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占据的西凉只是苦寒之地 马超为何敢对抗曹操十万兵马

日期:2023-11-1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人都不了解凉州马超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建安十六年,刚从赤壁之战中走出失败阴影的曹操已经按耐不住了,他摩拳擦掌的准备寻找下一个对手。此时天下的诸侯已经没剩几个了。除了在南方的孙刘二人之外,为数不多的诸侯就剩盘踞在西凉的马超韩遂等人和益州的刘璋还有汉中的张鲁。

  曹操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先进攻张鲁。为何?赤壁之败让曹操充分的认识到了自己士兵不习水战的弱点,河北之兵虽然在马上作战是一把好手,可是到了南方的山川沼泽之中则就是一群任人宰割的羔羊,此时只有暂时放下荆州。

  而且因为荆州的归属权,此时孙刘二人闹得很不愉快,所以暂且让刘备和孙权二人在荆州斗个你死我活去吧。西凉马超又太远,而且当时马超的父亲马腾还在自己手上做人质谅他也不敢造次。所以他就把目标定在了川蜀大地上,但是自己和刘璋不接壤,所以只能先攻张鲁。

  于是他命令镇守长安的钟繇去讨伐张鲁,同时让自己帐下的头号大将夏侯渊从河东出发会师钟繇,平定汉中张鲁。但是此时高柔不同意曹操的做法,他认为:“钟繇镇守长安就是为了对付马超他们的,现在钟繇的大军有所动作,马超等人肯定以为是要对付自己了,反而会引起他们的警觉。因此要平定张鲁需要先平定三辅。”但是曹操未予理睬。

  果然不幸被高柔言重了,钟繇大军的调动引起了关中马超等人的警觉,马超、韩遂、成宜、马玩、程银、张横、梁兴、李堪、杨秋、候选共计十路诸侯联军十万人兵犯长安。

  《三国志》:太祖欲遣钟繇等讨张鲁,柔谏,以为今猥遣大兵,西有韩遂、马超,谓为己举,将相扇动作逆,宜先招集三辅,三辅苟平,汉中可传檄而定也。繇入关,遂、超等果反。

  而曹操在盛怒之下立马兵遣将并亲率大军前往关中之地迎击马超联军。这场战争就是三国著名的“渭南之战”,这场战争最后以马超的惨败而告终。

  后世有学者也认为,这其实也是曹操逼反西凉诸部的一种策略,因为西凉之地太过偏远。率军远征的话耗时耗力,但是如果他们自己主动过来那就会不一样了,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但是事实究竟是如何,我们已经不得而知。这其中的是是非非恐怕也只有曹操本人才知晓了,不过后世也有疑问,马超占据的西凉之地不过是苦寒之地,为何敢就凭借这苦寒之地的十万兵马就和曹操对抗,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对于马超的这种行为,有许多人认为马超是凭借西凉的精锐骑兵才敢和曹操对抗的。对此小编也有更多看法,认为马超敢反抗曹操不单单是因为这层原因,小编认为其中有更多的原因在里面。

  其一,此时的曹操刚经历过赤壁大败,并且后方不稳。

  我们都知道三国三大战役之中,影响最深的,被后世言谈之间讲的最多的就是赤壁之战。

  比如北宋著名的词人,苏东坡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还有唐朝杜牧的《赤壁》,其中那两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些词句字里行间之间都体现出赤壁之战的影响有多大。因为此战让雄心壮志的曹操彻底失去了一统天下机会,并且真真切切的尝到了大败亏输的滋味。

  此战在历史上其实还有很多疑云,首要的就是曹操的参战兵力一直是个迷。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夸大了曹操的兵力说是八十三万,其实真要有八十三万这仗其实也不用打。

  然后也有历史学家认为其实就五千虎豹骑,可是这种说法也不靠谱,要真是五千多人孙刘还需要联手吗?

  所以小编还是信服某种说法:曹操的兵力应该在十到二十万之间,大部分是荆州刘表所部的七八万荆州降兵外加上自己从北方带来的部分兵马。

  但是这一战曹操因为过于心急,因此犯了诸多兵家大忌。比如士兵水土不服,不习水战等等。后面虽有铁索连舟克服了水土不服这个困难,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改变了这场战争的命运。

  最终一把大火让曹操在赤壁损兵折将,并永远的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但是此时不禁有疑问了,既然曹操在赤壁大战中被打的大败,此时的马超为何不进攻呢?反而要等到赤壁之战三年后才进攻?

  对此我是这样认为的,曹操虽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溃输,但是就如很多历史学家讲的一样。曹操在北方的兵员,财产,田亩都还牢牢掌握在曹操手中。而且长安之地有钟繇那个老家伙在,这个老头虽然痴迷于书法,可他还是有几把刷子的,使得马超不敢妄动。

  而赤壁之战过后,曹操已经无力收拾南方局势,东吴的孙权率军十万趁机发起第一次合肥之战,另一路在东吴大都督周瑜领导下趁势率军攻取荆州,曹仁被迫退往襄阳。

  而彼时的刘备呢,也在南方趁势收复荆州南部的郡县,孙权和刘备在南方打成这样。就是在这么混乱的情况下,此时曹操却毫无动静。没有出兵救援荆州和合肥之地。此时的曹操在干嘛呢?他在打造铜雀台。

  恐怕这一系列举动其实给了马超一种错觉,认为曹操无力收拾南方残局,赤壁之战过后曹操损失的不仅仅是兵员,恐怕还有其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否则怎么会在这种情况下都不去救援荆州和合肥呢反而花重金打造铜雀台呢?恐怕就只有一种解释,没有再战之力,其主力精锐都报销在赤壁一战了,所以只能让南方诸将自力更生

  而汉中张鲁本身手下并无多少兵将却占据着这块肥沃之地,汉中有数十万百姓,倘若让曹操平定了张鲁和刘璋那么接下去对付的不就是西凉了吗?那么与其如此,不如自己主动出击趁其未恢复元气之际打垮其主力,觅得一线生机

  所以后世史学家认为这是曹操逼反西凉的一种策略其实也不无道理,毕竟唇亡齿寒,张鲁一垮,接下去倒霉的不就是自己了吗。当然这也是小编的猜想 。

  第二点,就是马家赖以成名的西凉铁骑。

  现在提到的西凉军其实主要分两部分,一个是董卓的西凉军,另外一部分是马超韩遂所部的西凉军。但是董卓和马超又有所不同,董卓是正儿八经的东汉王朝的官员,也就是说他是吃皇粮的;而马超韩遂等人则一直是东汉王朝的心腹之患,他们时常在西凉地区作乱,搞得东汉朝廷好不头疼。

  最后只好采用大棒加胡萝卜的方法,就是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封他们个一官半职让他们消停会,少闹腾。而韩遂等人得了好处之后也就消停了一会,过一会则又会起来搞事情,所以西凉之地一直是东汉朝廷的心腹之患,终东汉一朝都无法彻底解决西凉之患,以至于被生生拖垮了财政。

  西凉因地处西域所以此地胡汉混杂,也造就了西凉人彪悍斗狠的性格。他们打起仗来往往悍不畏死,光这一点就已经在气势上就压倒敌人了。以至于在开战前,就连曹操的心腹大将曹仁都认为这一仗不好打,他认为:“关西军实力强劲,他们善用长矛,如果不是最精锐的部队恐怕根本挡不住他们”。

  《魏书》:议者多言“关西兵强,习长矛,非精选前锋,则不可以当也”。

  而且西凉地区盛产良马,有“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的美誉。而且胡人本身就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几乎从一生下来就会拉弓射箭。所以西凉一直是精锐骑兵的发源地。关于西凉铁骑有一种说法叫:秦始皇得之,便扫平六国,唐太宗得之,便虎视天下。

  三国时期盛产良马的地区,主要是与匈奴、鲜卑、乌桓、羌等游牧民族相邻的幽州、并州、凉州。后来曹魏能力压吴蜀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吴蜀所在的地区都不是良马的盛产区,后期诸葛亮六出祁山不单单是希望得到长安,他更希望收复陇西之地为蜀汉夺得一个优质的产马地和曹魏抗衡。

  马超的西凉骑兵和中原地区的骑兵有所不同,西凉马超兵团有点类似于罗马军团建制的技术型部队。马超军团不擅弓弩,而擅长使用投标,且以脱手长标为特色,这种脱手飞标有点像古罗马的投枪。它的杀伤力强,对于当时甲胄简陋的轻装军队攻击力远胜弓弩。军阵也不同,前军是密集的盾牌兵,盾牌的强度和重量都远超一般军队,实际上就是斯巴达希腊式盾牌的翻版,这种盾牌极高,前进的时候,兵士基本都是把盾牌立在地上作战。骑兵全是轻骑,配置与步兵分开,不作为主力,而是作为奇袭队使用。这样的军阵,正是古罗马前期使用极为广泛的希腊密集军阵。

  而马超就是凭借着这只精锐的骑兵部队和曹操六战渭水,杀的曹操割须弃袍。连曹操自己都说过:“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第三,马超所凭借的就是西凉之地本身。

  是不是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且不急,听我慢慢道来?首先我们来讲讲凉州的历史。

  西凉又称凉州,其西凉之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此地为大汉十三大州之一.,汉武帝令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也因此将河西走廊纳入了汉朝的版图,汉武帝在此设武威、敦煌、酒泉、张掖四郡。

  西凉之地在汉以前是匈奴、大月氏等胡人居住的场所,后来汉武帝将迁数十万大汉居民到此,也因此这里的局势并不稳定。

  后来,王莽宣汉建立新朝。可惜王莽的改革太过与时俱进,所以导致天下大乱。而混居在此地的羌族开始强大起来,他们在新朝末年经常侵入边塞侵入内地。

  后来汉光武帝刘秀派遣大名鼎鼎的马援前往西凉平叛,马援虽成功进行平叛,可惜没能改变凉州之地混乱的局势。由于羌人的大规模内迁,因此和居住在河西走廊的居住民发生了冲突。外加西北的官员大多数残暴苛暴,东汉王朝从建立到灭亡为止,羌人之乱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当年“凉州三明”之中的皇甫规、张奂力主将降服人内迁至内地,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可惜此时的东晋朝廷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因此也没有一个长远规划。外加上另外一个凉州名将段颎的方法对当时的羌人之乱更为有效,因此他们两人的建议迟迟没有奏效。

  但是此地虽然局势混乱,但是对军阀来说这里就是他们发家致富的地方。而董卓、马腾就是靠着西羌人的暴乱才因此发家致富,最终割据为一方诸侯。

  马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恐怕凭借的就是凉州地区的混乱局势。

  马超本人是马援之后,而且其本人也智勇双全骁勇善战,也因此在羌人之中威望极高。外加此地远离中原地区,山高路险。因此就算打不过曹操马超还能回到西凉继续自己的西凉候。

  而曹操一开始将目标定在张鲁也并非没有原因的。因为西凉地区太远,那里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占领此地之后要花大力气去建设,反而会得不偿失,最主要的是这里的胡汉关系太过复杂。马超本人又在羌人之中威望太高,可以说达到了一呼百应的地步,就算自己占领了西凉之地,但是得到一个战乱不止的西凉之地又有何用呢?最终也会和东汉朝廷一样,被生生的拖垮财政。

  也因此渭南之战后,曹操没有继续进攻马超,因为马超主力已经尽失,暂时掀不起大的风浪了。可惜马超目光太过短视,他在渭南之战后并没有休养生息恢复军力,反而又在曹操背后搞事情。可是他的西凉精锐尽失,还怎么可能是曹操的对手。

  他虽然初期的确占了一些上风,可是部队损失过大他已经难以压服西凉诸部了。最终在杨皋的策划下,很多是曹操旧部却不得不投降马超的人举兵反叛,马超虽然英勇无比,可惜渭南之战前的他已经不复存在了,最终只能卷土凉州投奔张鲁。

  而曹操本人对马超恨之入骨,后来打败张鲁之后,马超的儿子马秋遭到处斩,而他的妻子董氏最终改嫁他人。此后马超虽然在刘备帐下效力,却一直得不到重用。

  因此历史纷纷扰扰虽然精彩却也是造化弄人,这其中究竟埋藏着多少遗憾我们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