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三国时出谋划策的奇才荀攸的文章。
荀攸,在三国演义里面并不算一个出彩的人物,因为三国演义主要描写的是刘备集团的发展过程,但是在历史上,荀攸出谋划策绝对是三国里面的第一人,可能有人就会反驳了,第一人不是诸葛亮吗?诸葛亮是综合能力第一人,无论是政事,人事还是军事,都是诸葛亮擅长的,但是你要说出谋划策的第一人,那就肯定是荀攸无疑了。荀攸不仅出谋划策,而且城府极深,也正常,一般学习机断,谋略这些方面的知识的人城府都是深不见底的,这应该也是荀攸能够善终的原因。
荀攸是三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能够有兵法传世的人,但是因为写这套兵法的是他的老朋友钟繇,他这个老朋友拖延症比较严重,还没写完就急着去见荀攸了,当然,这个时候的荀攸已经不在了,为什么说荀攸出谋划策第一呢?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荀攸出谋划策杀掉了袁绍最重要的两名大将,颜良和文丑。你以为曹操真的是被困在白马的吗?后面十多万大军等着呢,岂会被一个小小的文丑困住?这一切都只不过是为了拿下文丑的那颗脑袋而已。
荀攸这样的城府,这样的机断谋略能力,他从小就是有展现出一定的天赋的,而且荀攸这个人并不像他的叔叔荀彧一样,有那种匡扶汉室的理想,他知道汉室不可扶,曾经他想要带兵入川,自立山头,但是这样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因为他生在颍川荀家,世世代代都是汉室的人,而且文官集团最重要的就是忠,荀攸这样的额想法就是不忠的表现,既然这样,没办法了,接着打工吧。但是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可以看得到荀攸的一生都不会是平凡的。
荀攸在七八岁的时候就被自己的叔父喝醉酒打伤了耳朵,从此去哪里玩都会躲着他的叔父,但是他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躲着自己的叔父,他只有在独自一人对付不了自己的叔父的时候才会躲着,如果老爸在的话有靠山是大摇大摆地走的,这点跟曹操倒是有点像,而后他的叔父知道后也没有生气,反而是“惊其夙智如此”。可见城府这个东西啊,还是从小开始锻炼的。
在东汉末年,第一个把持天子的人便是董卓,把持天子也就算了,居然还鱼肉百姓,经常杀人,很多人都看不惯,这中间就包括荀攸。于是荀攸和他的同伙何顒一起密谋刺杀董卓,但是最终失败,何顒很害怕。在不久之后居然“忧郁自杀”,但是荀攸却是“言语饮食自若”,好像根本没事一样,这是何等强大的心理素质。
董卓死后,他和他的叔叔荀彧一起投奔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叔侄两个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操也是知人善任的人,把荀彧留在后方处理政事,因为他知道荀彧是真正的汉室忠臣,荀彧可以作为连接汉献帝和他自己的桥梁,但是荀攸却要带在身边,毕竟他的主要能力是出谋划策,不从军有点可惜。
而且荀攸的口风是非常紧的,无论是谁想要在他的嘴里问出点什么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他是个大嘴巴自然也就不可能善终,毕竟知道这么多曹操的军事秘密,官渡之战后有人问他曹操官渡之战的经过,他说“吾何知焉”,一个在军营里面主要出谋划策的人居然说“我怎么知道”,谁都不相信他不知道,但是无可奈何,谁让人家口风紧呢。
还有就是荀攸没有流传下来的兵法,在三国时期不缺少厉害的谋士,贾诩、程昱、郭嘉这些人都是非常善于出谋划策的,但是他们始终无法和荀攸相比,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荀攸他有着属于自己的兵法:《荀攸十二策》,就好像什么孙子兵法之类的,能把书留下来的,那都是非常厉害的人。
另外荀攸可以说是曹操劝进第一人,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呢?曹操这个人打仗打多了,权力也就大了,他不满足自己丞相的位置,想要加九锡,荀攸自然也看出来了曹操的心思,于是便劝曹操加九锡,这也是顺理成章的时候,然后荀攸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魏国的尚书令,而他的叔叔荀彧因为阻止曹操加九锡被曹操赐死,可见荀攸的城府极深,也能够顺着曹操的脾性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三国这样的乱世里面善终,具体可参考贾诩。
荀攸虽然出身颍川士族,但是却不被士族的礼仪束缚,这不能说是好,也不能说不好,毕竟在这样的乱世,有的人想为国尽忠,有的人想开辟新的时代,有的人想明哲保身,而这,也是荀攸的为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