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正直壮年为何就突然暴毙了 常遇春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日期:2023-11-07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对常遇春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下的骁将,他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之一。汤和与徐达都不敢小看常遇春,1369年7月7日大明北部的柳河川传来一个令人哀嚎的消息。常遇春当时接到朱元璋的圣旨后,开始班师回朝。当大军从开平行至柳川河的时候,常遇春突然暴毙,当时军医接到这个消息后,火速赶往营帐之中,不了常遇春就已经亡故,当时的常遇春才四十岁。正值壮年的常遇春就这样去世。

  当时军医给出的结论是久不卸甲,突然卸甲受风致死。这种说法也被很多人信服,当时开平地区的温差非常大,常遇春经常是铠甲不离身,当时离身的话很可能会遭到敌军的偷袭。在班师的时候常遇春认为不会再有敌军了,匆忙卸甲后,一身热汗,直接一股风吹过来直接要了常遇春的命。

  可是当时常遇春正值壮年,这样事情若是放在老将身上可能很多人都会毫无疑问地相信,毕竟老将的抵抗力非常弱,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比较正常的。可是壮年时期的常遇春怎么可能会被一股风吹倒呢?接下来请大家看一下本人的其他解释:

  1、细菌战战术

  常遇春一生最令人痛恨的就是杀俘虏,不过常遇春刚开始也不杀降,可是他吃过一次北元部队的亏,当时常遇春率领大军将这些人团团围住,北元人选择投降。常遇春非常的开心,可是北元人逃出包围圈的时候,他们直接拿起武器继续进攻常遇春的军队,从此之后在常遇春的眼里只有你死我活,不管你是不是真正的投降,反正只要两军阵前只有一支军队能够活下来。

  其实大批的俘虏被杀后,尸体根本来不及埋,这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尸体腐烂后一定会衍生出细菌,细菌会杀死大批的人类。这些人类中包括敌军、友军以及无辜的百姓。当时常遇春攻打城池的时候,他非常喜欢将有细菌的尸体用投石车投入敌方城中,这种细菌一旦繁衍,就会造成城中居民大面积的死亡。

  2、朱元璋派锦衣卫刺杀

  当时古代有一种很有名的暗器叫做毒针,当时以朱元璋手下锦衣卫的实力是非常强的,要比一般的特种部队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常遇春的确是没有做出什么其他勋贵做出的一些不尊上位的事情,可是常遇春毕竟是久经沙场,军中威望极高,别开汤和、徐达也都是大帅。他们真正掌权的时间并没有多长。

  一场战役打完之后,重要将帅的权力都要交到朱元璋儿子们的手上,以此来锻炼朱元璋的儿子。说实话朱元璋就连自家人也都不怎么相信,他曾经下过命令没有皇帝的召见各地的藩王根本就没有回京的资格。可是他的另一个命令也就造就了王爷有谋反夺权的机会,他不会控制藩王在属地内的政务。

  这也就表明藩王可以暗地里偷偷地招兵买马,朱棣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当时他没有明面上招兵买马,可是暗地里他却偷偷的与蒙古的骑兵交好。这都是不可避免的因素,相信朱允炆若是能够打赢靖难之役的话,大明很可能是另一番景象。最起码王爷不会拥有如此多的兵权以及自治。

  常遇春在当时与朱标的关系只能说是一般般,以常遇春的领兵经验来看,大明的王爷加起来都不可能是他的对手,别看朱棣打赢了靖难之役,若不是朱允炆命令手下大将以及士兵不能伤害到朱棣的话,朱棣早就人头落地了。靖难之役中建文帝朱允炆有很多机会能够将朱棣部队剿灭,可是就是由于他的心慈手软才最终被朱棣打进南京城。

  常遇春若遇上诸位藩王可不会这样,从他对他敌人的手段来看,不是屠城就是杀掉所有的俘虏,他根本不会手下留情。朱元璋对外臣总是考虑比较透彻的,按照常遇春的经历来讲,他概率是不会反的,可是他最大的缺陷就是自己的年龄,朱元璋害怕自己死后,自己的子孙后代镇不住他,因此下了毒手。

  总结:

  朱元璋对待自己的子孙说实话是比较好的,可是朱元璋有一个缺陷就是他眼里容不得沙子,只要是有可能会对自己后世统治有威胁的人,都会被朱元璋杀死。在本人的直观印象中来看,常遇春就是被朱元璋派出锦衣位杀死的,毒针也有可能让军医没有办法察觉,毕竟军医不是太医,他们不会检查的那么仔细。对于常遇春的死大家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