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作为元末起义军的一支 为何他会被朱元璋抢夺先机呢

日期:2023-11-11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还不知道:张士诚为何会被朱元璋抢夺先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中,红巾军是主力,但也有一些既不信仰白莲教,也不属于红巾军的队伍。在这些队伍中,势力最大的就要数江苏的张士诚了。

  与朱元璋有关系的人中,张士诚必须要提到,元末明初,张士诚、朱元璋、以及陈友谅,是三支重要的革命力量,他们一边与元政府军作战,一边互相之间都看不顺眼,所以,这场他们三个人的历史淘汰赛中,谁最终胜出,才有资格与元政府军对干,有人说,张士诚这个人改变了元朝政府对农民起义的把控方向。

  至正十三年,张士诚起兵造反后,经过三个月的苦苦坚持,终于等到了元朝军队的撤退。此战以后,张士诚名扬天下,连续攻克了江苏、浙江的富庶地区,成为了最富有的造反团伙。他沉默寡言,待人宽厚,免除了江浙一带的赋税,江浙一带的百姓纷纷为他修建了祠堂。但他的过于宽大和无主见也注定了他在乱世之中不能成为一代枭雄。

  张士诚为人豪爽仗义,每当乡亲遇到困难,他总是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久而久之,张士诚在当地盐民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或许正是因为深知底层民众的艰苦生活,张士诚在攻陷平江后,以此为根据地建立了大周政权后,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废除元朝的各种苛捐杂税,减轻底层民众负担。

  然而,张士诚尽管获得江浙民众发自内心的支持和拥戴,但他并没有笑到最后。当朱元璋率20万精兵倾尽全力来攻打他。张士诚所占据的平江被朱元璋大军围困了一段时间,粮草所剩无几。张士诚是个厚道人,几次突围未果,无奈之下弃城投降。

  朱元璋没有杀降的习惯,照说张士诚完全可以在朱元璋的照顾下舒舒服服地过完余生,可他抵达南京的当晚,就趁人不备,自缢身亡。终年47岁。据说,朱元璋曾经到平江,听当地人谈到张士诚。几乎人人都感恩张士诚没有死守城池,而是投降了朱元璋,这次躲过了战争,不致生灵涂炭

  朱元璋攻下了城后,告诉张士诚只要他肯投降,就会善待他和他的亲属,但是你们知道张士诚是怎么做的吗?他亲手杀掉了他所有的亲属,然后准备自己上吊自杀,没想到还被部将救了下来,最终战败被俘。到死他都非常坚强,始终不肯投降,最终被朱元璋所杀。至此,朱元璋干掉了除元朝以外的所有强敌,霸业是指日可待!

  朱元璋的高明之处在于,造反归造反,但是机会不成熟时,不会自立为王,树大招风,而这个张士诚不一样,太想寻找做干部的那种感觉,造反才刚刚开始,刚打了几场胜仗,急急忙忙的就自己封了王,果不其然,前脚刚封王,后脚元军就来围剿他。

  朱元璋和张士诚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会耍手段,他先是利用刘福通、韩林儿为自己北方的屏障,以专心对付南方的敌人。等到元朝的察汗势盛的时候,朱元璋竟能在暗中卑辞请降,以免遭受元军主力的进攻。等到察汗已死,朱元璋又斩杀元使,北上救宋之安丰。夹缝中求生存。帝王之术,可谓不择手段

  但倘若说张士诚“行政不作为”,乍一看也十分冤枉。这位盐贩子出身的元末枭雄,虽说比起陈友谅朱元璋来,在反抗元朝的问题上比较滑头,还曾接受过元朝的招安。但是论作为,他的发家史就是个比朱元璋更传奇的奇迹:盐贩子出身,本来只想小打小闹,没想到越闹越大。还招来了元末一代名臣脱脱的重兵碾压,被脱脱率领号称百万的精锐,死死围困在高邮城里。

  张士诚之所以会失败,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不像朱元璋那样会耍心计,他和项羽一样凡事只会拼力气,所以在其弟张士德死后,张士诚的势力就由盛转衰了,张士德的死对于他而言,本来应该只是死了一员大将,但无奈他太注重感情,用来很长时间才从这段痛苦中走了出来。

  所以说张士诚本身就没有做皇帝的天赋,太过感情用事,每个朝代建立之初,哪个不是踩在别人的白骨上建立起来的。再加上他在政权还不稳固的时候就自立为王,显得太过着急了,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点是没错的,当时在元末的农民起义中,除了张士诚还有陈友谅和朱元璋,他过早的自立为王只能把元朝的目标对准自己,反倒给朱元璋做了嫁衣。

  一代枭雄就这样在最后无人可用的时候,选择了自杀,即使他不选择自已而亡,想必朱元璋也不会善待他,对他来说自缢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