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开国功臣被杀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历史上有两位皇帝杀功臣杀出了名气,一位是刘邦,一位是朱元璋。巧的是,这两人都是草根出身,刘邦发迹之前在乡间游手好闲,没人看得起,朱元璋更惨,饭都吃不上,只能跑去当和尚。
类似的背景,登基之后的行为也很像,都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真的是一个巧合吗?当然不是。只能说刘邦和朱元璋的出身,决定了他们不能像其它朝代的开国皇帝那样宽宏大量。
并非他们生性残忍,而是家族根基太浅,震慑力不足,如果不先对有异心的功臣动屠刀,江山就不稳。为了本家的长治久安,只好狠下心肠,让功臣去死一死了。
明朝诸多功臣中,朱元璋杀了30多位,蓝玉案、胡惟庸案更是牵连数万,弄得人心惶惶,但信国公汤和、西平侯沐英、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等4人却幸运的逃过一劫,没有被杀。
那么,朱元璋为何放过他们呢?
首先咱们得明白,朱元璋并不是杀人狂魔。诛杀功臣只是他稳固政权的手段,从来就不是目的。
建立明朝初期,朱元璋对功臣们是很好的,尤其淮西老乡,更是一再优待。但凡有点功劳,都被找出来封官封爵。后来为什么改变态度呢?其实先变的不是朱元璋,而是功臣们,他们的心被养大了。
就说李善长,朱元璋对他够好了吧?又是让他当丞相,又把女儿嫁给他儿子。那李善长是如何回报朱元璋的呢?他明知胡惟庸有谋反之心,却什么都不告诉朱元璋。这是立场有问题,也难怪朱元璋如此恼怒。
至于蓝玉,仗着军功骄横无礼、肆意横行是一方面,最大的问题是,朱标死了。朱标的正妻是常遇春的女儿、蓝玉的外甥女,蓝玉是板上钉钉的太子党,对朱标忠心耿耿,向来维护东宫的利益。
对于这一切,朱元璋原先是喜闻乐见的,蓝玉本就是他给朱标配备的武将班底。可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想让皇孙朱允炆继位,就自然而然的担心一件事情,朱允炆能控制蓝玉吗?答案是控制不住。
蓝玉的结局也就注定了。他若不死,外戚干政的大祸就在眼前。
以上内容,只是想说明朱元璋诛杀功臣有着充分的理由,不是由于他个人的好恶,而是那些人的存在客观或主观上威胁到了大明王朝的稳定。
其次,汤和、沐英、耿炳文、郭英等人与朱元璋情份不一般,而且他们很有分寸,从不触朱元璋逆鳞。
下面分别说一说他们跟朱元璋是什么样的渊缘。
咱们都知道,朱元璋走上帝王之路的第一步,是投了郭子兴的义军。但可能有些朋友不清楚,朱元璋之所以会去投郭子兴,是因为好朋友汤和写信让他去。
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两人住在同一条街上,嬉戏玩耍、割草放牛、给地主家打工什么的,都在一起。后来淮西遭了灾,为了活命,汤和、朱元璋各奔东西。
朱元璋走投无路,去皇觉寺当了和尚,汤和却投入郭子兴麾下,因作战勇猛而被封为千户。站稳脚跟的汤和没有忘记朱元璋,写信让他也来投郭子兴。
这种举动,就像我们某位同学进了个公司,各方面感觉不错,就召唤同宿舍的兄弟也来。
换言之,汤和是朱元璋的引路人。他的心胸非常宽阔,朱元璋能力突出,很快得了郭子兴的赏识,后来者居上,成为汤和的上司。汤和半点都没有嫉妒,反而由衷的为朱元璋感到高兴。
随着朱元璋的地位越来越高,汤和也变得越来越谨慎。他知道,朱元璋已经不是当初一起玩泥巴的小伙伴,而是执掌天下臣民生杀大权的人间帝王,相处中小心翼翼,从不违背朱元璋的意图。
朱元璋晚年,猜疑心渐起,不愿诸将长期统领军队,但又不好直说。汤和对他的心思看得很明白,主动表示想要解甲归田。朱元璋十分感动,觉得还是老兄弟靠得住,收回汤和的兵权,在中都凤阳给他修建府第,两人一直保持着少年时的情谊。
这个时候,其他将领如果也跟汤和一样放下权利,想必也能像他一样安度晚年,寿终正寝。但权利这东西,拿起来难,放下也难,没几个人像汤和那么洒脱。
如果说汤和是朱元璋的知交好友,那么沐英就是朱元璋的自家人,关系更为密切。
沐英父母双亡,流浪到定远时被朱元璋收为义子,那时朱元璋和马秀英还没有孩子,把沐英当做亲生孩儿,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不过,除了沐英之外,朱元璋还收养了其他很多义子,但为什么最终只有沐英出头呢?一方面是因为他勤奋好学、能征善战,另一方面,则是他知恩图报,对养父养母一片赤诚之心。
人的感情都是相互的,沐英将朱元璋和马秀英当做亲生父母那样敬爱,朱元璋和马秀英也就没把他当外人。虽说后来朱元璋让沐英恢复本姓,却没有和他就此疏远,依然疼爱有加。
平定云南之后,朱元璋让沐英镇守云南,沐氏家族由此成为明朝唯一持续掌握实际领土权力的勋臣,是云南的土皇帝。无藩王之名,却有藩王之实。
马秀英去世时,沐英正在云南打仗,悲伤欲绝,哭得咳了血。再过几年,朱标去世的消息传到云南,沐英更为悲痛,大哭几日,没多久也病逝了。这样的真情流露,足以证明他是真把朱家人当亲人。
对于沐英的死亡,朱元璋非常伤心,下旨将他的灵柩运到南京,到达时亲往迎接,并追封他为黔宁王。
可以说沐英虽不是朱元璋的亲生子,但和亲生的也没多大差别。别说沐英没有犯错,纵然有错,朱元璋也不可能像对待普通外臣那样严厉。
第三位功臣耿炳文在后世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实际上功劳极大,朱元璋排列功臣时,将他与大将军徐达列为一等。他没有被朱元璋清算,是因为谨慎小心,紧跟朱元璋的步伐,没有踏错过半步。
可惜依然没有得到善终。为啥?因为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耿炳文曾率领朝廷大军与朱棣作战,造成燕军很大的损失。朱棣登基后,准备找耿炳文的麻烦,他担心祸及家族,自杀了。但还是没能保住儿子们的小命,三个儿子都被杀。
说来耿炳文也挺悲催,躲过了朱元璋,却没躲过朱棣。
第四位功臣郭英,是朱元璋的小舅子,他的妹妹就是深得朱元璋宠爱的郭宁妃,还有位兄长郭兴也是开国功臣。朱元璋爱屋及乌,对郭家兄弟俩赏赐颇多。
郭兴因此而有点得意忘形,不怎么遵守军队里的纪律。郭英却从始至终都忠诚谨慎,保持着淳朴本分的形象。朱元璋觉得他老实,没有针对过他。靖难之役时,郭英是耿炳文的副将,但朱棣上位后也没对他怎么样,只是将他罢官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