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薛仁贵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随着朝代的更替,世事的变迁,历朝历代都涌现出了许多的名士大将,他们都是朝代中的中坚力量,对朝代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就有白起、卫青、霍去病、岳飞、戚继光等。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则是唐朝的一位名将——薛仁贵。
提起薛仁贵,大家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是一身白色战袍身姿不凡的马上将军,他除了会打仗,还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完成了14卷的《周易新注本义》。据记载,薛仁贵出生在隋炀帝时期,祖辈是南北朝时期的名将,后来,因为父亲的逝世家道中落,就剩下薛仁贵和母亲相依为命。
少年时期的薛仁贵以种田为业,但他依然继承了祖辈的遗志,从小习武,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后来,成家立业的薛仁贵,在妻子的劝说下,选择投军,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据史书记载,薛仁贵一生征战沙场,勇猛无敌,是一名无敌将军。
值得一提的是,薛仁贵在平定西突厥可汗贺鲁的战争中,“功劳”非常的显赫,这场战役经历了两代皇帝,四次用兵,是不折不扣的一场硬战。然而,薛仁贵的功劳,不在于是否杀了多少敌人,缴获多少战利品,而是他献计献策,以损失最小的方式,以收复人心入手,达到了不战而胜的目的。
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当时,苏定方带兵出征时,薛仁贵就向唐高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无缘无故的发兵,不会有好的结果,甚至,他还提出了自己的作战思路。那个时候,突厥内部产生了分裂,泥孰自认为能力不差,没有把自立为可汗的贺鲁放在眼中,不料,自己被打败,妻儿也被抓了,才不得不归顺贺鲁。
实力的较量,最终,都是以武力来解决的。可惜的是,在与唐朝军队的交战中,泥孰的家眷又被唐军抓了,按照当时的规定,他们会被当作贱民对待。薛仁贵就提出,这时候最好的做法,就是将泥孰的家眷送回去,除此之外,还要赏赐给他们一些财物。
通过这样的做法,就会形成一种对比,表明大唐皇帝的仁慈和宽容,同时,就会反衬出贺鲁残暴的做法,让老百姓感受到大唐皇帝的仁德。高宗一听,非常高兴,当时就答应了,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泥孰立刻表示要誓死效忠大唐皇帝。
薛仁贵的一番建议,轻而易举就削弱了突厥的力量,还给唐军一个名正言顺的出征理由。在战场上,唐军在人数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还要面对严酷的气候条件,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泥孰则成了大唐册封的第一位突厥可汗,守护着大唐的边疆。
史书上记载了薛仁贵这份奏疏,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可见其谋略的深度。他不仅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勇士,更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军事家。更令人叹服的是,他在带兵的同时,还能完成大型的学术研究著作,这在《经籍志》和《艺文志》均有记载。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薛仁贵的文化实力,怕是很多读书人都未必及他。
因此,在民间,有许多关于薛仁贵的故事,而且都提到了他的才学。当时的薛仁贵很是苦恼,自己既然有这么多学问,为什么就是不被人赏识呢?于是,他的妻子就安慰他,说:“胸中有万卷书,何愁没有出路?”
除了学问高深之外,薛仁贵还是一位神箭手。在石城的时候,对方派出了一位弓箭手,十几名唐军被其连续射倒。见此情况,薛仁贵骑着战马一人迎战,先打掉了对方的弓箭,然后,活捉了对方的弓箭手。
民间广泛流传的是薛仁贵东征的故事,公元666年,他和大将军李勣一同出征,战争开始的时候,唐朝的军队并没有处在有利地位,后来,经过薛仁贵两次的救援,扳回了局势。为此,唐高宗还特意写信以示嘉奖。
不过,令人佩服的是他受封之后的事,薛仁贵受封后留在了当地,关心老人,关爱孤儿,让有能力的人得到重用,还让朝廷表扬那些忠孝人士。
很快,当地的老百姓都表示愿意接受唐朝的教化。
攻占一座城市,是很简单的事,只需要武力就可以,但是,要收复一座城池的人心,恐怕就需要一颗宽广的心和无私的德行。
薛仁贵能取得如此的成就,与他妻子的鼓励是分不开的。在年少的时候,薛仁贵的家境非常贫寒,仅靠种地那些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一天,薛仁贵突然想给自家的祖坟换个地方,可能是想借此改变自己的命运吧。
他的妻子就说了:“这并不是什么很紧急的事情,如今皇帝亲征辽东,广招天下勇士,你为什么不去试试机会呢?等到功成名就之后,再做这件事也不晚。”正是妻子的一番话,薛仁贵才选择了军营,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活,也开启了他的精彩生涯。
当然,也有人说,薛仁贵的富贵是靠玩命换来的,就连他的子孙也沾了光。不过,这话说的也有些不妥,如果薛仁贵没有那份实力,在不缺乏人才的军队中,怎么能那么快脱颖而出呢?又怎么在复杂的朝堂生活中进退自如呢?
可见,薛仁贵年少时期的努力,无论是武功的实力,还是谋略策划,在他后期的军旅生涯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大事,光靠“玩命”是不行的,真正要靠的还是自身的是实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