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在疲弱之际 为什么诸葛亮会坚持频频北伐呢

日期:2023-11-1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诸葛亮为什么坚持北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三国之中,蜀国最弱,土地、人口、经济、兵力不要说和曹魏相比,比江东政权也有不如。天下九州,曹魏独占其六,西蜀境况好时,还拥有一半荆州作为北伐跳板,后遭盟友东吴拆台,就这一半也没保住。

  窝在益州一地的诸葛丞相苦心经营,也无力改变蜀弱魏强的现状,到底是据守相持还是冒险北伐?丞相心中也是相当纠结的。

  一时间,各种猜测、说法甚嚣尘上,有的说诸葛亮是外来户,和本地大族有矛盾,频频北伐是转移国内矛盾。还有说诸葛亮有野心,出兵曹魏为了掌握兵权。诸葛亮是自不量力,明知打不过还要打,劳民伤财。到底是不是真有其事,距今已近两千年的真相难找确实证据。但可以从史料记载和诸葛亮言行来发现一些端倪。

  陈寿记载《隆中对》和《出师表》作为依据较为可靠

  陈寿所书《三国志》论艺术性、精彩性,《三国志》比不上《演义》,但说到真实性,《三国志》当属权威。

  其时先主刘备正值落魄,仓惶无计。经人推荐,拜访了诸葛亮。当时诸葛亮就透彻的分析天下大势,预判了形势的发展,提前制定了刘备集团的发展战略。

  事实上从夺蜀地、联东吴、取荆州这一段,和诸葛亮的预测惊人的一致。但之后,形势有了极大的变故,而且发生的十分突然。

  一、关羽兵败荆州,失去了最有利于北伐的前哨基地。二、刘备倾国伐吴,败后病亡。

  蜀国的天塌了。西蜀势力重新被近中原被压缩回川内,失去了荆州这块进入中原的跳板,再想出川,只能通过陕甘一线。而继位的刘禅水平如何估计大伙心中有数,更要命的,与东吴战略联盟的破裂,摧毁了长期以来的三国均势生态。至此,蜀国从局面大好,一下被推到悬崖边缘。

  故此诸葛亮在《出师表》开篇即提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写于公元227年,距刘备去世五年。诸葛亮在国内整军备武,平定了西南的孟获,准备出师北伐。由此可见北伐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长期周密的准备。

  为何诸葛亮在蜀国疲弱时还要坚持北伐呢?

  这是先帝的遗愿也是诸葛亮毕生追求的理想。说是理想也好,说是执念也罢。诸葛亮追随刘备起,他所努力的一切都是围绕“复兴汉室”这一目标。像诸葛亮这种士子,对于天下、黎民、盛世的追求远高于功名利禄。屡次北伐,也是实现志向的延续。

  健康状况恶化,诸葛亮已感到所余时日无多。其北伐行动集中在大约七年时间,最后一次病故五丈原,身体状况怎么样自己最清楚,甚至是带病出征,这些事再不办就来不及了。顺带提一下,有人说诸葛亮是野心家,用生命的代价干着吃力不讨好的事,这份“野心”的代价也太高了。

  迫于无奈。刘备去世后,经过内部治理、整军备武,小小蜀国的潜力挖掘已经到了极限,再拖下去,情况也不会再好了。另两家分占中原、江南,资源、人才都非蜀国可比。而且以诸葛亮的智慧,刘禅的才能怎样应该是心中有数的。拖下去只会越来越不利于蜀国,放手一搏,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现实和急迫的内心促使下,诸葛亮不惜以蜀国区区十万带甲之众,频频讨伐强大的曹魏,或许他出征时未尝不渴盼着奇迹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