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观: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连续不中断的“六首状元”

日期:2023-11-1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黄观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605年,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从此,底层群众想要当官,凭借考试成绩即可,血缘、门第在选官中之作用降低,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公平,也扩大了王朝统治之基础。科举,看的是考试成绩,凭借成绩挤进官僚队伍,自然也就会出现一批我们所谓的“考神”,他们在考试中无往不胜,有些则是逢考便拿第一名,堪称是“考神”中的“考神”。

  据记载,科举盛行1300年间,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他们算是考神。其中,满足乡试、会试、殿试三大关均拿第一名,即是“三元及第”的共16人,他们绝对是考神中的“考神”。但是,若是能在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六大关中均拿第一名且从未中断,连续拿第一的就一人(清钱棨有中断,不算),即是本文要讲的主角,“考神”中的顶尖人物黄观。可惜,黄观后来得罪明成祖朱棣,被株连九族,功名被从榜上删除,万历年间才得以复名。

  黄观(1364年—1402年),安徽池州(贵池市)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连续不中断的“六首状元”,接连在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等六次大考中拿下第一名,可谓是“逢考必过”,“逢考第一”,堪称是“考神”中的顶级“考试”, 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可知,此人能力不一般,考试能力更是高手中之高手。当然,黄观理政能力也不差,殿试时,朱元璋考一题时务策,询问如何加强边疆防卫为题。黄观如是回答:“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即是搞“兵农合一”,大力推行已经出现效果的“卫所制度”,从而抵御蒙古入侵,维护边境安全。

  此次殿试,朱元璋相当满意,于是取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这职位很不一般,虽然级别不高,也就是六品左右,可常年陪伴太子左右,近水楼台先得月,若是能熬上十来年,很容易进入内阁(朱元璋时代还没有,可已出现雏形),成为帝国核心统治成员。果然,建文帝继位后,黄观升任侍中(三品),参与国家机密决策,挤进了权力核心。不过,黄观在此期间得罪了燕王朱棣,即是后来的明成祖,这为其悲剧之人生埋下了隐患。建文帝刚即位时,燕王朱棣来南京觐见,可态度十分傲慢。对此,黄观怒斥燕王朱棣,说他没君臣之礼,也有不臣之心,史载:“是时,燕王朱棣自恃皇叔,态度傲慢,入朝不拜惠帝。群臣畏其权势,缄口不敢言,唯独黄观当面顶撞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朱棣因而怀恨在心

  如果说此次怒斥朱棣埋下了受株连九族之祸,那后来参与写作《讨燕贼檄》则最终酿成了悲剧。建文帝在削藩问题上操之过急,不分轻重,结果燕王朱棣被迫绝地反击,率800兵马在北平起兵“奉天靖难”,扬言要“清君侧”。此时,黄观便草拟檄文,痛斥燕王朱棣实乃乱臣贼子,人人得儿诛之,还命其悔过自新,前来南京谢罪,言辞十分犀利。史载:“燕王举兵,观草制,讽其散军归藩,敕身谢罪,辞极诋斥”。对此,朱棣相当恼火,于是将黄观列入文职奸臣之列,排在第六位,是他日登基后首先要杀掉之人。可以说,只要朱棣靖难成功,黄观基本难逃一死,因为朱棣从来就不是一位大发慈悲之人,这从他处理蒙古、安南问题上可以看得出来。

  由于建文帝用兵不当,屡屡临阵换帅,最终被朱棣逆袭成功。1402年,朱棣采纳“黑衣宰相”姚广孝之建议,不争夺一城一池,而是长途奔袭南京,玩次“斩首行动”。本来,南京城坚固无比,与朱棣齐名的大将徐辉祖(徐达长子,也是朱棣的大舅子)正在率兵前来勤王。按理说,朱棣是拿不下南京,可偏偏草包李景隆(朱棣表侄)打开城门,迎接燕军入城,建文帝被迫逃难。此时,黄观正在长江中游募兵,准备带“勤王之师”回京。可是,建文帝已经不知所踪,黄观认为皇帝也许已经死了,而朱棣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于是他在安庆投江自尽。史载:“乃朝服南向拜,毕,即自沉于水”,也算是节烈之人。

  黄观虽然死了,可朱棣怒气未消,于是下令“诛九族”,亲朋好友都受到牵连,被发配边疆者数百人,充军为奴者百余人。黄观妻子翁氏及其子女,全部被朱棣充作军奴,给驯象之人做妾,以示羞辱。不过,黄观家人很节烈,翁氏及其子女不堪如此屈辱,也纷纷投江自尽。史载:“初,观妻投水时,呕血石上,成小影,阴雨则见,相传为大士像。僧舁至庵中”此外,朱棣下令剥夺黄观功名,将其从状元榜上除名。1596年,万历皇帝将其恢复名誉,谥号文贞。

  纵观黄观之一生,他六次考试均拿第一名,史上唯一一位“六首状元”,是当之无愧的“考神”。可惜,黄观得罪明成祖朱棣,结果被迫投江而亡,且还被株连九族,实乃悲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