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董鄂妃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清顺治元年,多尔衮率八旗入关、定都北京并就此展开了平定中原,建立大一统封建王朝的辉煌征程。在多尔衮存在的顺治朝,年幼的顺治皇帝并无展现帝王素质和治国能力的机会;但在多尔衮病逝以后,依然年轻的顺治皇帝相当出色的肩负起了历史使命,为清王朝于中原地区的稳固统治打下了坚实基础。
可在政治上“勤政爱民,孜孜求治”的顺治皇帝,就像自己的父亲——皇太极一样,过度沉迷于儿女情长,甚至有过“痛爱妃之死而欲逃禅”的不负责表现。正因如此,顺治皇帝在24岁便英年早逝以后,民间便迅速传出了“顺治帝遁入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清廷谬谓病殁”的传说。甚至,直到现在,诸多清史研究学者还坚持认为顺治皇帝并不是“因天花驾崩”,而是悲痛于董鄂妃薨逝,削发为僧了。
其实,这种民间传说并不是没有依据,顺治皇帝在自己的宠妃——董鄂妃薨逝后,确实生出过舍弃江山、削发为僧的念头。
顺治十七年八月,原本就身体孱弱的董鄂妃,在痛失爱子的精神折磨下,未能陪伴顺治皇帝终老,玉殒香消于承乾宫。正和董鄂妃之间有着火热爱恋的顺治皇帝,悲痛欲绝,精神几乎崩溃。万念俱灰以后,顺治皇帝看破红尘,弃江山社稷如敝履,执意要出家为僧,并让和尚溪森为他剃了发。后来由于溪森的师父玉林琇以要烧死溪森为要挟,才逼得福临打消了出家的念头。
董鄂妃到底好在哪里,能让堂堂一代帝王万念俱灰到宁愿舍弃江山、遁入空门?
顺治皇帝对待董鄂妃,到底能好到什么程度?我们用其在董鄂妃丧仪上的几个“超常规”表现,来具体说明:
1、孝惠章皇后尚能正常履行中宫职权的前提下,顺治皇帝将董鄂妃追封为皇后,并在礼臣拟定谥号的时候,“先拟四字,不允。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让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不附帝谥的皇后。
2、董鄂妃病逝后,顺治皇帝甚至以“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为由,打算将宫女、太监30名悉数赐死。如果不是被朝臣劝阻,殉葬制度怕是又要重启。
3、董鄂妃的梓宫从承乾宫移至景山观德殿时,抬棺人都是满洲八旗三品以上的高官,而非普通宫人。
4、清朝制度规定,“遇国丧,皇帝朱批改蓝批,为时27日”,董鄂妃病逝后,顺治皇帝改用蓝批的时间长达4个月。
抛开董鄂妃从“妃”到“皇贵妃”仅一月有余的晋升速度;抛开顺治皇帝对董鄂妃近乎偏执的专宠;单就董鄂妃薨逝后,顺治皇帝表现出来的种种“超常规”行为,就足以说明顺治皇帝对董鄂妃的用情至深。
董鄂妃的好,顺治皇帝在其病逝亲自动笔,撰写而成的《孝献皇后行状》中,有着极为细致的说明。
身为儿媳,侍母至孝
以“孝”治天下的清朝统治阶层,向来以孝道为衡量后妃德行的基本依据。董鄂妃的“侍母至孝”,顺治皇帝于《孝献皇后行状》的开端,就予以了“后倪静循礼,事皇太后,奉养甚至,左右趋走,皇太后安之”的至高评价。顺治皇帝对于董鄂妃的孝道评价并非虚言,有两件具体事例可以明确说明:
1、顺治十四年冬,正居于南苑的孝庄太后身体有恙,董鄂妃不顾自己身体虚弱,“朝夕侍奉,废寝忘食”并亲赴天地坛为其祈福。
2、董鄂妃病重之际,孝庄太后曾数次亲临视疾并在其薨逝后,“哀之甚”。要知道,孝庄太后并不喜欢这个夺得顺治皇帝专宠的儿媳,如果不是被其孝心感动,又怎么真情流露?
独得皇帝专宠的董鄂妃,非但没有骄横跋扈,反倒在孝庄太后跟前“奉养甚至,伺颜色如子女;左右趋走,无异女侍”,怎能不让顺治皇帝倾心,怎能不令天下男子叹服。
身为贤内助,董鄂妃无可挑剔
董鄂氏生前虽然未被封为皇后,但其身居皇贵妃高位,又得顺治皇帝专宠,于后宫的实权一直和孝惠章皇后并存,甚至远胜于孝惠章皇后。但拥有如此恩宠和权势的董鄂妃,并没有恃宠而骄,更没有嚣张跋扈,对待皇后“视之如母”;妃嫔有疾,“躬视扶持,三昼夜忘寝兴”;妃嫔薨逝,“悲痛异常、哭泣感叹”;甚至对待低微妃嫔和宫人,依然能“宽仁下逮、蔼然相亲”。
顺治皇帝还专门列举了董鄂妃对待孝惠章皇后的两件事例,予以说明这位“贤内助”于后宫之中无可挑剔的表现:
1、顺治十四年,孝庄太后身体有恙时,孝惠章皇后无动于衷,惹得顺治皇帝大怒,打算以“孝道有亏”为由,将其废黜。皇后被废,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时任皇贵妃的董鄂妃,但其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数次“长跪顿首固请”,并直言“陛下若废皇后,妾必不敢生”。
2、顺治十五年,孝惠章皇后身染重病,董鄂妃更是“五昼夜目不交睫,侍奉左右”。
得皇帝专宠,且能始终保持谦卑恭敬的处事方式,对待皇后、对待妃嫔乃至对待宫女下人,都能友爱有加,为忙于前朝政事的顺治皇帝创作了一片宁静祥和的后宫环境。如此“贤内助”,怎能不让顺治皇帝专宠,又怎会不令天下男子向往。
身为妻子,她将顺治帝视为唯一
真正令顺治皇帝对董鄂妃用情至深的原因,来自于董鄂妃对待顺治皇帝的方式,那就是身为妻子的董鄂妃将顺治皇帝视为自己的唯一,绝对无可替代。
日常生活中,董鄂妃对顺治皇帝关怀备至,“晨夕兴居,视饮食服御,曲体罔不悉”;无数个批阅奏折的夜晚,董鄂妃都默默的陪伴于侧,“抵夜分,后未尝不侍侧”。董鄂妃姿容绝代,但其并没有红颜祸国,而是经常婉言善劝福临要勤于政务,爱惜臣民,对刑狱尤要慎重。
父亲病逝,董鄂妃唯恐顺治皇帝担心,而“岂敢过悲”;兄长病逝,董鄂妃庆幸他未曾惹下大祸,给顺治皇帝惹麻烦;甚至在自己临终,董鄂妃依然规劝顺治皇帝“妾殁,陛下宜自爱!惟皇太后必伤悼,奈何”。在董鄂妃的心中,顺治皇帝就是唯一,就是生命的全部,由此来看,顺治皇帝在其病逝后万念俱灰、遁入空门也就情有可原了。
相较于顺治皇帝“身染天花重疾而崩”,有董鄂妃这样的一生挚爱,后世或许更相信顺治皇帝真的是“痛爱妃之薨,而万念俱灰、遁入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