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之后的满清为什么会走下坡路 其实道理很简单

日期:2023-11-1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还不知道:乾隆后的满清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皇帝在畅春园驾崩了。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为大清王朝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盛世。可以说,其后雍正、乾隆两任皇帝的盛世之称,都是建立在康熙帝的基础上,尤其是乾隆皇帝。

  熟悉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乾隆帝治下的繁荣,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吃康熙和雍正的老本。虽然,乾隆帝自诩为“十全老人”,可是,在他刚刚退位的时候,白莲教的起义就爆发了。

  白莲教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汉朝时期便露出了苗头。

  当时,白莲教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开始了长达一千多年的传播。此外,与其它劝人向善的宗教不同,白莲教中的教义非常的激进和反动。长期受这种教义的熏陶,白莲教的信徒们往往会对朝廷的决策百般反对。而且,一旦朝廷的统治出现动摇,他们就会趁机造反。

  白莲教的第一次大规模叛乱,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之后五代十国时期。当时,白莲教的首领母乙等人蛊惑了一大批信徒,对当地的政权进行了武装进攻。虽然,这次叛乱被迅速平定,首领母乙也死了,但周围的百姓还是遭受了很大的劫难。

  此次过后,白莲教基本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直到宋徽宗登基之后才有所动作。都知道,宋徽宗是一个酷爱艺术的皇帝,他在书画上颇有建树,可是,她在政治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他看不出蔡京的奸诈,竟然将蔡京放到了宰相的位置上。

  于是,在蔡京掌权后,便堂而皇之地买卖官职、增加税负,闹得是民怨沸腾。宣和二年(1120年),方腊利用民众对朝廷的不满,果断发动了起义。据史学家考证,方腊起义的与白莲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在方腊死后,白莲教被北宋政府定义为邪教。

  其实,从白莲教的发展历史上可以看出,只要政局不稳,白莲教就会顺势而起。乾隆时期是公认的盛世,既然是盛世,那么,为何会爆发白莲教起义呢?

  其实,白莲教在清朝的起义,并非开始于乾隆末期。清军入关后颁布“剃发令”,引起了很多明朝遗民的不满。于是,看到反对清王朝的人越来越多,白莲教便借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来反对清朝。不过,由于清廷的手腕过于强硬,白莲教的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了下去。

  此外,在清朝初期的时候,八旗军的战斗力非常强悍。白莲教虽然有心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八旗军的面前,实在是不堪一击。因此,在乾隆帝登基之前,白莲教并不显眼。而且,在乾隆执政前期,清朝确实很强盛。但之后,随着乾隆的南巡,官员的贪污等,使得清朝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更何况,八旗军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懈怠之心。到了乾隆帝执政末期的时候,清朝已经建国了一百五十多年,长时间的太平生活,令八旗兵很少有作战的机会,就像一只久久不活动的猛虎一样,尽管外表看着凶猛,但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作战能力了。

  所以,白莲教的首领正是看透了八旗兵的状况,才有恃无恐地发动了叛乱。

  叛乱突起,乾隆皇帝震惊的同时,赶忙下旨让和珅派兵平叛。在乾隆皇帝看来,经过自己几十年的管理,国家的各方面都很强盛,消灭一个小小的白莲教应该不成什么问题。

  可是,战况的发展却远远地超出了他的预料。白莲教的几个首领被杀后,叛军的声势反而越来越大。而且,八旗军的战斗力下滑严重,根本无法控制局势。无奈之下,乾隆帝只好动用了六十万绿营兵。但绿营兵的战斗力也不强。因为,分散在各个地方的绿营兵,主要靠着世兵制来维持。

  虽然,这种制度保证了绿营兵的数量,但也削弱了绿营兵的战斗力。这其中,所谓的世兵制,即父子两人一起参军,一旦参军,家中的两个壮劳力就只能为军队效劳一生,且很难得到升迁的机会。因此,绿营兵的军士大多都是在混日子,根本没有杀敌报国的心思。

  这种情况下,如果战斗突然发生的话,这种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所以,在白莲教率先叛乱后,云贵地区的几股势力迅速响应,对清王朝的统治进行了极大的冲击。当时,乾隆皇帝的宠臣福康安,和珅的弟弟和琳都死在了叛军的手中。此外,白莲教在四川和湖广一带不断地与清军打游击,那里到处都是深山,清军很难尽数将叛军剿灭。

  就这样,白莲教的叛军越剿越多,清朝的国力在平叛中越来越少。虽然,叛乱最后被平,但清王朝再也无法恢复到往日的荣光了。所以,之后的清朝是一代不如一代,一代比一代惨。最终,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结束了清朝的统治。

  参考资料:

  【《清实录之嘉庆朝》、《清史稿·卷十·高宗本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