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鹅是什么意思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死裴炎

日期:2023-11-09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裴炎的故事。

  被武则天满门抄斩的宰相叫裴炎,历史上关于裴炎之死,有好几种说法。

  我是风云,我们来聊聊,到底是谁害死了裴炎?

  裴炎,是读书人,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读书。每次同学出去游玩,他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有一次,官府来征辟,裴炎以学业不精为由直接拒绝了。

  裴炎苦学十年,十分精研《左传》。之后通过科举之路,裴炎入朝为官,后来做到了大唐的宰相。

  在武则天主政期间,一共任用过73名宰相,裴炎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682年,唐高宗前往洛阳,特命裴炎留守长安,专门辅佐皇太子李显。第二年冬,唐高宗李治去世,儿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

  裴炎受遗诏辅政,改任中书令。

  所谓中书令,是负责在皇帝书房整理宫内文库档案等工作,直接向皇帝上奏的密奏"封事",责任非常重要。司马迁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中书令,朝位在丞相之上。

  由此可见,唐高宗非常看重,非常信任裴炎,要不然也不会临终遗命托孤。

  唐中宗李显,公元656年出生,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第一次即位的时候是27岁。

  由于李显并没有太多帝王之才,又惧怕母亲武则天。所以,朝廷的政事基本上都由皇太后武则天作主。

  但是,27岁的皇帝,正是内心激情澎湃的年龄。虽然庸弱无能,却还是有思想的。李家的人他动不了,只有动妻子娘家的人。

  于是,他提拔岳父韦玄贞由普州参军为豫州刺史,试图组成以自己为利益核心的集团。后来,李显又想提拔岳父为侍中。

  侍中,相当于宰相的职位了,作为辅佐大臣,裴炎立马表示不可以。

  年轻的皇帝一听,非常生气说:

  "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

  之后,裴炎把李显说的话原封不动地告诉了武则天,武则天为此大为恼火。

  没多久,武则天以这个理由废除了李显的皇帝之位,并贬出长安。也就是说,李显,仅仅只当了55天的皇帝。

  55天,一个27岁的年轻帝王,在母亲的高压下,能做出几件与皇帝身份不符合的事情呢?

  李显的一句狠话,不过是逞口舌之快,皇帝哪有这个胆?值得裴炎联手武则天把皇帝赶下去吗?

  就算李显有哪句话说的不对,有哪件事做的不对,难道裴炎就没有责任吗?

  如果李显能够独立负责李唐的江山社稷,唐高宗还需要托你裴炎哪门子孤呢?南宋学者黄震说:

  裴炎受高宗顾命,而以一语之失废中宗,自李绩至炎,有唐再失托孤之任矣,国欲治得乎?呜呼甚矣,伊霍、孔明之不世出,而事莫难于托孤也哉。

  顾命大臣是否有私心?

  自古大臣执政,常会改换社稷。比如说大清的鳌拜,就有这个野心!

  所以,有人说,裴炎联合武则天废除李显,与他的私心有关。三少不以为然,我们从下面两件事里可以看出裴炎的心,是忠于李唐皇室的。

  李显被废后,武则天又立了一个傀儡皇帝唐睿宗,唐睿宗李旦是李显的亲弟弟。当然,朝权仍然掌握在皇太后武则天手中。

  这个阶段,以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为主谋发生了两件大事。

  1 武承嗣请求立武氏七庙,并追封先祖为王。

  所谓七庙,泛指帝王的宗庙。武家没有谁做皇帝,需要建哪门子七庙,八庙?

  除非是武则天做了皇帝,才有资格建武氏的七庙!或者换个说法,建武氏七庙,有立武则天为皇帝之嫌!

  因此,狄仁杰、裴炎等大臣坚决反对。

  裴炎进谏道:

  "太后母仪天下,不应偏私于亲属。难道太后忘记吕氏败亡的教训吗?"

  武则天为此很不高兴!

  2 武承嗣建议武则天找借口杀掉李元嘉、李灵夔。

  李元嘉、李灵夔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武承嗣的意思是直接把大唐皇室的后人干掉,特别是有威望或有影响力的人,以绝大唐李家宗室之望。

  而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正好是李世民的弟弟,李治的叔叔。

  武则天就此事询问宰相的意见,刘祎之、韦思谦都一言不发,只有裴炎极力反对!

  刘祎之、韦思谦一言不发,并不一定就是同意武承嗣的建议,更多的是不敢得罪武则天。只有裴炎,旗帜鲜明,明确地反对!

  如果说裴炎真的有私心的话,他大可以在这个时候借武则天的手把刘祎之、韦思谦杀了,以减少自己前进路上的政敌!

  这两件事情,裴炎都是从维护李唐的政权出发,并且都在面子上反对武则天,和武则天的矛盾也越来越深,给自己的生命埋下了隐患!

  顾命大臣之死

  的确,在武承嗣的这两件事上,裴炎算是彻底得罪了武则天。自此,裴炎一直在想办法让武则天还政于李家。

  而武则天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如果想称帝,裴炎绝对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自己!称帝路上的拦路虎,是什么下场呢?

  死。

  历史无数遍地告诉我们,杀一个大臣,最好的理由就是“谋反罪”。

  因为,谋反是死罪!

  公元684年,徐敬业、骆宾王等人在扬州造反,反对武则天当政。

  这时候,裴炎对武则天说:

  “太后您现在年龄也大了,没必要管理那么多事情;如果太后能还政给皇上,别人也就找不到借口,像徐敬业这样的反贼不需要征讨,也就自然而然的覆灭了。”

  听了这样的话,武则天不被激怒才怪!

  在武则天想要改朝换代之际,身边却有着这样一个唐室忠臣,这真是要命哦!

  看来,裴炎还真是浆糊脑子啊!让武则天放权,那不等于要了她的命!

  你看,吕稚在临终的时候都叫她的吕家人千万不要出宫为她送葬,以免离开了皇宫,就丧失了掌握政权的主动位置。

  裴炎一心想要武则天还政,甚至想过用武力挟持,不过,这个计划没有实施就流产了。

  但是,裴炎离死亡之路却越来越近了。

  后来,在扬州造反有理的徐敬业给裴炎写了封信,力邀他一起参加。裴炎回了一封信,上面只有两个字:青鹅。

  这封密信,当然被武则天截获了!

  因为,武则天正在想办法给裴炎搞个“谋反罪”,不料,还真的就捉到了裴炎谋反的铁证!

  说裴炎谋反,朝中很多大臣都不相信,甚至还有人为裴炎辩护求情。

  武则天拿出他写给徐敬业的那封信,告诉大臣“青鹅”二字的含义。

  青鹅:古代繁体字是“青鵝”。

  “青”字拆开来是十二月,“鵝”拆开来是我自与。

  “青鹅”的意思就是:十二月、我自与。这两个字里,裴炎告诉徐敬业,等十二月份的时候,他会一起参加举事。

  不久,裴炎在洛阳被斩杀,替他求情的官员也纷纷被问罪。

  风云说:

  裴炎虽然是老资格的顾命大臣,忠心于李唐王朝,三少以为他的能力其实并不出众。他不仅有负高宗的重托,也把自己的命与清白一起搭进去了。

  这个只能说明裴炎的思想里书生意气,政治上的幼稚与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