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西周灭亡不是因为“烽火戏诸侯”?原因跟褒姒毫无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西周的灭亡归结为周幽王失德,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这个结局和商纣王宠幸妲己,导致大臣离心离德类似,都是君主无德,红颜祸水。可是,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会发现,烽火戏诸侯的背后并不是红颜祸水,而是另有原因。
我们先来看一下《史记》描写烽火戏诸侯的场景:“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这是一个典型的红颜祸水故事。为了让美人笑一笑,周幽王不惜点燃象征战争的烽火,让诸侯国的军队匆匆赶来,又匆匆离去。但疑问也就此产生。
首先,以烽火狼烟传递敌情是汉代普遍使用的方法,西周时期有没有这种方法不好说。
其次,以当时的条件,部队从调动、集结、准备军粮、行军,到最后赶到镐京,近的最少也要十天半月,远的要三五个月,根本不可能一个晚上兵临城下,更不可能各路兵马同时到达。
按照惯例,如果首都周围没有发现敌情,部队必须“信宿而返”,连续驻守两个晚上就回国。这样一来,诸侯国的军队陆续而来,陆续而归,不可能做到“诸侯悉至”。
据西周史官记载,西周灭亡时,褒姒已经50多岁,周幽王不可能为一个老太婆置江山于不顾。
既然西周灭亡不是红颜祸水造成的,那是为什么呢?专家分析,是老天爷。气候的寒冷而干燥造成了西周末年的种种危机。
据气象学家竺可桢研究,周初之后,中国进入了历史上第一个寒冷期。《竹书记年》记载,“夷王七年,冬,雨雹,大如砺。孝王七年冬,大雨雪,牛马死,江汉俱动冻。幽王四十年夏六月,郧霜。”
到了西周后期,干旱变得非常严重。厉王“二十二年,大旱。二十三年,大旱。二十四年,大旱。二十五年,大旱。二十六年,大旱。”连续5年大旱,使本来就脆弱的农业经济,危机更加严重。
寒冷又干燥的气候,让西周王朝不得不考虑扩大地盘。他们把目光投向南方。和商纣王一样,周朝派出大量军队向东、向南扩张。
对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西周历来都是采取防御政策,即使是实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出击也是为了缓解对镐京及周边地区的威胁,扭转被动的不利局面。到了周厉王、周幽王时期,由于爆发了持续多年的罕见大旱灾,北方游牧经济也遭受了毁灭性打击,戎狄、犬戎等游牧民族被迫离开原来的居住地,大批向泾水、渭水流域迁徙。
气候的干旱,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周朝向东南方向的扩张,这些都加大了军费的开支,加速了西周的衰落。与此同时,西周统治阶级内部也出现了矛盾。
和烽火戏诸侯完全不同的是,《竹书纪年》记载了西周灭亡的一个全新故事。周幽王为摆脱申后的父亲申侯对朝政的把控,废除了申后和太子宜臼,又立褒姒为王后,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这一举动引起申侯和其他贵族的不满,周幽王因此主动向申后发起攻击,周朝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动乱。申后联合缯国和北方戎狄部落,打败周幽王。
由此可见,西周的灭亡是气候变迁引起的民族迁徙,以及西周王朝内部政权分裂,导致的贵族内乱,是贵族之间权力分配不均的结果,和红颜祸水根本不搭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