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每当一提起文彦博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听过相声贯口《八扇屏》的,对“大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灌穴浮球之智”这句肯定有印象。很多人了解文彦博,都是从相声来的。
说来也巧,文彦博“灌水浮球”和司马光砸缸是同时代,同是小孩干的事,文彦博当宰相比司马光的时间要长,可惜他在后世的名声与司马光不可同日而语。
文彦博算是北宋名相,干了不少值得肯定的事,可总是消除不了宰相位置是靠女人得来的流言蜚语。
文彦博“灌水浮球”说的是他小时候跟小朋友玩,一个小朋友把球踢到了树洞里,大伙怎么都弄不上来,文彦博跑去提了桶水灌里面,球浮上来的故事。
好像名人小时候都很聪明,其实生活中不缺聪明的孩子,只是长大了没当大官、没出名,聪明的故事没人记载罢了。
如果说文彦博小时候的聪明不值一提,而少年时所做的一件事,值得人们学习,那就是数豆的故事。说文彦博青少年的时候,为自己准备了两个罐子,做错事往一个罐里放黑豆,做了好事往另一个罐里放红豆。
时间长了,黑豆罐里的豆子越来越少,红豆罐里的豆子越来越多。可见少年时的文彦博,对自己的要求很高,非常注重自己的修养。
按说这种聪明人,在侦探等领域会有出色表现,但文彦博第一次被重用时,神童好像并不怎么神。
文彦博是宋仁宗天圣五年的进士,聘干后,从知县一级一级往上干,升到殿中侍御史时,赶上宋朝三川口之战的惨败。
三川口之战非常惨烈,仗虽然败了,但给孱弱的宋军搏得了颜面。此战中,宋军大多数将士阵亡,主帅刘平下落不明。可是逃跑的黄德和得知宋军全军阵亡的消息后,向朝廷报告刘平投降李元昊。
后来延州有个老百姓跑京城报告战争的情况,说法与黄德和相左,宋仁宗为了查清事实,派文彦博等人调查。
当时刘平所部全军覆没,延州方面和逃跑的黄德和为了推卸战争失利的责任,基本上都指责刘平作战不利并降敌。
文彦博在调查中得不到其它证词,后来河东路都转运使王沿上奏说他得到消息,有两名士兵逃了出来,知道战争的具体情况,文彦博得到这个消息非常兴奋,要求延州方面立即找人,人肯定没找到,可叹“灌穴浮球之智”的神童,居然想不到灭口这个词。
三川口之战的具体原因后来还是弄清了,刘平等人的英勇事迹并彰显,但文彦博的聪明确实没有发挥出来。
宋仁宗赵祯是个非常节俭的皇帝,对后宫要求很严,严禁后宫向大臣索要物品,但管不住宠爱的张贵妃。
有时候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仁宗对张贵妃也会发怒,曾摔过大臣送给张贵妃的小瓷瓶,应该是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瓷早期产品,非常珍贵。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文彦博在益州,也就是现在的成都当知州时,给张贵妃送过灯笼锦,就是以灯笼为主体的蜀锦。“四大名绣”的蜀绣在宋朝时就很出名。
女人对衣服的钟情有时候要胜过男人,特别是“百花争艳”的时候。元宵节后宫佳丽要聚会,张贵妃早早着手准备,向成都的文彦博示意进献灯笼锦。
按照仁宗的要求,大臣不能给后宫私自送东西。对于这个事,文彦博没有把握好,收到张贵妃的信息,立即安排加班加点特制,紧急送到了京城。
元宵节当日,张贵妃穿着灯笼锦做的衣服出现在仁宗面前,人靠衣装,美人更需要华丽的服饰衬托。面前的张贵妃着实太惊艳了,仁宗不禁脱口而出:“哇塞,好好漂亮。”
说张贵妃漂亮,此刻可能蜀锦更胜一筹,仁宗问:“这么好的东西是那里出的?”
张贵妃说:“这是跟益州的文彦博要的,他是我父亲的旧交,我称他伯父。”张贵妃很聪明,把君臣关系转移到亲属关系上,要东西这事打个制度的擦边球。
张贵妃父母早亡,据说她父亲生前曾是文彦博家的门客,这个正史没有记载。
对张贵妃来说,没有显赫的身世,总想攀个有身份的亲属。在仁宗没有责怪向大臣要东西后,张贵妃马上又说:“这也不是我要的,是文彦博精心准备好送给陛下的,只是让臣妾用了。”
这个话说得很水平,让仁宗一下子对文彦博有了好感。
也许是文彦博工作干得出色,也有可能是仁宗对文彦博的认识有所改变的缘故,不久后,文彦博出任枢密副使,很快又成为副宰相,任参知政事。
人到运头上,谁也挡不住。宋朝从四川的王小波赵义后,大大小小的起义不断,仁宗时更胜,庆历七年,贝州,现在的河北清河,一个叫王则的起义。
仁宗派枢密直学士明镐去平叛,可是贝州城一直攻不来。仁宗烦躁之余,在后宫发了发牢骚,说宰执大臣没有能为朕分忧的。
要说张贵妃被宠,外表是一方面,脑子还真是好使,听了仁宗的话,她马上派人把这个消息送给了文彦博。
可能是神童的聪明这时候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文彦博马上心领神会,第二天上朝,第一个站出来,主动请缨,要求亲临一线,去贝州平叛。
这个意义非凡,仁宗正需要大臣中有引领、带头的人,好营造争先向上的氛围。于是马上任命文彦博为河北宣抚使去贝州组织平叛。
文彦博到贝州前,明镐决定以挖地道的方式攻城,文彦博到时,明镐组织挖的地道已完工,城内王则还不知情。
当天晚上,文彦博作为主帅,安排明镐选了200名士兵从地道进入城中,杀死守卫人员,又把绳子从城墙上放来,大批将士进了城,王则被活捉,历时65天的造反平息。
要说文彦博的运气真是好,刚到贝州就完成了任务,仁宗高兴之余,立即升文彦博为平章事,成为宰相。
文彦博在宰相位置上的时候,张贵妃又搞了个事情。张贵妃是贫苦出身,父母早亡,从小被卖到太宗皇帝的长公主家里,因为长得不错,在府上当歌妓。
后来仁宗在长公主府上一眼看中了张氏,带进宫封为美人。由于姿色出众,受宠后一路升为贵妃。
古代的贵族都注重门第,张贵妃为了给自己弄个好的出身,打听到有个叔父叫张尧佐,是进士出身,在地方当个小官。于是缠着仁宗给张尧佐升官,很快就到了三司使,成为计相,仅次于宰执大臣。
人心没有满足的时候,张贵妃逼着仁宗还要给张尧佐升职,再升就是宰相,仁宗最后想了个好办法,给加“使相”的荣誉头衔,没实权,但有身份,有待遇。
这个事引起言谏官的集体反对,由谏院院长包拯带头,坚决不让步。为了这个事,仁宗被包拯喷过一脸的唾沫星。
谏官唐介更是拼死相搏,仁宗被逼急了,对唐介说:“官员的任命,不是我一个说了算,都是中书省先草拟提出,多方审议决定的。”
唐介也不示弱,说:“那就应该追究执政大臣的责任。”然后又说,我现在就弹劾宰相文彦博,他给贵妃送锦缎,借助后宫的力量升任宰执,重用张尧佐,就是为了巴结贵妃,请求罢免文彦博。”
仁宗听后大怒:“你胆子太大了,赶紧给我滚到地方去。”唐介不忙不慌地说:“臣赤胆忠心,内心激愤,就是把我下油锅也不怕,还怕贬官吗!”
听唐介这么说,赵祯缓和了一下气氛,说:“文彦博巴结贵妃这种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怎么能拿朝堂上来说。”
唐介转身对着文彦博说:“请宰相大人扪心自问,当着皇上的面说说,有没有这回事。”一下子搞得文彦博尴尬至极,这种事文彦博无法解释,作为宰相,总不能咆哮朝堂吧,只好不断向皇上作揖谢罪。
出现这种场面,气得赵祯指着唐介,你、你、你的说不出话来。文彦博倒是表现出高风亮节,说:“陛下息怒,作为台谏官,向皇上进言是他们的职责,请不要追究唐介的责任了。”
大闹朝堂,这个事搞得有失体统,经商议,贬唐介为英州别驾,连带着将文彦博罢为许州知州。
文彦博到地方工作多年后,于至和二年再次复相,嘉祐三年再到地方,出将入相50余年。期间不计前嫌,举荐唐介为参知政事,与自己一起共事好长时间。
文彦博最大的特点,是个长寿之人,一直活到92岁,是四朝元老。纵观文彦博的一生,说他聪明,有时又犯糊涂,说他对自己的要求高,可又做了些违背原则的事。
总体来说,文彦博一生多有建树,为北宋中期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