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遇害,秦王到底知不知情

日期:2023-11-1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韩非子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周王室衰微,各个诸侯国连年征战,民不聊生哀鸿遍野,但是这段时期也是文化大繁荣的时期,百家争鸣,各个学派学术著作层出不穷,如儒家,道家,法家,农家等等,都希望自己的思想理论能得到诸侯王的重用赏识,让战乱的年代早点恢复和平,让百姓能安居乐业

  韩非子,正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集法家之大成者。曾经拜荀子为老师,同时吸取法学前辈李悝,吴起,商鞅的学说,主张“法治”思想,在群雄争霸的战国,他的这种封建君主专制理论很适应当时的形势。

  韩非和李斯曾经同是荀子学生,但韩非出身于王族,从小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加上自己的聪慧,很是得荀子的赏识,而李斯出自社会的底层,没有辞官求学之前只是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吏,家中条件也较为困苦,甚至说过“一个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卑贱,最大的悲哀无外乎贫困”,所以各种境遇可想而知。跟韩非相比,差距可以说是很大了,他出生没有韩非来得高贵,而且学术上也不如韩非做得好,两人常年在一起,各个方面都被比了下去,可想而知,李斯内心是多么羡慕嫉妒恨,也为后来毒死韩非埋下了仇视的种子。

  二人学成之后,也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李斯看着日益强大的秦国,有兼并天下的趋势,便决心去秦国求发展,投靠吕不韦门下做食客。韩非本是韩国贵族,一心想回去报效母国,希望自己的思想能被韩王重用,借此壮大韩国,但事与愿违,当时韩国日益衰弱,韩王也不屑变法图强,韩非又因为自己的天生口吃,不善辩驳,不得重用,于是闭门著书,将自己的思想灌注其中,希望有天能得到韩王的重视。

  可是韩非的著作没有引来韩王的重视,却引来了远在秦国的嬴政的关注。此时的李斯已经青云直上,深受嬴政的宠爱,也是他将韩非的著作引荐给嬴政的,目的可能是想借秦王的手将韩非引来秦国。当秦王得知韩非的来历,便立刻发兵韩国,目的只为请韩非来秦,当自己的座上宾。韩王见秦国大军来犯,慌了,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封韩非为韩国使臣,出使秦国。

  韩非来到秦国,与秦王促膝长谈,令秦王大为赏识,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李斯见韩非得宠,担心日后韩非留在秦国,自己的地位可能不保,便提出了和韩非相反的政见。由于韩非是韩国人,心里还是向着韩国的,提出了“存韩灭赵 ”的意见,李斯却认为统一天下当先远交近攻,先灭韩国,再图赵国,毕竟韩国势微,容易攻下。一心想着统一天下的秦王,还是比较认可李斯的看法,加上李斯谗言韩非一心向着韩国,有朝一日回到韩国,振兴韩国,必成大祸,此人不能留。秦王听信了,将韩非收押入狱,为了尽快铲除韩非,不让他有申诉的机会,便送去一杯毒酒,他们从投入荀子门下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两人只能活一个,“既生瑜何生亮 ”。

  韩非死在狱中的消息传到秦王的耳中,内心很是惋惜,但也没因此重罚李斯,或许秦王也想将韩非除掉,有才之人不能为自己所用,留着必定是祸害,这也是君王应有的手段。韩非跟秦王谈的大都是君主专制思想,而不是吞并六国,一统天下的主张,他想尽力保全韩国,李斯却是一心想帮秦王统一六国,这点和秦王是有共鸣的。因此对于韩非的死,秦王只是简单的后悔和惋惜,没有追查,更没有为韩非正名,甚至可以说,李斯毒死韩非是被秦王认可的。

  一代大思想家意外惨死,确实是历史的遗憾,但是他的理论却为后世所用而且影响至今,也可谓源远流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