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还不知道:古代犯人为什么不关押而是流放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到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我们都不陌生。《水浒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节,某位好汉被发配到偏远的地方服劳役。有着豹子头之称的林冲,就曾被陷害,最后被发配到沧州,我们所熟知的大闹野猪林的故事就发生于林冲被流放的途中。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产生疑问,古代官府为何要将罪犯流放,而不是关押在牢房?更何况,将犯人押送至偏远之地,还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还不如把犯人关进监狱里来的简单。那么古人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中国封建王朝尤其注重农业发展,是典型的农业文明。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形成了安土重迁、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而流放者要远离故土,去到千里之外,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折磨。发配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一种重要的刑法,其严厉程度仅次于死刑。发配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只不过当时的发配是用来惩罚一些犯错的贵族。宋朝时期,发配开始真正列入法律。将犯人发配到偏远之地还可以加强当地的兵力,明朝时期,充军开始大规模应用,并逐渐成熟。
犯人的流放地点一般集中在极南或极北的地方,个别朝代也会将犯人流放到海岛。例如宋朝就将海南岛和沙门岛作为犯人的流放地。沙门岛位于现在的山东烟台,早在五代时期就已经成为了犯人的流放地。在很多人看来,流放到西北荒僻之地才最为可怕,其实不然。沙门岛虽然地域面积狭小,却是为了惩罚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幸运的是,《水浒传》中的林冲并没有被流放到此地,否则他插翅难逃。沙门岛虽然守卫森严,但也曾有人成功逃离。
北宋年间,沙门岛成为了重要的犯人流放地,沙门岛虽然关押了众多的罪犯,但粮食供给不足。为了解决这一窘境,当地的官兵会将一部分犯人捆住手脚,扔进海里,任他们自生自灭。一次行动中又有很多犯人被扔进了海里里,但幸运的是,其中有八个人成功逃脱,最终生还。这八个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八仙,他们成功逃脱的故事正是我们所津津乐道的八仙过海的故事。不管后人如何看待,八仙过海的故事都给这座小岛覆上了神秘的面纱。
在古代,很多士兵都不愿意戍守在边远苦寒之地,于是流放的犯人就成了当地兵力的重要来源。此外,将犯人发配到边远之地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让他们开垦耕地。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农业,耕地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让犯人在当地开垦耕地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将他们流放的费用。在古代帝王看来,流放其实是一种仁慈的刑罚。《大清律例》中曾有记载说“不忍刑杀,流之远方。”流放在惩处犯人的同时,还保留了他们的性命,既符合儒家所追求的仁政的理念,又能体现帝王的包容、宽厚,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