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各个王朝都会修建长城 为何到了清朝却没有修建呢

日期:2023-11-1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还不知道:为什么清朝没有修建长城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万里长城秦朝以来一直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标识,早年秦汉王朝修长城是为了防备匈奴,明朝修长城则是为了防备蒙古。久而久之,长城不仅作为一个军事设施,更成为一个特有的文化现象,还是把中原农耕民族与草原游牧民族隔离的分界线。

  自清王朝的康熙时期开始,万里长城开始彻底失去两千年来的军事意义。康熙帝总结历史经验认为,历代的汉族大一统王朝修筑长城是为了防备塞外游牧民族的侵扰,但是并没有彻底解除边患。

  于是,在对待塞外民族问题上,康熙帝总结前人的历史经验,实行将蒙古并入华夏文明圈的政策,创造性的将前朝用万里长城防备蒙古的思路改变为把蒙古作为大清帝国北部的万里长城。

  一方面优待蒙古,时常联姻,封赏不断。一方面又严格控制蒙古诸王公和部族的力量。皇帝还时不时的去看一下这帮蒙古王公,检验一下忠心,活络一下感情,顺便起到督策作用,防止有人做大。

  通过册封和会盟,将喀尔喀蒙古即外蒙古完全并入大清帝国版图,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对于一心图谋搞分裂的准噶尔蒙古,康熙帝及其后继者雍正乾隆则以坚决的军事行动予以毁灭性打击。当然,这离不开喀尔喀蒙古人的大力支持。

  解决蒙古问题后,清王朝的北部国境线及华夏文明圈的最北环就推进到了库页岛、外兴安岭、贝加尔湖、巴尔喀什湖一线,保证了清朝北段200多年的和平局面。可以说,清朝的时候,蒙古是被捏在手里玩。既然如此,何必要耗费巨资,吃力不讨好的去修长城。此外,修长城劳民伤财,在古代修这么一个大工程不亚于当代修三峡,甚至更宏伟。财政人力都是负担。

  因为清朝时期,通过各种手段将盘踞在外蒙和新疆、蒙古人逐一收服,草原上再也没有能与中央政府对抗的草原武装了,修长城自然也就没有太大的必要性了。

  清军成长于东北关外,不像汉族政权觉得长城以外的地方就是荒蛮之地了,所以汉族政权强大的时候基本也不会去和游牧民族争夺那些草原地盘,都是引进人口或者长距离奔袭击溃对方然后再退回长城内,如果本着抢夺领土的目的,汉朝时代外蒙和西伯利亚就都是我们的了。

  满人不一样,他们也算游牧民族起家,能够适应的生活环境比汉人要恶劣得多,外蒙新疆这些汉人不愿意去的地方满人可以,而且和游牧民族的隔阂还少,所以也没修长城去保护中原的意愿。

  以上几点原因综合起来,就导致了清朝时期没有修建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