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获在蜀国存亡之际去了哪里他在干什么

日期:2023-11-09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孟获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公元263年,也就是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的38年后,司马昭下令三路大军伐蜀,由钟会为主帅,魏军攻入汉中,蜀汉大将军姜维从沓中虚晃一枪,退守剑阁。将魏军全部挡在剑阁,进退不得,由于补给困难,而又无法攻克,钟会已有退兵打算,但邓艾出奇兵,从阴平偷渡到成都,经过700余里的无人区,出现在成都腹地。

  主战派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兵临成都城下,这个时代蜀汉已到了即将灭亡之际。

  曾经诸葛亮七擒七纵的南蛮子老大孟获在哪?为何不来救援?

  嘿嘿,孟获?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个人都还两说呢。就算有他也是诸葛亮时代的人,蜀汉灭亡之时,他应该也早死了,他根本不可能来。

  当然,当时南中区域确实是蜀汉的势力范围,但是仅仅是势力范围而已,他们仅仅只是归附,并没有成为蜀汉行政体系中的组成。而且南方本身就不够稳定。虽然在三国史上蜀汉确实征服了南中地区,南方蛮夷势力大部分都归降了蜀汉,可是蜀汉对于南中地区的管理并没有“官方化”,这些势力本质上是脱离蜀汉统治的,诸葛亮所采用的更像是一种“以夷治夷”的政治方针。

  在这种政策的背景之下,南中地区的蛮夷部落仍然没有归入蜀汉的官方编名册之中,这部分群众也没有成为真正的蜀汉子民。

  从本质意义上来说,他们还算是完全独立的民族,在蜀汉即将灭亡之时,他们并没有责任和义务去发兵救援。没有乘机作乱就算是烧高香了。

  另外,虽然蜀军当年以绝对性优势拿下了南中,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理,南中地区并没有彻底稳定下来。孟获即使做了南中地区的“总代理”,但是很多小部族依然不愿归附于他,这就导致整个南中地区从来都没有“消停过”,有时候闹得比较严重之时,蜀汉中央还需要派出军队去帮助“代理人”镇压请反。

  在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为了确保这里的稳定,专门在南中地区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其最高统治长官也叫庲降都督。其与江州都督、永安都守、汉中都督乃是当时蜀汉政府常置的四个镇戍都督之一,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既然南中地区长期处于这种“难以自保”的局面,那么想让他们组织起来去救援蜀汉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此外南方部落本就是落后部族,实战经验缺乏,战斗力低下,想去救援都没有“资本”。

  可能我们对蛮夷民族的印象都是“粗野、勇猛”,可蛮夷也只不过是普通的人种,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他们只不过是一些少数民族罢了,若是比起战斗力,他们和汉人基本没什么差别。

  在当时的背景之下,他们正是因为极度落后才被称为蛮夷群体,而且这种落后是“综合性”的(经济、军事、文化普遍落后)。

  在两汉王朝统治期间,南中蛮人虽然也已经归附,但是汉朝中央却从来没想过调用他们进行作战,而且他们更没有跟正规部队真正打过仗,他们在南方造成的影响也只不过是一些“民事案件”,除了给当地带来治安问题以外,他们也没有别的什么“能耐”。

  当年诸葛亮征伐南中,最大敌人不是南方这些蛮夷士兵,而是那里恶劣的环境以及朱褒、雍闿、高定这些人率领的叛军。南中蛮人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军事素养,甚至于指挥计谋,那都不值一提。

  在蜀汉后期,蜀军面临的都是来自中原的精英部队,就连训练有素的蜀军都不断败退,南中蛮人自然没有一战之力。

  这里需要说一点的是,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前面说了这些蛮人只是没有经过训练,但底子并不弱。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无当飞军便是诸葛亮利用蛮夷兵源,所组建的一支劲旅。其实从无当飞军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南中也没啥人可以用了。蜀汉本来就是奉行军国主义,涸泽而渔,多年的征战,南方的这些蛮夷兵员估计都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剩下得都只是一些老弱病残。

  话说当时南中地区还有近万人的蜀军驻扎,维持当地的治安,防备蛮人作乱。而当时坐镇南中的蜀汉平夷庲降都督府长官阎宇,得知成都危急之后,就想着组织起一支南蛮大军,跟随着手底下这近万人马回援。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阎宇才真正看到了南蛮人的水平。他们在调动之时毫无“章法”可言,很多人根本对战争没有任何的概念,毕竟南中南面和东面已经十多年没有经历过战争,优质兵员也消耗一空,士兵的素质低下也是必然的结果。

  看着这堆老弱病残,最终阎宇放弃这一想法,只带了本部人马回援,而且为了防止南中蛮夷乘机作乱,他还留了二千兵力令罗宪镇守永安城。

  综上所述,南方的蛮夷势力之所以不回援蜀汉,一方面是他们本就是独立的势力,心理方面对蜀汉没有强烈的感情,不做乱就算好事儿了。另一方面就算是心有余那也是力不足,已经拿不出来什么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