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既有太祖又有成祖原因是什么

日期:2023-11-11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历朝都是太祖后面是太宗,为什么明朝既有太祖又有成祖?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咱们知道封建王朝给君主定庙号是很讲究的,比如开国皇帝(初代目)在死后往往被尊为太祖或者高祖(就比如说汉高祖、唐高祖、明太祖等等),意思即为王朝的老祖宗和奠基之人,而初代目死了之后接任的二代目庙号往往是太宗(比如唐太宗、宋太宗等等),后世子孙们对于君主庙号确定是严肃而端正的(毕竟是对先人一生的评价嘛),太祖之后是太宗,依次排列秩序井然。君主的庙号和功绩威望没有任何关系,就算你李世民功劳再大,再英明神武,给的庙号照样是太宗,你也别想成为祖,所以咱们可以说“一祖一宗”几乎是王朝的标配。

  但很奇怪的是明代似乎并没有遵守这个规定,朱元璋的庙号是太祖,紧随其后的老四朱棣庙号却不是太宗而是成祖,这是个什么情况?

  也有同学对此提出异议,这所谓的“一祖一宗”模式有很大问题,比如说东汉的刘秀庙号就是世祖,加上刘邦就有两个祖。清朝就更牛叉了,除了清太祖努尔哈赤外还有两个祖!一个清世祖顺治,一个圣祖康熙,三个老祖就问你怕不怕!

  咱们必须指出东汉是从王莽新朝手里夺了江山,那时候西汉已经正式宣告灭亡,所以尽管都姓刘,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王朝(要西汉不灭亡压根没有刘秀这个偏远旁支的宗室什么事,你就乖乖的种田好了),所以评价刘秀的功绩就是定鼎天下,为开创王朝之祖,定义为世祖没啥问题。

  至于清朝嘛,那就单纯是努尔哈赤的子孙们捧臭脚而已,努尔哈赤创建大清称为太祖没啥异议,但就因为多尔衮保着顺治入关,满清由此窃取中华神器,这就定义顺治为世祖水分太大。康熙到底有没有资格称为千古一帝咱们慢慢讨论,但是定庙号为圣祖只不过雍正对自己老爹无限崇敬强制要求而已,再说清朝年间士大夫哪还有什么骨气节操,皇帝说啥就是啥呗,所以清朝才有所谓的“三祖一宗”。

  那么明朝既没有子孙胡乱定庙号,也没出现王朝断代的历史,为什么出了个太祖,又出了个成祖呢?

  这个锅就得由嘉靖帝来背了。

  其实从永乐到嘉靖这一百多年朱棣的庙号一直都是太宗(压根就不是什么成祖),不过就在嘉靖十七年,朱厚熜正式把朱棣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于是乎朱棣的庙号就由“太宗”变成了“成祖”,从此以后朱棣和朱元璋成为了“二祖”。

  过了这么多年,其他皇帝都没改,朱厚熜着哪门子急想着要给朱棣改庙号呢?

  因为他有自己的私心,首先朱厚熜是明朝的第11任皇帝,他的皇位并不来自于父亲,而是那个贪玩胡闹的堂哥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六年,武宗驾崩于豹房,由于孝宗、武宗一脉无子,所以只能找近亲宗室来继承大统,而朱厚熜老爹朱祐杬正是孝宗的兄弟。所以在首辅杨廷和的提议下,大明皇位“兄终弟及”,这天大的馅饼就砸在了朱厚熜脑袋上。

  当了皇帝之后的朱厚熜并不满足,他可是个大孝子,既然我当了皇帝,那我老爹也应该是皇帝啊!所以刚登基不久的朱厚熜立即着手追封老爹兴献王朱祐杬为皇帝,为此也引发了明朝著名的“大礼议事件”。

  在大臣们看来你老父亲就是个普通藩王,怎么可以当皇帝呢!于是皇帝和文官集团们就“谁才是我的亲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按照宗族法理来说明孝宗是朱厚熜的皇考,但是嘉靖皇帝不愿意认这个爹,所以双方就嘉靖生父的尊号撕得不可开交)。经过三年多的拉锯战,在廷杖和降职的双重攻击下嘉靖皇帝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将父亲兴献王朱祐杬加尊为献皇帝,生母则被封为兴国皇太后,至于本应该是自己亲爹的明孝宗朱祐樘则改称为“皇伯考”(就是伯父的意思)。

  大获全胜的朱厚熜并没有停止追封老爸的脚步,在生父被尊为皇帝后朱厚熜又想着让亲爹入太庙。什么是太庙?其实就是供奉历代皇帝的牌位,根据《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太)祖之庙而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太庙的正殿里应当放置7个祖宗的牌位,同时周礼对此牌位的放置顺序作了规定,“亲尽则祧”。也就是说太庙的主殿供奉的皇帝牌位如果不够了,就将离现任皇帝关系最远的先祖请到太庙的偏殿(即“祧庙”)来供奉。三昭三穆指的是自开国皇帝以后左为昭、右为穆、父为昭、子为穆的这么一个排放顺序。

  明朝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增加,祭祀皇帝的数目变成了9位,作为明朝的第十一任皇帝,太庙的9个位置已经满了,根本就没办法把老爹的牌位移入太庙,所以必须要先移一位皇帝进偏殿才能给老爹腾出位子。

  那移谁呢?太祖作为老祖宗当然是不能动的,这叫“万世不祧”,并且永远要放在最中间。太祖不能动,那就只能动太宗朱棣了。

  但朱棣也够呛啊,人家起兵靖难夺了侄子的江山才有你们这些后代当皇帝的机会,不然你们永远就是个藩王而已,再加上朱棣雄才大略,就算朱厚熜再不要脸,恐怕也不敢把这个老祖宗给移出去。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移别人了,这样又违反了“亲尽则祧”的老规矩,朱厚熜还必须要找出个借口来说明自己为什么不把朱棣移出去……

  那该怎么办呢?解决方法很简单,表彰太宗皇帝的功绩,同时把朱棣的庙号“太宗”改成“成祖”,这样的话朱棣和朱元璋就并立为二祖,同为万世不祧之君。于是嘉靖帝就名正言顺的把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移到了偏殿,而把自己老爹移入了太庙主殿。(明仁宗表示我招谁惹谁了,简直哭晕在厕所!)

  但问题真是这样么?咱们来掰扯一下到嘉靖帝为止太庙供奉的那几位,从太祖开始,太宗,仁,宣,英,宪,孝,武一共才八个皇帝(至于建文帝朱允炆和景泰帝这两位被排除在太庙之外,根本没资格享受供奉),九人都没满,朱厚熜想把自己老爹移入太庙压根就没有任何阻碍,关朱棣什么事?所以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不成立的。

  那么朱厚熜出于什么原因要尊朱棣为成祖呢?其实也和老爹有关,自己老爹没有真正做过皇帝,所以朱祐杬没有进入太庙的资格,朱厚熜只能在太庙边上单独建了个不伦不类的世庙祭祀,但他始终不死心,于是剑走偏锋来了一出恢复“明堂”制度。

  什么叫明堂制度?其实说白了就是和郊祭相对应,皇帝在郊外进行祭祀上天的大典,这时候是以始祖神位配祭,而明堂就指的是在宫殿里祭祀上天,须以有功德的祖先神位配祭。作为明朝的开国始祖,郊祭主角是朱元璋,而朱棣作为再造社稷的太宗则作为堂祭的主角享受祭祀(西周郊祭的对象是周人始祖后稷,而堂祭的对象则是周文王,对应到明朝,郊祭的主角是朱元璋,而堂祭的对象就应该是朱棣),但是汉、唐、宋皇帝在堂祭时一般都用自己的老爹做主角去享受祭祀,所以嘉靖帝从这里找到了突破口,试图曲线救国让自己的父亲享受祭祀,并进入太庙。

  但嘉靖老爸毕竟是个没啥功劳的人,连皇帝都不是的人还好意思去和朱棣争夺祭祀,还要不要点脸了,这实在是有违祖宗的制度啊!所以有大臣上疏表示反对,认为明堂祭祀的主角应该是朱棣,而嘉靖虽然处罚了这些大臣但毕竟心里有鬼,所以想了个折中的方法:尊奉自己的生父为睿宗,祔庙,配享堂祭。这不是抢了人家朱棣明堂祭祀的资格么,干脆就把朱棣的庙号由太宗升级为成祖,这样的话朱棣也成了祖,两个老爷子一起享受郊祀,既满足了嘉靖皇帝让生父称宗祔庙的要求,同样也补偿了朱棣,两全其美!

  所以您看明朝之所以出现了两个祖,就是因为朱厚熜因为一己之私玩弄小动作的结果,您别看嘉靖帝颇废了一番苦心,天国的朱棣可能对这个结果不怎么满意,毕竟从太祖到太宗代表一脉相承,而朱棣另取一脉,这不就正好说明了自己这个皇位是抢了侄子朱允炆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