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孙权的故事。
曹魏实力最为雄厚,定鼎中原的同时,还要同时对抗北胡、西蜀与东吴三方势力。反观蜀吴两国,一个靠着蜀中险要,一个依仗长江天堑,只能通过寻求联盟的方式,才能勉强自保。
与激进善战的蜀国不同,东吴的策略一直就是“据江东,以观天下成败”,很少主动进攻,就算有,也多是寸功不得;但不得不说,江东的守成能力,却很是强大。面对曹操与刘备这两位当世枭雄,孙权都能战而胜之,可见江东强大的水战能力了。
为何东吴能屡屡在守御之战中获胜呢?其实,这离不开他们拥有的强大水师。不妨看一下东吴的几种特色战船:
走舸,速度很快,善于偷袭。据《通典》记载:“走航,舷上立女墙,置掉夫多,战卒少,皆选勇力精锐者,往返如飞鸥,乘人之不及,金鼓、旗帜列于上,此战船也。”这种战船多是小型船只,轻便的体型让它在水面上有很高的速度,而且也颇为灵活。
赤壁之战在正史中只是一场前哨战,起因是曹操的荆州水师被东吴提前探查到了,于是周瑜便立刻指挥了这场小规模的遭遇战。从战况来看,东吴水师的战船便拥有轻快、便捷的特点,从而将笨重的曹魏水师耍的团团转。所以周瑜率的这支前哨水师,极有可能就是走舸。
而广义上的赤壁之战,便是著名的火攻之术。在这场战役中,江东方面使用了另一种新式战船,叫做“油船”,也称“火舫”、“火船”。在一般战船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易燃物和油料。然后根据风向来临时,将其引燃,令油船随风飘向敌军。正史记载中的火攻之术,位于乌林一带,正式重创曹操的关键性地方。
还有一种大型战船,叫做斗舰。据《通典》记载:“斗舰,船上设女墙,可高三尺,墙下开掣孔。船内五尺,又建栅与女墙齐,栅上又建女墙齐。”这种大型战船,一般都是主帅称作,它不仅能对敌军战船进行有效打击,更能用来掩护己方用于奇袭的小型走舸,更能为油船的偷袭提供一定配合手段。
东吴有个太守,名叫万震。此君虽然对三国格局没有造成过半分影响,但他却编纂了一本《南州异物志》,充分记载了东吴时期各种繁盛的手工业。而最令人侧面的,便是江东地区的造船业。
东吴的大型船只到底有多大呢?万震这般描写道:“长二十余丈,高出水三二丈,望之如阁道,载六百人,物出万解。”东吴最高的船只,甚至一次性可容纳三千多人,算是造船史上一个显著的进步了。
当然,据相关史料考证,东吴的战船不仅有着很可观的庞大体积,而且还能保证船体的稳定与平稳。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在进攻江夏黄祖时,还率先在战船上系了重物,这便是“抛锚”在史料中最早的记述。
由此可见,东吴能屡屡在守御之战中取得胜利,离不开这些战船的作用。不仅如此,江东地区发达的造船业也促进了东吴在经济与外交方面的繁荣。早在230年,孙权便令卫温等人率领一支庞大的万人船队下到了夷洲。到了公元243年,孙权便派遣吴将聂友与陆凯等人,令他们率领三万大军,挺进了现在的海南地区。
在经过两次成功的航海之后,孙权又大肆推行航海业的发展,令其远扬海外,这不仅是东吴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更是中国古代史中最早的的几次大航海运动。非但如此,东吴还与海外很多国家建立了密切往来。
以日本为例。早在三国时代,东吴便派出大量战船入海,并来到了日本地区。当时,东吴船队上面有不少精美的丝织品,引起日本当地的由衷赞美。直到现在,日本有不少服装店,还以“吴服”来命名。除此之外,浙江一带的铜镜、绸缎,也远销海外,成为越南、日本、罗马帝国最为喜爱的“舶来品”。
当然,东吴发达的航海业也为江东地区的经济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江东六郡,虽然只是偏安一隅,但也与海外建立了一定的贸易渠道。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江东地区强大的造船业与航海业。更有甚者,有人还将孙权称为“大规模航海的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