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汉化为什么不彻底呢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日期:2023-11-1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还不知道:元朝汉化为什么不彻底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中国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如北魏、金、清都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走上了“汉化之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倾向非常明显,甚至在改汉姓时追溯黄帝为自己的祖先,对汉文明的认同可见一斑。而忽必烈也在开国之初进行改制,但是元朝汉化的程度却远远不及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其原因之一就在于遭到了来自蒙古、色目旧部贵族势力的阻力,所以统治者改革措施态度暧昧,“汉化”改革不彻底。

  政治体制汉化不彻底:元建国之初,设中书省管六部,设枢密院掌管军事,设御史台管监察,这些措施都是效仿汉族封建行政体制的体现,而在这样一个汉族创建的行政体系中,却不允许汉人为正官。《新元史》中记载:“然上自中书省,下逮郡县,亲民之吏,必以蒙古人为之长,汉人南人贰之…一代之制,未有汉人南人为正官者”。此外,元朝虽然效仿以往政权实行科举制,但依旧还是以世袭和恩荫为主进行选官,对待科举取士并不积极,曾一度被废止,就算元仁宗恢复科举,被录取的人也不得重视,前景渺茫。元政权虽然愿意学习汉人的政治体制,但却并不愿意以“汉人”为师,将汉人排斥在元朝权力机关之外。

  经济体制汉化不彻底:元建立政权后就已经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但对奴隶制依旧有很大的宽容。叙州安抚使,家有“奴脾千指”,为其耕种良田五千亩,元将阿里海牙有家奴近四千人,这样必然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元政权虽采取重农政策但仍有保留,中统二年(1261),元设立劝农司,大力促进农业的发展。然而,在下诏禁止蒙古军侵占农田保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同时也下诏禁止侵占牧场。但农田被侵占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王公大人之家,或占民田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孽畜”以及“旧有牧地,围人恃势,冒夺民田十万余顷,讼于有司,积年不能理”,这都不利于畜牧业向农业的转型。

  以上“汉化”措施不彻底的原因除了元政权民族意识强烈以外,更多的还是由于统治者的阶级局限造成的。很显然,汉人掌握权力、转畜牧业为农业、废除奴隶制必然会损害蒙古贵族的利益,而蒙古贵族在军事战争上立下过汗马功劳,与皇权的关系十分紧密,甚至可以通过忽里台大会干预立储,拥有着非常强大的势力,像北魏孝文帝那样大刀阔斧的改革是无法实现的。元英宗就是因为推行新政触犯了蒙古贵族的利益而死于政变。

  除此之外,蒙古族有相对完整的文化和信仰,以及当时受到世界帝国的威胁而无暇内顾等,都是造成元朝“汉化”程度不高的原因。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虽然元朝亡于内乱,但蒙古民族也因未被彻底汉化而在元朝灭亡之后也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也不失为一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