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严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李严是蜀汉三大政治集团之一“东州集团”的代表人物,他与诸葛亮的纷争,是三大政治集团实力的一次火并,最后,代表外来势力的“荆州集团”联合本土的“益州集团”,占用了曾经把持益州军政大权的“东州集团”。
所谓“东州集团”,指的是东汉末年先于刘备集团入蜀的士族,他们是一个与刘备嫡系荆州集团和益州土著豪族都有区别的特殊集体。相对于益州土著豪族,他们同荆州集团一样,都属外来集团;但相对于荆州集团,他们先到蜀地,并已有了一定根基,他们在一定意义上又为“主”而非“客”。复杂的背景决定了他们在蜀汉政权中的特殊地位,也决定了他们与荆州集团的微妙关系。
建安初年,朝廷任命刘焉为益州牧。刘焉入蜀后,为了扶植自己的力量,在避入蜀地的“东州集团”中招募青壮士,组成军队,号为“东州兵”,并给予这些人种种优惠,引为党羽,这个集团遂成为刘焉的嫡系武装。
刘焉在东州集团的支持下,诛杀益州豪强王咸、李权,并平定了益州集团的代表人物之一、犍为太守任岐的叛乱,东州集团的实力也在这场平定叛乱的战争中不断壮大。
刘焉病故后,其子刘璋领益州牧。刘璋性格软弱,无法像父亲那样靠武力平衡东州集团和益州本土势力,两个集团之间的矛盾日趋白热化。
“东州集团”先前得到刘焉的扶植,大权独揽,专横跋扈,益州本土人士对他们的行为久已不满。但是此时东州集团正值顶峰,益州士人只能暂时将不满埋在心底。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年青时以才干著称。建安十八年,刘璋任李严为护军 ,命他率军抵抗刘备的进攻 。李严到绵竹后, 竟然率军投降了刘备。刘备拜李严为犍为太守 、兴业将军 。
李严的能力很突出。他在犍为太守任上时,盗贼马秦、高胜纠合数万人叛乱,李严未惊动刘备独自率将郡士五千人讨伐并回复当地民籍。其后又平定了越嶲夷率高定的叛乱,让刘备大为赞叹,从此对其另眼相看。
做为一个降臣,李严表现出了对新主子非常的忠心。在刘备称帝这事上,李严挖空心思在武阳炮制了"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事件,后又邀蜀国官员八百人签名,上表恳请刘备称帝。
刘备称帝之初,沿用的是东汉“尚书台”的体制 。诸葛亮虽名为丞相,却没开府,诸葛亮在成都对军政事务的处理意见 ,都要通过尚书令李严后,才能达到刘备那里 。刘备的旨意,也要先通过李严才能到达诸葛亮之手。刘备这一举动,不仅含有培植李严,要他与诸葛亮分权之味,也是朝廷中重大人事变动的信号,对诸葛亮的震动很大。
刘备病危时,让李严与诸葛亮同受遗诏辅佐刘禅,李严为中都护, 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
刘备死后,刘禅在成都继位,诸葛亮正式开府处理全国事物。这是蜀汉官制的一个转折点,蜀汉由此开始了诸葛亮执政时代 。
刘备安排李严留镇永安,道理很简单:巴东乃蜀国之门户,此时吴蜀联盟破裂,刘备新败,须得以重臣镇守巴东。
诸葛亮掌权之初,也很器重李严的才干。他在与孟达的书中称赞李严道:"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性也。"诸葛亮对李严一开始优礼有加,李严的官职也是一路升迁,从都乡侯,假节,转前将军,又迁骠骑将军,其子李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可以看出,这时诸葛亮还没有着手排挤、压制李严。
诸葛亮的想法和刘备差不多,就是把巴东这一块事物交给李严,自己安心带兵北伐,实现隆中对的战略设计。但李严却一直没有忘记刘备临死时,他与诸葛亮同受遗诏辅佐刘禅的事,并自作多情的以为诸葛亮北伐时,会让他到成都负责全国政务。所以,他没有通报诸葛亮便擅自移屯江州,并公开说:“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 。”
建兴五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欲征调李严一部分兵力到汉中,以加强北伐二线力量,没想到李严竟然不同意!北伐于蜀汉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国家大事,身为顾命大臣的李严置北伐大业于不顾,在诸葛亮看来,便是目无朝廷,拥兵自重的典型表现。
正因为如此,诸葛亮北伐前对朝中大事做了周密安排布置,将国家大事交与了蒋琬。李严见梦想破灭,又要求从益州东部分出五个郡成立一个江州,让他当江州刺史。不出意料,这个建议也被诸葛亮否决了。
李严见诸葛亮不买账,便想出一计 ,主动写信给诸葛亮,劝其像曹操一样称王。诸葛亮借这个机会,狠狠的教育了李严一顿。
刘备是用武力攻下益州的,属于外来户,益州土著豪族对此颇多怨言,很多益州集团的士人,都巴不得刘备集团早点覆灭,至少一开始,益州集团还是刘璋的铁杆支持者,并不愿意和刘备的荆州集团合作。
但是刘备要治理益州的话,必须依靠本地的士人。相比之下,在益州已经有了一定的根基的“东州集团”,就成为了刘备笼络的对象。
终刘备之世,“东州集团”享受的殊荣不亚于刘备嫡系。刘备最宠信的三位大臣法正、刘巴、李严,都是“东州集团”的代表。
建安二十四年,群臣劝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劝进表上,共有马超、许靖、庞羲、射援、诸葛亮、关羽等十一人署名,其中许靖、庞羲、射援、法正、李严五人都是“东州集团”,成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刘备对他们的重视程度。
与曹魏九品中正制不同,蜀汉沿用汉代察举、征辟制,即由上级官员考察、推荐、提拔下级官员,其实质是朝廷、州郡府中掌握实权的人有决定权。因为刘备对益州土著豪族的戒心从未消除,所以蜀汉的实权主要控制在荆州和东州集团手中,东州集团利用察举、征辟的机会,推荐、提拔自己集团的成员,成为一个实力越来越庞大的集团。
作为刘备的老班底,荆州集团当然不会坐视东州集团势力无限制的发展。诸葛亮执政后, 表面上先后封李严为都乡侯 ,假节,却让他一直远离朝堂,无法真正掌握核心权力,就是荆州集团对东州集团势力的一种反击。
建兴九年,诸葛亮派李严到汉中接替魏延。这个调动看上去是平级调动,实际上诸葛亮却大有深意。因为汉中是诸葛亮的大本营,李严到汉中后,实质上是在诸葛亮的控制之下,毫无自主权可言。
诸葛亮率军出祁山时, 令李严负责军粮等运输事务 。此时正值夏秋之际 ,天气一直不好,运粮工作十分困难 。李严为了逃避责任,假传旨意,下令退军,继而又嫁祸于诸葛亮,欺骗后主。
诸葛亮因为粮草不济,被迫退兵后,又与众将共同签名弹劾李严:“受恩过量,不思忠报, 横造无端,危耻不办,今篡贼未灭,社稷多难,国事惟和, 可以克捷,不可苞含, 以危大业 。”于是将李严流放到梓潼郡。
诸葛亮对李严的处置是比较得体的,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独有的手腕,丝毫没有让东州集团抓住任何把柄。在李严求要求开府,实质上是另立中心的原则问题上,诸葛亮丝毫不予迁就;对李严劝自己学曹操称王,诸葛亮义正词严予以教育;在北伐过程中,李严严重失职,诸葛亮仍慎重地与朝中重臣会商,作出了对李严免官为民的决定,并没有对李严赶尽杀绝,还尽量照顾李严的个人利益,这样的处置,既坚持了原则、维护了大局,又注意了团结,可谓有理、有利、有节。
建兴十二年,李严在梓潼听到诸葛亮死讯后,急火攻心而死。因为李严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还幻想诸葛亮有一天会再次起用他,但诸葛亮一死,接任的荆州集团其他人绝对不可能有诸葛亮的远见和肚量,自己永远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不过诸葛亮死后,“东州集团”与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后,随着荆州集团的不断老化和人才断档,来自“东州集团”的费祎、董允、陈祗、许勋等人,在蜀汉政权的后期掌握了实权,最后还是走上了蜀汉政权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