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文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唐太宗贞观十六年(641年),并州长史李勣(徐茂公)入朝为兵部尚书,三位属官设宴为他饯行。这三人之中,参军张文瓘很得到李勣的器重,李勣曾称赞他:
把这位叫稚圭的参军比作当时的管仲、萧何。
稚圭,是张文瓘的表字。
然而,在饯行宴上,李勣解下佩刀和玉带分别送给了另两人,对他一向看好的张文瓘却毫无表示。
张文瓘免不了生疑,就多问了几句。
李答:“我不送你东西,恰恰是因为你没有过错。第一个人犹豫不决,所以我给他佩刀鼓励他果断;第二个人放诞不检点,所以我给他玉带希望他约束自己。以你的才能,你将来什么都不会缺,还用我送你吗?”
李入朝后就举荐了张文瓘,张文瓘累迁水部员外郎,但不久就被出为云阳令。这不是因为他犯了错误,而是因为他家条件太好了,他的兄长张文琮时任户部侍郎,兄弟俩都在尚书省上班,与当时的规定冲突了。
正直敢言
唐高宗龙朔年间,张文瓘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显庆年间,张文瓘在东台舍人任上奉诏校勘四部群书。乾封二年(667年),被授同东西台三品(其他时期称同中书门下三品),为实质宰相。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衔,从张文瓘开始。
李果然很有识人之明,张文瓘的一切都是可以凭自己得到的。
当时,唐高宗建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国库空虚,还养了一万匹厩马,打算征讨四夷时供军用。
张文瓘觉得唐高宗这样有些太花钱了,于是警告:前朝隋炀帝的教训还不远呢。
这话说得很不客气,但话糙理不糙,事实上也很管用,高宗因而减少了数千厩马,还赐张文瓘缯锦百段。
总章二年(669年)二月,张文瓘迁东台侍郎。
咸亨二年(671年)正月,高宗幸东都洛阳,留皇太子李弘监国,令戴至德、张文瓘、李敬玄等侍臣辅佐。三年(672年),因为恢复官名,张文瓘改授黄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因李弘多病,事实上主要代表他决策的就是张文瓘、另一位兼太子左庶子戴至德和太子右庶子萧德昭。十月,张文瓘改任检校(代理)大理卿,依旧为同中书门下三品知政事。
断案如神
张文瓘的这个新岗位,俗称最高法院法官。他一上任就复查案卷,不仅高效,而且公平,不到十天就决断疑案四百余条,即使被他判处有罪的人也无怨言,无罪之人更是被他翻案。有一次他病了,囚犯们都为他祈祷,希望他立即康复恢复工作,为他们主持公道。当时人称他执法公平宽大,堪比唐太宗年间著名的大理少卿戴胄。
张文瓘的政绩当然不会被埋没,上元二年(675年)八月,他被拜为侍中,九月,兼太子宾客。
这对他来说是好事,但知道他要离任后,囚犯们都哭了。
张文瓘拜相后,有时卧病在家,宰相们对高宗奏事,高宗便问他们是否已和张文瓘商议过,若答未曾,则派他们去张文瓘府上共同商议,若答已商议过,则都准奏。
抱病入谏
仪凤年间,张文瓘与左仆射刘仁轨、右仆射戴至德、中书令李敬玄、右庶子郝处俊、黄门侍郎来恒、左庶子高智周、右庶子李义琰、吏部侍郎裴行俭、马载、兵部侍郎萧德昭、裴炎、工部侍郎李义琛、刑部侍郎张楚、金部郎中卢律师等奉敕删缉刑法格式,并于二年(677年)二月九日撰定《永徽留本司格后》十一卷奏上。
这一年,张文瓘已经是七十古来稀的老人了,历史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三年(678年)九月,张文瓘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但是,当他得知唐高宗要对新罗用兵,他仍然坚持抱病坐着马车进宫,他要提意见!
他说:“我们防御吐蕃入侵已经很吃力了,新罗虽然不听话,但并没有和我们起军事冲突,如果分兵东征,臣担心国家和百姓都会吃不消。”
唐高宗最后一次听取了张文瓘的建议,取消了讨伐新罗的计划。
张文瓘就在这个月离开了人世,谥懿。
当时,他曾侍奉过的太子李弘已经在三年前去世,被唐高宗追封为孝敬皇帝,陵墓号恭陵。唐高宗就让张文瓘陪葬恭陵。
唐德宗年间,张文瓘得以续图凌烟阁。
结语
那么问题来了,张文瓘的故事和本文最初的那个故事有什么关系呢?
张始均是很受胡太后的器重的才子,曾把《三国志》的魏书部分改成编年体,可惜没有流传下来。然而,一旦失去了执法能力,再健全的法制也只能成为一纸空文。胡太后身为执政者,却连自己爱重的才子的性命都保障不了,甚至还不得不反过来改变制度迎合那些拳头硬的人。
而张文瓘生在盛世,参与法律工作,这个他亲自参与建设的盛世可以确保曾发生在他的高祖父和曾祖父身上的悲剧不再重演。
是的,出身清河张氏的张文瓘,正是张始均的曾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