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光:唐朝朔方节度使,被赐丹书铁券结果造反

日期:2023-11-0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说到李怀光,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所谓“丹书铁券”,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创建丹书铁券制度的正是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刘邦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奖励,让他们忠心为汉朝效力。

  刘邦建立汉朝,有赖于手底下的一大波功臣,除了对他们有物质奖励,还必须有精神奖励,于是刘邦就搞了丹书铁券,《汉书》记载: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此时的丹书铁券还并不具有免死的功能,而是一种记录功能,将功臣的事迹记录下来,也就是上文中说的符,藏在宗庙里,这是多么大的荣耀,仅次于配享太庙。

  到了南北朝时期,丹书铁券有了免死的功能,尤其是北魏,很多大臣和太监都跟皇帝讨要铁券,据当时的史书记载,丹书铁券有1-3次的免死功能,再多也没有用了,现在最著名的就是钱镠的丹书铁券,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

  皇帝赐予大臣丹书铁券是对大臣的信任,也是大臣的荣耀,但是偏偏有个大臣就不相信这一套,他自己认为皇帝赐丹书铁券就是怕自己叛乱,于是他生气的叛乱了,他就是晚唐时期的名将李怀光。

  李怀光其实并不是汉人,而是一个靺鞨族人,祖上是柔然人,可以说是汉化了的少数民族,他本姓茹,他的父亲茹常因为战功赐姓李,改名叫李嘉庆,受其父亲影响,李怀光从小就参军。

  当时郭子仪在朔方做节度使,以武艺高强、勇敢而闻名的李怀光深受郭子仪的重视,别看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带兵打仗是他擅长的,但是对于严格治军,郭子仪却不是很擅长。

  郭子仪生性宽厚,他知道自己的弱点,他不亲自管理军中事务,军中的执法由李怀光掌握,李怀光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对待士兵不会有一丝的通融,就连自己的亲人犯法,他也是严格执法,因此,军中的士兵都很敬畏他,但同时他一视同仁,所以士兵都很敬佩他,也称赞他军队治理的好。大历十二年(777年),因母亲去世,离职守孝。第二年,起用他仍任原任官职,又兼任邠、宁、庆三州都将。

  唐德宗即位后,罢免了郭子仪,但是却任命李怀光为检邠宁节度使。李怀光在任期间,多次率军在长武筑城,抵挡了吐蕃的多次进攻,而吐蕃知道李怀光在也就不敢来侵犯,为唐朝稳定立下汗马功劳

  因为唐德宗的要消除藩镇割据,对一些节度使出手了,这造成了节度使的反叛,781年,河北、山东各地的藩镇纷纷叛乱,朝廷军队作战失利,于是在第二年征调李怀光所部。李怀光率领1.5万精兵与叛军作战,因作战失利,只好与叛军对峙。就在这个时候,长安城传来消息,泾原军发生兵变,朱泚利用乱军攻下长安,自立为帝。逃到奉天的唐德宗慌忙下诏勤王。

  在李怀光的不懈努力之下,才解了奉天之围。然而李怀光是个生性粗暴且浅薄自负之人,对于皇帝身边的卢杞、赵赞、白志贞十分不满。由于李怀光对于保卫朝廷有很大的帮助,唐德宗被迫只能贬黜这些臣子。

  唐德宗非常希望恢复长安,于是多次下令让李怀光出兵,但是李怀光却不敢轻易出兵,只想着够拖延时间。唐德宗见此事没有希望,便想去吐蕃借兵,但吐蕃却以掌兵大臣的官印和意见为凭证拒绝,唐德宗不得已派人前去向李怀光说明此事,却没想到得到的是李怀光的多次拒绝。

  兴元元年(784年)二月,皇帝又加封李怀光为太尉,并赐给了他丹书铁券。不过李怀光却认为这是唐德宗对他不信任,把丹书铁券扔在地上,并对使臣说道:“凡是臣子反叛,才赐给铁券,现赐给我,是叫我反叛。”李怀光真的反叛了。

  李怀光的反叛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只是来到了河中,然后按兵不动。而且李怀光的部下很多不想反叛,而勤王的部队却越来越多,最终李怀光被自己的部下杀死。

  不过唐德宗对李怀光比较好,将李怀光的头颅和尸身合葬,赦免了李怀光的妻子,又将李怀光的外孙改姓李氏,作为李怀光的后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