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还不知道:为什么慈禧一死清朝就灭亡了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当慈禧走向她生命的终结时,清朝也敲响了丧钟,仿佛清朝因慈禧而在风雨中飘摇了47年,而屹立不倒,这到底是因为慈禧手段高明,凭她一已之力,维系着最后的封建王朝,还是恰好只是一个巧合呢?
对于慈禧,历史一直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她是近代社会的罪人,顶级奢侈品的代言人,愚昧落后的守旧者。而有人认为她是保守的开放派,她支持洋务运动,支持立宪法,支持变法强国,是近代社会走向光明的护卫者。
▲慈禧用膳(剧照)
但是清朝实实在在的在她死后3年,就走向了灭亡。
慈禧上位时,清朝还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同治时期,慈禧当政是非常勤奋的,在她的统治下实现了同治中兴,她破格重用汉臣,诞生了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这样的权臣。慈禧虽然是守旧派,但是她却并不是顽固派,洋务运动、清末新政都是在慈禧的支持下推动的,当时还组织了亚洲第一水军北洋水师。
▲晚清名臣张之洞
说起慈禧的威慑力,首先需要知道她的权力来自何处?
慈禧通过辛酉政变除去八大辅政大臣,同时得到满清贵族的支持,笼络西藏,蒙古的贵族,支持喇嘛教,通过联亲,提拔军功卓著的将领等手段,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可见慈禧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她在政治上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
虽然她重用汉臣,但是并不没有让他们成为一个整体,而是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分而治之。清朝的四大疑案,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案,成功瓦解了湘军的势力,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让清朝上上下下100多位官员受牵连。这2个案件牵扯的官员几乎清一色全是汉臣,慈禧也是通过这种手段,让汉臣不得不依附于清朝,依附于慈禧。
▲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曾国藩"
慈禧的威慑力真的能让所有官员都听她的话吗?
10多年的太平天国运动,让清朝的臣民有了一种反清的心态,对于清朝的势力也开始反抗,在朝中光绪帝搞起了围园杀后行动,事情败露后,光绪被囚禁。
▲光绪皇帝(剧照)
1900年,慈禧预备更换新皇帝废除光绪,她打算立端郡王次子溥儁为新君,然而此行动却招致朝中重臣的强烈反对。也正是溥儁父子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使得慈禧匆忙西逃,此时,受慈禧重用的李鸿章、张之洞却并不受慈禧调遣,而是与列强签订东南互保条约,使大清朝廷的威望一落千丈。
相对于汉人集体来讲,洋人更愿意扶持清廷,毕竟每年上亿的赔偿金,也是一笔非常大的收入,列强集团也愿意加强清朝内部统治,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所以洋人愿意支持慈禧,承认她的合法地位。
▲垂帘听政中的慈禧(剧照)
但是后期的慈禧权势并不是人人都畏惧的,如: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就死于小皇帝和丁宝桢的手里。
所以慈禧到了后期,威慑力已经明显减弱了,但还有洋人集团愿意维持她的地位,使得汉人集团不敢正面与她进行冲突。
慈禧死后,掌权的隆裕太后政治手段太差劲
清朝的灭亡和慈禧选择的后续接班人有着很大联系,此时的清朝需要的是一个政治手段高明,且成熟的皇帝,而不是一个3岁的孩子,当然,慈禧选择溥仪的私心非常明显,不过是为自己的第三次垂帘听政做准备。
▲溥仪生父摄政王载沣(剧照)
摄政王载沣也不过是一个25岁的年轻人,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影响力实在有限,毕竟他进入官场的时间短,1906年之前,他根本没有参与军国大事,担任的都是一些武职,1907年,载沣开始进入军机处,进入权力的中心。一年以后,他成为大清帝国的实际负责人,仅仅1年的练习时间,载沣又如何能在这个艰难的漩涡中生存。
隆裕的政治手段更是无法与慈禧相比,辛亥革命爆发时,隆裕便轻易在袁世凯的哄骗下签下了退位诏书。
清朝的灭亡,是一种必然趋势,这和慈禧是否在世关系并不大,毕竟清朝亡于革命而非亡于洋人。若说洋人支持慈禧有着私利,而革命的目的却是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