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儿只斤·真金是谁他和明朝开国太子朱标有什么相似之处

日期:2023-11-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孛儿只斤·真金,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众所周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嫡长子,也就是开国太子朱标,因自小接触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深得朱元璋的期待,有望继朱元璋武统天下之后,顺利过渡到文治时代。只是可惜,朱元璋还没死,朱标就死了。

  实际上,在元朝亦有类似的情况,忽必烈的太子真金,和朱标可谓同样的人物。

  真金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次子,忽必烈的长子朵儿只早夭,于是继承权便落到了真金的头上。

  关于真金的出生,有一段传奇的故事。真金出生的这一年,中原地区有一位得道高僧海云法师,一路向北云游到了漠北草原。对佛法和中原文化十分感兴趣的忽必烈此时遇到了海云法师,他一眼就看出大和尚非同寻常,就盛情邀请海云法师到自己家中做客,以上宾之礼相待。

  海云法师在忽必烈家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为忽必烈宣讲佛法和汉法,忽必烈对其真诚相待,无论事务多么繁忙,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和海云法师谈经论道一番。

  忽必烈和海云以佛会友,相处十分融洽。就在海云法师在王府的日子里,忽必烈的次子出生,忽必烈十分喜爱这个孩子,特意请求海云法师为自己新得的爱子取个名字。

  海云法师当即同意了这个请求,并希望能给这个新生的孩子相一下面。

  当忽必烈将儿子抱来之后,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刚刚才能够睁开眼的小婴儿竟然能够目不转睛的盯着海云法师,目光炯炯有神,丝毫没有婴儿该有的胆怯和迷茫。

  海云法师看到这种情景,淡然一笑,说道:“世间最尊贵,无越于真金。”遂为孩子取名为真金。

  忽必烈闻听之后大喜,世间最珍贵之物无异于真金,世间最珍贵之人无越于天子,海云法师颇有修为,必然是从真金的身上看出了不寻常的东西。自此,忽必烈将这个孩子视为掌上明珠,悉心培养。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海云法师在忽必烈处居住一段时日之后,又踏上了四方布道,弘扬佛法的云游之路。临行之前,海云法师特意留下了年轻的子聪和尚。

  子聪和尚俗名刘秉忠,自幼博览群书、精通儒释之法,成为了小真金的启蒙导师。

  除此之外,忽必烈还搜罗了一大批汉学儒士,作为真金的伴读和老师,他们每天教导真金孜孜学习,真金幼小的心灵得到了很好的熏陶。

  在这些老师苦心孤诣的教育之下,真金渐渐脱去了蒙古贵族重武轻文的陋习,变得克制有节,儒雅深沉,为人旷达,处事明断,具备了儒臣心目中英明君主的风范。

  真金一生恪守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与儒家和佛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刘秉忠的弟子王恂,作为元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学者,对真金的影响非常深,他先是被推荐成为真金的伴读,后来因为才华出众,被升为太子赞善。

  王恂名义上虽然是真金的伴读,但实际上却成为了真金的老师。在学习上,王恂对真金要求严格,督导其学业;在生活中,王恂对照顾有加,关注其交友往来。

  王恂秉持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原则,帮助真金过滤周围接触的人,品德高尚有真才实学之人,就让真金与他们多多交往;心怀不轨滥竽充数之人,则让真金与他们保持距离。

  在王恂的帮助与劝谏下,真金亲贤臣远小人,不但如此,王恂亲自向真金讲授三纲五常、历代行为之道,以辽、金两朝为例,加深了真金对儒治的认识。

  在王恂等人的教导之下,真金在青年时期便接受了儒家思想及其治国理念,儒家所倡之忠孝节俭、勤政爱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真金的行为准则。

  因为真金身边总是聚集着贤德之士,耳濡目染之下,真金自小便懂得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

  一次,真金前往中书省办公,他的乳母眼看真金虽然贵为太子,却总是身着布衣素服,十分心疼他,打算为他做一件新衣裳,真金闻言后微微一笑,摆手拒绝道:“吾何事美观也?”

  又有一次,真金不小心将墨汁洒到了衣服上,他连忙脱下衣服,命一旁的侍从拿去清洗干净。侍从感到多此一举,建议太子丢掉这件衣服,重做新衣,真金连连摇头,正色答道:“吾欲织百端,非难也。顾是物未敝,岂宜弃之?”

  真金敏而好学勤俭节约,忽必烈对他十分喜爱。有一次,真金劳累过度,病倒了,忽必烈亲自前往东宫探望,并且亲自为真金煎药,让其服用。

  忽必烈还从自己的亲信卫队中调拨一万人让真金统领,用以护卫东宫。

  太子虽然入住东宫,却依旧显示出崇儒重道的风格。东宫香殿建成之后,建筑师请求凿石为池,效流觞曲水故事,真金不同意,说道:“古有肉林酒池,尔欲吾效之耶!”

  真金的节俭不但在少数民族政权中无出其右者,即使在汉族政权中,这样节俭的储君也是屈指可数的。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真金不但厉行节俭,而且也是一位出名的孝子。

  真金最早接触的古文典籍便是《孝经》,这对他影响深远,忽必烈生病,真金日日夜夜守候在父皇床前,片刻不离,衣不解带,直到父亲病体痊愈;

  真金的母后病逝之时,真金正在漠北抚军,因为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真金哀痛欲绝,整整三日,水米不进。

  真金将对母亲的敬爱延续到了对妻子的态度上,身为太子,真金一生只取了阔阔真一位太子妃,与其携手一生,这在少数民族中是极为罕见的情况。

  真金二十岁时被任命为中书令兼判枢密院事,真金每月到中书省两次,签署公文、批阅意见。虽然他还没有正是参与朝政,但却表现出对治理国家的强烈兴趣和责任感,他曾经对丞相史天泽说:“我幼,未尝习祖宗典则,闲于政体,一旦当大任,惟汝耆德赖焉。”体现出他的谦恭有礼,以及笼络、驾驭大臣的才能。

  真金在外地巡抚之时,经常利用闲暇之机,与随行的大臣讲论治国修身之道;他在掌握中书省期间处事明断、雷厉风行,对漕运、造作、税收等和百姓生活休戚相关的政策,他总是要询问再三,才批准实行。

  真金的理政才能以及仁政之心,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

  忽必烈在位时,任命财政大臣阿合马为自己敛财,阿合马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在朝中肆无忌惮的打击排挤异己,搞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庙堂内外民怨沸腾,举国之中乌烟瘴气

  当时忽必烈对于以阿合马为首的敛财派很是重视,对他们的恶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真金作为汉法派的坚定拥护者,对于阿合马的胡作非为十分的不满。一次,阿合马与真金在路上相遇,真金毕竟是蒙古汉子,骨子里流淌着战斗民族的血液,二话不说抽出随身佩戴的弓,将阿合马狠狠殴打了一番。

  不久之后,阿合马遇刺身亡,真金与汉法派大臣及时清理朝中阿合马余党,整顿吏治、推行儒治、劝课农桑,拨乱反正,使得一时之间天下归心海晏河清

  忽必烈将江西行省的南昌作为真金的封地,这使得真金得到了一个向父皇证实自己统治才能的机会。他在南昌实行节用爱民的政策,想在江南设置一个儒治的典型,让江南其他州郡效仿。

  这一次,那些贪赃枉法收受贿赂的地方官,见识到了太子真金的廉洁。江西行省献上了四十七万缗税钱贿赂真金,真金勃然大怒,训斥道:“朝廷令汝等安治百姓,百姓安,钱粮何患不足,百姓不安,钱粮虽多,安能自奉乎!”吓得这帮贪官污吏诺诺而退。

  当时的江西行省参政抢掠了六十户人献给真金做家仆,真金将他们统统放回原籍,怒斥道:“此属宜随所在放遣为民,毋重失人心!”

  真金对于贪官污吏极度的厌恶与排斥,将江西行省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蒙古人连年征战,需要大量的物资、粮草、军饷来维持基本的作战开销,阿合马死后,忽必烈又起用了回回人卢世荣担任理财大臣。卢世荣曾经游说真金敛财的重要性,遭到了真金严词厉色的拒绝:“财非天降,安得岁取赢乎!恐生民膏血,竭于此也。岂惟害民,实国之大蠹。”

  卢世荣自此深惮真金。不久之后,卢世荣以理财做借口,启用了一批阿合马的余党,妄图与太子分庭抗礼,并且改组了中书省,将真金安排的儒臣排挤出朝廷。

  卢世荣凭着忽必烈的信任,滥杀无辜,卖官鬻爵,刚刚清净不久的朝中又一次人心惶惶。

  儒臣们此时迫切的希望太子真金能够早继大位,做出了一个愚蠢的举动。1285年,一名南台御史上书忽必烈,建议其保重龙体,应及早禅位于皇太子。

  这封奏折先呈到了真金的手中,真金看后非常惶恐,自此阿合马案后,真金与忽必烈政见向左,父子关系已然出现了裂痕,这封奏折如果上奏的话,将会对太子十分不利。于是真金授意御史中丞压下这封奏折,但是阿合马的一个余党却得知了此事,向忽必烈请求彻查。

  御史中丞连忙拿着奏折找到了另一位汉法派的支持者、元初名臣安童商议对策。安童等人也认为这封奏折不该交予皇帝,否则很有可能牵连到太子。

  经过一番辗转,在安童等人的劝说之下,忽必烈处死了阿合马的所有余党,并答应不再追究此事。

  阿合马余党的阴谋虽然没有得逞,但此事却给本已出现裂痕的忽必烈父子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忽必烈对此事耿耿于怀,将太子真金召入宫中责难了一番,太子出宫后被吓得魂不附体,回家之后便一病不起。在担惊受怕、自责委屈的情绪中,真金太子黯然去世,享年四十三岁。

  真金死后,汉法派的希望彻底破灭,终元一代十二位皇帝,只有两人粗通汉语,蒙古统治阶层没有能够吸收历代兴乱治衰的教训,没有能够与中原各民族紧密结合,造成了元帝国的早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