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的肱股之臣,揭秘张说的最后结局如何

日期:2023-11-1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张说,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姚元崇祖籍浙江湖州,能文能武,被后人尊称为“救时宰相”;张说当年在制科考试中,策论被评为天下第一,官场之路越走越宽,最终成为大唐宰相。

  这两人都算得上是唐玄宗的肱股之臣了,姚元崇以开府仪同三司致仕,后人将他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为“唐朝四大贤相”;张说去世时,唐玄宗在光顺门为其举哀,罢十九年元正朝会,追赠太师。

  两人同朝为官,且同为唐玄宗的宰辅之臣,难免就会发生一些磕磕碰碰。

  当年,唐玄宗刚即位时,建立自己的领导班子成为第一要事。他准备任命姚元崇为宰相,张说得到这个消息后,就想加以阻止,便指使御史大夫赵彦召弹劾姚元崇,唐玄宗很赏识姚元崇,就没把弹劾当回事。

  张说见此,又心生一计,让殿中监姜皎提议任命姚元崇为河东总管,反正就是不能让他进入权利中枢,三番两次的这样搞,唐玄宗也知道是张说在后面捣鬼,认为这不过是朝堂争斗罢了,依然任命姚元崇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这么一折腾,姚元崇和张说两人算是彻底结下了梁子。拜相后,张说作为失落的一方,为了自保,他跑到了岐王李范那边寻求帮助。

  李范,本名李隆范,是李隆基的弟弟,曾参与剿灭太平公主运动,也算是李隆基得力助手,后来在李范去世的时候,“帝哭之恸,彻常膳至累旬”,可见这哥儿俩关系很好,但是,无论多么好的关系,在权利的分配上,皇权不容挑战!张说求助岐王这事,可以说是走了一步臭棋,关键是,这事儿还被姚元崇知道了。

  于是,他马上奏报唐玄宗,张说被逐出京师,贬为相州刺史,之后再贬岳州刺史。开元四年的时候,张说与担任宰相的苏颋攀上关系,在苏颋的运作下,张说改任荆州刺史,之后任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为他回京打开了空间。

  到了开元十一年的时候,张说被任命为中书令,他与姚元崇再次同朝为官。

  不过,张说这个人的人品实在是差了点,飞扬跋扈、贪婪爱财也就算了,毕竟位居宰辅之位,心里难免荡漾,关键是这货经常爆粗口,大家同朝为官,好歹也算是同事一场,他老是骂人家,这谁能受的了?

  也正因为这个,张说在朝廷得罪了一大帮人,河南尹崔隐甫、御史中丞宇文融皆被其得罪,李林甫也想借势往上爬,抓到这个机会,这三人参了张说一本,姚元崇为相,顺水推舟,将张说打击了一番,顺带着把当年那个弹劾姚元崇的御史大夫赵彦召一并收拾了,这货当年以巫术升官,最终也死在这个上面。

  应该说,斗争是姚元崇和张说两人后半生的家常便饭,不幸的是,姚元崇死在了张说的前面。

  临死前,姚元崇把几个儿子叫了过来嘱咐后事。

  姚元崇说道,我和张丞相素不和睦,怕是我死后他就会对你们打击报复......

  几个儿子一听,不由面露难色。

  姚崇也不看他们,继续说道,等我死后,他必然以同僚的身份前来吊唁,我了解张说这个人,他惯于铺张奢靡,对于吃喝玩乐非常在意,在我死后,你们把我平生喜欢的东西尽量多摆出一些,不管是金的、银的、玉的,放在灵堂上。如果他看都不看这些东西,怕是这矛盾没法化解了,你们早做准备,逃离长安城这个是非之地。如果他看那些东西了,基本上就没什么担心的了,把他看的上眼的全给他,然后再提个请求,让他给我写个碑文。

  等碑文写好后,你们迅速报给皇帝,同时将石料提前准备好,尽快镌刻,等刻好后,就说皇上已经看过碑文并且同意刻碑了。

  姚元崇死后,张说果然来吊唁他了,并且盯上了灵堂上的那几件宝物。

  姚元崇的儿子们按照之前的计划将这几件宝物赠给了张说,并请求他写份碑文。

  几天后,张说派人将写好的碑文送到姚府。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张说的这个碑文写的真不错,把姚元崇狠狠的赞扬了一番。可是,过了这个热乎劲后,张说心生悔意,派人过来取这个碑文,说是有些字句不好,需要修改一下。

  姚元崇的儿子则领着张说派来的人去观看已经刻好的石碑,并说这个碑文皇帝已经御览过了,张说得到消息,心头顿时涌起一股无名火,死了的姚元崇居然还能算计我!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后悔也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