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9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隋炀帝,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隋炀帝作为历史上最能折腾的皇帝之一,在国家内部处处爆发起义的情况下,他选择了逃避。当时隋炀帝力排众议,放弃了长安与洛阳,选择南下到了江都,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死在这里。隋炀帝的南下,也给江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数的人死在他南下的过程中,而北方基本都落到了割据势力的手中,隋朝也彻底失去了复兴的可能,南下江都是隋朝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杨广失去了主动权。
后世不少人对隋炀帝的这个做法进行了质疑,想了解隋炀帝南下的原因,就必须要考虑到隋朝当时的形势,杨广与江南有着很多渊源,早年他还是晋王的时候,领兵南下平陈,后来就一直驻扎在江都,在这里负责总管江南的事情。这段生活,让杨广对江南非常钟爱,做皇帝之后,在大业元年他就开始下令开通运河,并且在江都等地营建自己的宫殿,还打造了很多豪华龙舟,为他南下做着准备。同年他就带人到江都巡游,随后在大业六年,杨广再度南下,这次就给隋朝惹出了一场更大的灾难。
在江都他大会各国使臣,偏偏就没看到高句丽的使臣,这也让他非常不满,就此决定了东征,也正是这场东征,让隋朝彻底失去了天下。从大业六年开始,各地的起义越来越频繁,但总体起义还是可以控制的,可是到了大业十二年的时候,形势就更加严峻,刚刚在雁门差点被突厥干掉的隋炀帝第三次南下。北方大乱,窦建德等人在河北起事,李密更是领兵横扫中原,直接就围攻洛阳,李渊在晋阳也蠢蠢欲动。不只是北方的问题,就光是江都周边,就存在着像杜伏威,李子通这些大规模的起义军,隋朝始终没办法解决这些义军。
在这种背景下,杨广还坚持选择要来到江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之前杨广还是很有野心的人,他打算要做出一些事业,可这次就不太一样了,杨广渐渐认清了形势,他对于天下渐渐失去控制,自己也没有信心去平定各地的叛乱。根据当时史书的一些记载,我们能看到杨广那时的一些特点,比如拒接纳谏,只喜欢去听一些好话,任何敢跟他说明实际情况的人,都会被他给贬谪或杀掉。因此朝内上下人人自危,这明显是一种逃避的心里,他觉得自己都没做错,可不知道哪就惹出了这么大的乱子,他就只能选择逃避,从杨广的经历,我们看到他的一生确实太顺利了,早年得到重用,一路顺畅成为天子,接过了这么一个花花江山。他确实没怎么经受过磨难,他的心里也没什么抗压的能力,这就导致他在后期出现了这种逃避的做法。
除了心态的变化之外,隋炀帝其实也有一些想法,在江都割据,未尝不是一种解决的方法。当时的隋朝北方陷入混战,杨广身边还有着十多万的军队,其中就包括最为精锐的骁果军,从后面骁果与李密的主力军队打仗的情况来看,隋的主力军确实有着极大的优势。靠着这支军队,再加上南方各地的隋军,杨广完全可以割据江南,靠着长江与北方的敌人对抗,因此隋炀帝后来选择迁到南京去,希望能在那里建都,重新整合江山,江都处在江北的位置,确实容易受到敌人的打击,即便江都城再坚固,他也必须要舍弃这里。
他的这种想法,还是有可能实现的,因为隋炀帝当时基本失去了关陇集团的支持,但隋朝的影响还在,各地仍然有很多的官僚都奉行隋朝的号令,尤其是南方,这些地方也是杨广当年经营的重点,他的妻子萧皇后,就是江南萧氏的代表人,在他的手下,像虞世基这些重臣,也都是江南望族。后来在杨广被杀,北派的这些官僚反而没有怎么伤心,甚至很多人都参与了杀掉杨广的行动,反而是南方官员,有很多人都选择为杨广报仇,可见他在南方的影响力确实很大,要是以现有的军队在南京立国,北方的这些军阀缺乏好的装备,也没什么水战经验,隋朝靠着原本的号召力,完全能割据江南。
然而杨广终究还是做了一场梦,大业十四年,杨广在准备迁都的前夕被杀掉。他划江而治的想法也落空了,那么他为何会失败呢?其实杨广并不了解自己手中当时的牌,他南下的队伍里面,一大半还都是北方人,其中以关中人为主,尤其是骁果禁军里面,有着大量的关中人。中国人乡土的情怀非常重,在杨广已经表露出这个念头之后,很多人就能想到自己的未来,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回到故乡了,而杨广身边缺乏以江淮地区为主体的军队,手下南方的官僚大多是文臣。
这就导致众多武将对杨广的做法非常不满,我认为他也不是没有解决方法的,骁果军大多逃亡,杨广如果能正视这个问题,给予宽容,他也不至于被杀掉。可他却选择了用严厉的手段制裁这些人,意思就很明显了,他要这些手下全部都跟着自己在南方耗到底,等于是他亲手把手下给逼反了。因此说杨广是把自己给作死的,确实没什么问题,后来江都叛逃出去的骁果军,即便是在宇文化及这种草包的指挥下,一样发挥出了强大的战力,可见杨广当时手上的军力确实很强,况且像东都洛阳这些地方,也还没有被起义军攻陷,那杨广仍然有着反击的可能。他当初要是能坐镇关中,依托两京,靠着江淮的物资输送,完全能应对像李密这些起义军,可惜隋炀帝经历了这些失败,他已经没有什么斗志了,他自打雁门被围以后,就彻底放弃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