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御林军就在皇帝的身边 他们为什么不选择造反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人都不了解御林军不造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其实,历史上尤其是宋代之前,御林军叛变、政变的多如牛毛。比如唐明皇政变,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就是首先夺取了御林军的指挥权:葛福顺拔剑直入羽林营,斩韦党掌握军队的韦璿、韦播、高嵩,然后宣布:“韦后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身高有马鞭之长者皆杀之,立相王为帝以安天下。敢有反对者,罪及三族。”羽林军将士纷纷表示从命,史称唐隆之变。赵匡胤也是如此:960年正月,北汉与契丹联兵入侵,周恭帝命赵匡胤率宿卫禁军北上迎敌。期间,赵匡胤发动政变,建立了宋朝。不过,赵匡胤自己是利用禁军政变上台,他后来就做了很多的防范工作。

  后来宋朝禁军就出现了分权局面。本来北宋禁军最高指挥官为殿前司都点检,掌握军队的调动权和指挥权。搞笑的是,赵匡胤自救就是后周殿前司都点检,依靠禁军政变成功。所以,他上台以后,立即废除了这个职务。随后,北宋禁军基本就是“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关,也是皇帝的意志执行机构,享有调兵权。当时全国任何部队的调动,必须由枢密院负责。如果枢密院没有批准调动,军队擅自移动,就属于谋反,军官是满门抄斩的重罪。当年岳飞即便有着子弟兵,然而看到十二道金牌也只能奉命撤退。

  不过,枢密院并没有指挥权和训练权。全国军队的训练和日常事务,主要是三衙负责。三衙也就是殿前都指挥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侍卫步军司)。但三衙并没有军队的调动权和指挥权。在具体作战时候,率臣即主帅由皇帝临时委任,而不是平时训练士兵的军官,以防止他们联合叛变。而主帅才享有指挥权,却没有训练权和调动权,部下又是临时委派,大家并不是一条心,想要联合他们造反也不可能。况且,开战以后往往皇帝还会委派文官监军,防止出现叛变情况。这样一来,禁军的三权分开,想要造反也就不可能。

  这种制度的优势是军队比较稳定,叛变造反情况很少,而且御林军军官政变更是不可能。缺点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将领常换的情况下,训练不精,效率和军力大减。所以,宋军战斗力不稳定,有的部队很弱,有的部队很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