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神通跟李世民是什么关系他为什么要争功

日期:2023-11-09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李神通跟李世民是什么关系。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提到唐朝初期的李唐宗室人员,一般能想到的就是李孝恭、李道宗和李神通,而两唐书对李孝恭和李道宗的评价甚高,认为两人是李唐宗室的典范,同为李唐宗室的李神通则常常被忽略。但李神通却是第一个响应李渊起兵的宗室,并参与了后来平定天下的许多大战,那为何他无法与李孝恭和李道宗相提并论,并且画像不能进入凌烟阁呢?

  这其中的原因说起来并不复杂,李世民曾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直接点了出来。武德九年的六月,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直接杀死,然后又逼着唐高祖李渊退位,八月份,皇太子李世民正式登基为帝。

  新皇登基后,紧接着就是大封功臣,李世民和几个朝中的大臣一起商定了功臣的爵邑等级,然后在上朝的时候让宰相陈叔达来宣布,在宣布之前,李世民就先说了话:“朕叙公等勋效,量定封邑,恐不能尽当,各自言。”

  意思就是这结果是朕定出来的,可能有不妥当的地方,如果真有不合适的地方,大家尽管说出来,要是说得理由充分,那就重新再定。李世民说完之后就让陈叔达宣布,等陈叔达说完之后,底下的官员们都谢恩,然后李世民又问大家觉得有没有不妥的地方。

  自然没有人会对结果有异议,即便是有,也只是心底里不服,但大家没有谁真的站出来说,所以大家都在沉默,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的叔父李神通站出来了。李神通是李渊的堂弟,所以李世民叫他一声叔父。李神通就说了:“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

  李神通虽然是个糙汉子,倒也会重点,他于李唐天下最大的功绩还真就是第一个响应李渊起兵。就这点他就敢提出质疑,毕竟他是实实在在在战场上拼杀过的,但是他对于房玄龄、杜如晦等的谋臣很不以为然。动动嘴皮子和笔杆子,怎么就排在功臣的第一等呢?

  要知道,李世民列出来的爵邑排名中,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和杜如晦这四个人是第一等,实封1300户,而他却只有500户,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至少自己应该排在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之前的。

  李神通说的,其实是很多大臣尤其是武将的心里话,只是没有人敢说出来,李世民看着自己这个叔父,知道今天要是不能说明白其中的道理,叔父不服不要紧,底下众多的大臣都不服就是个事了。于是他看了看李神通说:“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盖亦自营脱祸。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合馀烬,叔父望风奔北。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

  这一段话说的让皮糙肉厚的李神通都不免羞愧难当。的确,李神通虽然是第一个站起来支持李渊起兵的,但并非完全主动,而是隋朝官员下令逮捕李渊族人的时候,李神通只能逃窜出长安,然后就到了鄠县,联合部分人起兵支持李渊,后来又与同样在这一代举兵的平阳昭公主相遇,自然就一起为李渊在关中一带打下了不少地盘。

  但在唐朝建立之后开始的大战中,李神通虽然被委以重任,但是实在难堪大任。他做山东道安抚大使的时候,在山东一带与宇文化及遭遇,宇文化及被李密打败之后逃到了魏县,在魏县匆忙称帝,但元气大伤,所以在与李神通的对战中,宇文化及一路退到了聊城。

  后期宇文化及看躲不掉了,就告诉李神通要投降,但是李神通觉得投降了就没有办法得到战利品来论功行赏,因此不听副手的建议硬要攻打宇文化及。在攻打的过程中又害怕别人抢功而耽误了最近进攻时间。

  总之,宇文化及没有打下来,窦建德却来了。李神通一步步退到退无可退,最后直接被窦建德俘虏,山东的大片地盘都成了窦建德的。

  这是李神通的第一次大败,第二次也有窦建德有关系。李世民拿下窦建德和王世充之后,将两人押赴长安,李渊下令将窦建德处死,这一下子激起了窦建德旧部的反抗,他们联合起来选了刘黑闼做首领起兵了。

  李神通帅数万大军与李艺一起攻打刘黑闼,虽然李神通的兵力远远胜过刘黑闼,但在遭遇风雪之后,还是很快就败给了刘黑闼,结果就是“士马军资失亡三分之二”,后来还是李世民出马,才将刘黑闼逼着逃窜到了突厥。

  这是李神通唯二的两次大战,都以大败而告终,有过的胜仗要么就是跟着李世民打的,要么就是很小的小战。总之,李神通虽然往往被委以重任,但是并非良帅,一到硬仗就掉链子。

  这些都被李世民当着众人的面说了出来,李神通自然感觉羞愧。李世民不仅指出了李神通排名靠后的原因,也说出来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排在最前面的原因,他们虽然没有在战场上厮杀,但是做出的贡献绝不比将士们少,甚至只多不少。

  他们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所以才有了大唐的胜利,而且最重要的李世民并没有说,江山已定,接下来就是文臣的主场了,他们是治理天下的主力。

  当然,把李神通说的羞愧难当之后,李世民还不忘安慰一番,说自己对叔父的爱不少,但是也不能“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这就是赏罚分明,即便是皇亲也不能例外。这一番说下来,不仅李神通不再不服了,就是那些心里原本不服的武将们也服了,大家齐齐说:“陛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

  不得不说,李世民那番话说的是真的很好,看似只说给李神通听,实际上也是说给所有大臣听的,他对自己的叔父都没有私心,完全按照功绩来,那其他的大臣就更不掺杂私情了。没想到李神通提出的质疑,倒是歪打正着帮了李世民的忙,爵邑的封赏完美的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