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汉惠帝刘盈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为什么说汉惠帝刘盈是一位被低估的皇帝,反而说他是一位英主呢?
第一,从汉初保易太子之争看刘盈,表明他是一位富有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的人,史载其“仁弱”,“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是实不足信的。根据《留侯世家》记载,汉帝国建立后,高祖刘邦曾有三次明确换太子想法:第一次是汉刚建立,刘邦宠幸戚夫人得生赵王刘如意,认为孝惠为人仁弱,“不类我”而常欲废太子立如意,因为“如意类我”,戚姬恃宠又常在刘邦旁边吹枕边风,导致“其子如意几代太子者数矣”;第二次是在英布造反时,刘邦希望太子去平叛,意欲支开太子而立刘如意;第三次汉十二年高祖病笃,常思废太子。
从这些记载看,刘邦易太子并非一时脑热,而是经过长期而深思的结果。然而,刘邦数次意欲太子,却都遭到群臣的激烈反对:“大臣固争之”,“大臣多谏争”。例如赵王的相国周昌就间却反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他为人口吃,听刘邦要立如意为太子,盛怒而出口直接怼汉高祖刘邦:“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谋圣张良则献策吕后延请商山四皓出山辅助太子,并在高帝“疾益甚,愈欲易太子”时“谏”,且在高帝“不听”的情势下干脆“因疾不视事”以示抗议。叔孙通更是上演了场为保太子而“死争”的大戏:“陛下必欲废通而立少,臣原先伏诛,以颈血污地”,以死相逼刘邦。
纵观刘邦议易太子事件,遭到满朝文武大臣的一致反对,大多数开国功臣,包括张良、萧何、叔孙通、曹参、陈平、周勃等人。这就有意思了:吕后阴险毒辣,人人惧怕,巴不得她倒台,为何会帮她保住儿子刘盈太子之位?同时,刘盈“仁弱”,为何朝中大臣会冒着被刘邦杀头的生命危险而愿意帮一个懦弱无能的太子保住名位?因此,太子刘盈即后来的惠帝为何会获得朝臣一致拥戴?
叔孙通曾直言说过: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商山四皓也说过:“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纵横国史认为这就是答案。而且“天下皆闻之”绝非赞美之词,而是刘盈的实际,他仁孝、恭敬爱人,其人格魅力深得“天下”人心。这恰恰与刘邦“轻士善骂”而导致四皓“恐而亡匿”形成鲜明对比,更折射出刘盈超出其父的人格魅力。因此,刘邦才会向戚夫人指着商山四皓远去的背影说: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此后刘邦再无“易太子志矣”。
此外,刘盈能在英明神武的刘邦眼皮底下集聚自己的势力形成羽翼,除了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外,也侧面说明他肯定是一位非常有政治才干的人,否则焉能做到?因此,从汉初保易太子之争看惠帝刘盈,表明他是一位富有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的人,史载其“仁弱”,“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是实不足信的。
第二,从登帝位后刘盈的政绩看,他实在也是一位英主。我们知道,西汉初年直至汉武帝独尊儒术止,都是实行黄老之术,无为而治,汉惠帝执政期间同样如此施行。丞相曹参曾问惠帝他自己比汉高祖谁更“圣武”?自己(曹参)与萧何谁更贤能?双方达成了皆不如的正确认识,因此“曹随萧规”,致惠帝时期“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惠帝时期之所以出现如此局面,与惠帝的施政方略方针及其举措是分不开的,尽管我们前文说史书关于惠帝之记载多有不提,但我们仍然能从少许的记载中缕析出其为政举措。
一方面,惠帝施行仁政,下令“复十五税一”,减轻农民负担,还“省法令妨民者”,除去苛法,算是文景时减免刑罚的先声。另一方面,惠帝还发展商业,先是“弛商贾之律”,废除抑商之法,改变贱商政策,还开市“起长安西市”,这些都是日后先成为全国商业中心的重要基础。惠帝还施行其他政策,如令女子在15到30岁之间要嫁掉,否则就要收税:“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这一政策是很符合经过秦末汉初大规模战争后人口锐减急需繁衍生息的时代背景需要的;又如修筑长安城城墙工程,有利于防卫与稳固;再入他与边疆少数民族的羁縻政策,即与匈奴和亲“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单于”,对百越地区封王,使南越武王赵佗“称臣奉贡”。惠帝还抛弃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愚民政策,“除挟书律”,以利于西汉文化的繁荣发展。
因此,从惠帝执政时的施行的措施及其取得的政绩看,其也算得上是一位见识卓越的君主,应该是一位英主才对,他德才兼备,既善良又刚毅正直,如他看见自己的母亲把戚夫人整成“人彘”时竟直接指责其母不是人,认为自己没有脸面面对天下而执政为帝;同时,惠帝还勤政爱民,有主见又能接受劝谏,如曹参的建议。然而,由于《史记》中记载他“垂拱”,由高后(吕后)女主称制,班固在《汉书》中单列的《惠帝本纪》也记载“惠帝拱己,高后女主制政”,致使人们多数认为惠帝时期的政绩,皆手出吕后。实际上,如果有人对比过惠帝的施政与吕后施政的不同,就会发现惠帝的政绩还是他自己的,而吕后有些还是根据惠帝遗策而实行的。如吕后所言“孝惠皇帝言欲除三族罪、妖言令,议未决而崩,今除之”。
纵观上述,西汉被低估的皇帝刘盈:并非刘邦口中的仁弱,实为德才兼备的人物,也算得上一位“英主”。班固就曾评赞惠帝“内修亲亲,外礼宰相”,能够从谏如流“闻叔孙通之谏则惧然,纳曹相国之对而心悦”,认为他是一位“宽仁之主”,指出他因遭吕太后而有损名声政绩:“遭吕太后亏损至德,悲夫”。大家认为呢?一起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