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隋炀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起“隋唐”,虽然是把两个国家放在一起,但这并不意味着两个国家在历史上有着相等的地位,经过数年的分裂纷争后,隋朝实现了久违的大一统,可惜的是这次的大一统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只有三十多年,随后诞生了新的国家,唐朝将近300年的统治,创造了巅峰盛世,是历史上众多朝代中的佼佼者。
隋朝虽然仅仅数十年的统治,也曾有过盛世,即使与“贞观之治”和“文景之治”相比较,“开皇之治”也丝毫不差,繁荣富强。在公元604年,杨广即位后,仅仅十四年时间,民间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很快便被新的王朝取代。如此迅速的衰亡让后世史学家一直在研究王朝覆灭的具体原因,时至今日仍旧没有一个统一定论。
隋文帝在位之时,励精图治,为国家寻求改革,发展经济和农业,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也积累了无数财富,到了隋炀帝手中之时,国家并未继续发展,杨广过着奢侈至极的生活,大兴土木,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修建都城,开凿大运河,三次出征高句丽,先帝积攒下的原始资本都被他耗费殆尽。
除此之外,他还向民间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有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的徭役和兵役,这让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农民无法再忍受这样的剥削和压迫,如此爆发了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他们想要颠覆这个王朝,推翻暴君的统治。
有学者认为国家覆灭的直接原因是三次出征高句丽,正是因为多次出兵,全国多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比如河北、山东,还有岭南各地,天下动荡不安。强大的军事实力可以让敌人忌惮,但若是不合时宜的军事行动会遭到本国百姓的反抗。
也有学者认为国家的覆灭主要是因为统治者的性格,不是说隋炀帝,而是隋文帝独裁专断,多疑猜忌,虽然他推行的律法深得人心,但杨坚本人喜怒无常,猜忌心重,有时还会罔顾刑法,滥用私刑,虽然他创造了盛世,但他同样使得隋朝开始走向衰亡之路。
朝堂之上,说错话的大臣有时会被当即乱棍打死,隋文帝虽然推行了《开皇律》,但他更喜欢在法外行刑,而且是残酷的刑罚。他规定偷粮达到一升以上的人要被处斩,家属要被充公为奴,若是有三个人当场被抓捕的话,不经审讯,可以直接被处死,这样残暴不仁的行为一直到他晚年,当时就连穿着不齐的武官也会被处死。
杨坚生性猜忌多疑,曾经的开国功臣被他一一铲除,长子被废除,他还喜欢听谄媚之语,无论是妇人的还是小人的,只要能够让他开心,都会得到他的重用,比如小人杨素,自私自利,而一些忠臣则是被他贬斥,比如高颖等人,若是皇帝能够采纳高颖的忠言,重用忠臣,想必王朝也不会这么快的覆灭。这样看来隋炀帝也只是延续了父皇的作风,究其根源,问题还是出在了隋文帝身上。
另有一种说法,皇室不和,夫妻离心,父子反目,兄弟争夺,隋朝的建立少不了妻子独孤氏的功劳,独孤家族出了不少的力,建国之后,夫妻二人的关系还好,这才有了“开皇之治”。成为皇帝的杨坚渐渐变得不可理喻,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曾经允诺妻子,不会让别的女人生孩子,如此这个誓言禁锢着他,让他无法忍受。
有一次他宠信了尉迟迥的孙女,善妒的皇后不能接受,她趁着皇帝上朝,杀掉了尉迟氏,杨坚虽然生气,但也不好发作,只能是在深夜感叹,身为天子却没有自由。从此之后,夫妻二人貌合神离,没有了恩爱。
宫中五位皇子,长子杨勇被封为太子,在早期他为父亲夺位提供了许多帮助,尤其是军事方面的,其他四子分别被封为:秦王、汉王、晋王以及越王。几位皇子都在发展自己的势力,这不为过,但是皇帝却觉得他们威胁到了自己的皇权,先是废掉了太子杨勇,立次子杨广为太子,三子因为生活奢侈而被废掉官职,郁郁而终,四子被兄弟杨广诬陷,被废为庶人,囚禁一生。
还有人认为是政权原因,隋朝没有经过农民起义,所以历时短暂,而历史上经历了农民起义的朝代能够存在更长时间;也有人认为国内的私权和公权之间产生了矛盾,私家荫户被编为国家户口,损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导致矛盾频发;更有人认为是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矛盾,激化阶级矛盾,不同的地主势力此消彼长,削弱了自身的力量。在隋炀帝即位后,这些矛盾问题更加严重,国家开始加速灭亡。
还有学者认为隋朝的政权并不正统,是通过发动宫廷政变才夺来的,这就导致一些贵族地主阶级并不认可皇室地位,而当统治者触犯到他们的利益之时,他们就开始联合起来,造成矛盾,反对国家。
这样说来,隋朝的灭亡原因实在是多种多样,一时难以说清,学者们各持己见,他们的说法都有几分道理,这些原因无论放在哪个朝代都会是灭亡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