二。

  毕竟,卫国好歹也是一个千乘之国。可开方居然甘心舍弃卫国国君的尊位来到齐国,其心中必定是另有所图。国君日后若是去亲近这些毫无底线的人,那么齐国迟早会爆发大乱。所以,易牙、竖刁和开方这3个人不但不能拜为国相,甚至一定要尽量疏远他们。

  其次,从齐桓公晚年的悲惨结局来看。

  管仲过世不久之后,齐桓公起初还是采纳了管仲的意见任用隰朋为国相。并且,很快便疏远了易牙、竖刁和开方3人。只可惜管仲死后才不到1个月的时间,刚刚接替了国相位置的隰朋也开始一病不起。情势急迫之下的齐桓公,只能选择让鲍叔牙出任相位。

  然而,鲍叔牙任职国相才2年左右的时间,齐桓公却越来越感觉自己有些食不甘味,同时连夜晚都无法酣寝。于是,齐桓公便逐渐将管仲临终前的忠告抛在脑后,并很快将早已被疏远的3人重新召回了宫中。鲍叔牙听闻此事后也曾专门去劝谏过齐桓公,可根本就于事无补,不久之后鲍叔牙也因愤郁成疾离开了人世。

  鲍叔牙死后齐国更是无人能担得起这国相大任,易牙和竖刁见齐桓公的病情日益加重,于是他们便开始在暗中密谋尽早拥立下一任齐国新君。就这样他们二人先是假传齐桓公的旨意,禁止任何人随便入宫探视齐桓公,同时又将原本侍奉齐桓公的仆人悉数赶到了宫外。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还在齐桓公养病的地方建起了四面围墙,并在墙上留下了一个洞只允许小内侍钻进去探查汇报齐桓公的死活。

  最终,一代霸主齐桓公硬是被活活地饿死在病榻之上,其尸体更是搁置了67天之久。不得不说,齐桓公晚年之所以会落得一个如此凄惨的下场,这一切都是他不听管仲忠告咎由自取的结果。而反过来说管仲看人确实是非常准确,特别是他在病榻前与齐桓公论相时提过意见,几乎每一句都堪称是洞悉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