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还不知道:朝鲜为什么要叛明降清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十四世纪末,朝鲜李氏王朝建立以后,奉明朝为宗主国,与明朝的关系非常密切。明朝万历年间,明朝出兵帮助朝鲜,打击了日本对朝鲜的侵略,明朝此举,使朝鲜对明朝更加忠心。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朝与后金一场决定性战役“萨尔浒之战”打响后,为了表示友好关系,朝鲜也派兵援助明朝。但萨尔浒之战,明朝大败,朝鲜派去的将领姜弘立最后率五千兵投降后金。
努尔哈赤把投降的朝鲜将领送归朝鲜,并写信给朝鲜国王李晖:“昔明以兵求尔倭难,故尔国亦以兵勒明,势不得已,非于我有怨也。今尔擒将吏,以王之故,释令还国,王其自审去就。”努尔哈赤很会安抚朝鲜,他告诉朝鲜,派兵援助明朝,也是因明朝救过朝鲜,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所以后金与朝鲜并没有冤仇,现在把将领还给你们。
努尔哈赤为何安抚朝鲜?
后金当时刚建立,而且立足未稳,本来与明朝为敌,如果朝鲜再从背后配合明朝,那努尔哈赤就很难受,因此借归还降将主动与朝鲜修好,是后金的战略。
朝鲜收到努尔哈赤的信后,朝鲜国王也给努尔哈赤写了封回信:“惟我两俱是帝臣,同事天朝者二百年于兹。不图近者建州与明朝构衅,兵连祸结,以至生民涂炭,四邻多垒,岂但邻国之不幸,其在贵国,亦非好事,天朝之于我国,犹父母之于子也,父之有命,子敢不从乎?大义所在,不得不然……自今以后,复怀好音,偕至大道,则天朝宠绥之典不日诞降。两国各守封疆,相修旧好,岂不美哉!”朝鲜国王的来信,既说明它们与明朝的父子关系,又说出了无奈,但朝鲜国王知道后金势力强大不好惹,不如和好再说。
为“后背”而战
但朝鲜写这封信的同时,国王又做了一件事,此事引起了后金反感。朝鲜允许明朝派毛文龙率明军驻守在铁山、皮岛(当时称东江镇,现在朝鲜的椴岛),并在经济上帮助毛文龙。时任朝鲜国王李倧。这位朝鲜国王曾发动政变,把伯父光海君李珲赶下台,继承了王位,并获得了明朝的册封。
李倧对明朝的情结很重,他对毛文龙说:“寡人与贵镇,事同一家,心肝相照,唇齿相须”。在李倧看来,明朝依旧是宗主国,后金在他们眼中就是“胡人”。 但李倧却不知道,后金的实力已经很强大。后金与明朝作战时,毛文龙就派兵骚扰后金的后方,让后金不敢大举进攻明朝。
后金对毛文龙在后面捣乱感觉很难受,就如一根针经常刺痛后背,如果再加上朝鲜,后金形势堪忧。1627年正月初八,已经继大位的皇太极决定出兵朝鲜,解决后顾之忧。他派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托、硕托等人率兵征伐朝鲜。
皇太极发布谕令:“朝鲜屡世获罪我国,理宜声讨,然此行非专伐朝鲜也。明毛文龙近彼海岛,倚恃披猖,纳我叛民,帮整旅徂征。若朝鲜可取,则立取之。”
正月十三,后金大军到达边境,先是趁夜晚袭击了明朝哨所。第二天,兵临朝鲜,直达义州城下,直接进行攻城。巴图鲁、艾博玄八旗军精锐一举登城。诸军随后攻入,义州被后金占领。守将李莞被杀,判官崔鸣亮自尽。后金杀了城中的守兵,俘获民众,又向毛文龙驻守的铁山进攻,毛文龙只得逃到皮岛。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后金留下兵力驻守义州,阿敏等人继续率军向前推进,又攻陷了定州、宜州,宜州副使奇协自尽,俘获牧使及民众。正月十八,后金军本想让汉山城投降,但守将不降,后金军俘获郡守朴椎健,其他将士全部杀掉。逃生者只有数十人。
正月十九日,后金从定州过嘉山江,向平壤推进。后金进兵速度太快,阿敏请求皇太极派兵援助,守住义州。因为前方兵力推进太快,如果没有援军,阿敏深知回去的路被断,后果将不堪设想。
皇太极大喜,他立即下令:“蒙天眷佑,尔出师诸贝勒所至克捷,朕闻之,不胜喜悦。前进事宜,尔等详加审酌,可行则行,慎勿如以广宁(辽宁北镇县)时,不进山海关,以致惜声名,凡事相机图之。倘邀天佑,朝鲜事渐有定局,一切事宜,有当请命者,尔行间诸贝勒,共同议定,遣使来奏,朕据所奏裁定。朕在都城何遥度耶!”皇太极既告试阿敏相机行事,不要贪功冒进,但皇太极也蒙古兵及家属进驻了义州,减少了阿敏的后顾之忧。
阿敏玄大军继续深入,渡青泉江,克安州。州牧、兵使都自杀,副使等人被杀。阿敏大军在安州休整四天后,于正月二十五继续向平壤推行,到了平壤城后,守城的兵士与民众全跑了,阿敏很轻松的夺下此城,阿敏并未停下进军,而渡过大同行,驻军在中和。
朝鲜国王李倧很惊恐,但他并没有惧怕。他写信质问后金兴师的原因:“贵国无故兴兵,忽入我内地,我两国原无仇隙。自古以来,欺弱孤凌卑,谓之不义;无帮戕害人民,是为逆天。若果有罪,义当遣使先问,然后声讨。今亟返兵,以议和好可也。”李倧现在也没办法了,但他写这封信根本没什么意义,此时排兵布阵迎敌是最好的办法。
阿敏接到李倧的信后,很不客气的对李倧说明征伐朝鲜的“七大罪状”,要求李倧如果议和抓紧派使臣来谈,如果到时不来,大军将继续进攻。
李倧对议和犹豫不决,而他手下大臣意见也不一致。李倧赶紧给阿敏回信,表示议和,但李倧不能同明朝断交,朝鲜国奉行与明朝、与后金都和好的政策,“并行而不相悖”。 李倧认为与明朝和与后金好,并没有互相抵触的关系。李倧认为明朝一定会来帮他,到时就有救了。
李倧却不知道,后金早已做好应对明朝来救的防范了。1627年二月初五,阿敏率军攻入黄州城,此时朝鲜国王害怕了,连忙向明朝求救。辽东巡抚袁崇焕派水军援助皮岛,又派9000明军逼进三岔河,想迁牵制后金。皇太极也怕后金国内兵力弱而被明军偷袭。因此他亲自率军在辽河岸边防范。袁崇焕也不知道后金还有多少兵力,因此他无法救援朝鲜。
李倧眼看明军救援无望,带着王后逃到江华岛,他再派使臣向阿敏赔不是,既是缓兵之计,也是无奈办法。阿敏派人去江华岛指责李倧,并以出兵吓唬李倧。李倧只得接受议和条件,派王弟李觉给阿敏送去厚礼,表示诚意。
1627年三月初三,阿敏派刘兴祚、巴克什库尔缠等人代表后金到江华岛与李倧等朝鲜王公大臣举行会盟仪式。杀白马乌牛,誓告天地,两国结为兄弟之国。后金在盟誓中,要求李倧接受议和条件是:“应进满洲国皇帝礼物,若违背不进; 或不以待明国使臣之礼,待满洲国使臣,仍与结怨,修筑城池,操缗兵马;或满洲俘获编入户口之人,逃回朝鲜容留,不行遣还;或违所言与其远交明国,毋宁近满洲之语,当告诸天地征伐之。”阿敏很霸气,后金纯粹是霸王条款,李倧不得不接受。
盟誓之后,阿敏认为:“朝鲜王虽已盟誓,吾等并未与盟,军还时,可仍纵兵掠之。”阿敏够狠,认为不应遵守盟誓,退兵时还要掠夺,这就是后金的不仁不义了。贝勒岳托劝阿敏不要这样做,但阿敏不扣,令将士掠三日,财物人畜,悉行载还。皇太极也下令三千后金兵驻守义,其余全部返回,李觉作为人质到沈阳。
为“粮食”而征
李觉在后金只呆了两个月,皇太极设宴给他送行,准许他回国。皇太极此举也是缓和与朝鲜的关系。1627年7月,皇太极还把义州守兵也撤回。皇太极的做法比阿敏要强,但阿敏的血腥进攻与掠夺,让朝鲜仇恨越来越深。
1627年的年底,皇太极派参将英额尔岱、游击霸奇兰去朝鲜,要求李倧卖粮食,主要供蒙古来降的兵员使用。李倧却以“残破”为由,只拿出一千石粮食卖给后金。
此时李倧已经向明朝报告与后金议和的事,李倧向明朝说明议和只是“羁縻之术”,崇祯皇帝表示理解。朝鲜与明朝继续结盟。这些情况后金已经有所知悉,李倧的“骑墙术”,就想在明朝与后金之间找个平衡,然后保全自己。
但此时后金着急上火的事就是粮食,因为后金与明朝长期作战,后金人口不断增加,但经济状况很差,急需要朝鲜成为其后勤供应基地。
1629年,皇太极利用反间计杀了袁崇焕,准备征皮岛。并派使者到朝鲜,请朝鲜派船派兵帮助。但李倧三天后才接见使臣,他对使臣说:“明国犹吾父也,助人攻吾父之国,可乎?”向后金表明朝鲜与明朝之间的关系。
1633年,李倧又给皇太极写信说:“贵国既欲议和息兵,甚为美意,故孤亦喜而许多。但念敝邦之明朝,君臣分议甚重,若贵国要我负明,则宁以国毙,断不敢从!”李倧认为有明朝帮助了,没必要再与后金结交。
皇太极接到李倧来信很生气,他写信给李倧,列举了他亲明助明、停止互市、降低参价、越界盗参、修筑城防等不守盟约的事。1633年夏天,毛文龙属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投降后鑫。皇太极感觉底气更足了,因为毛文龙军队善于水战。但后金最大的问题还是粮食。于是他派使臣向朝鲜征粮:“尔国视明犹父,十输其粟;我今既为兄,独不可与一次乎?”皇太极着急了,问朝鲜能否卖一次粮食。李倧当即拒绝。
1635年,皇太极打败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得到元朝国玺。1636年,八和硕贝勒和蒙古49贝勒请皇太极上尊号。皇太极当即表示:“朝鲜兄弟之国,宜与共议。”皇太极认为朝鲜应该过来共同商议此事。不久满汉贵族和蒙古王公给朝鲜国王李倧写信,请李倧派亲的子弟到沈阳来,共同劝皇太极当皇帝。
朝鲜国收到后金的信后,顿时大惊。因为在朝鲜眼里,皇太极怎么能称皇帝?朝鲜大臣们议论纷纷,掌令洪翼汗说:“臣自呱呱堕地之初,只知道有大明天子,尊称皇太极为帝,还有什么脸面立于天下!”太学生金寿弘等也给朝鲜国王上书:“斩虏使,梦虏书,以明大义。” 李倧犹豫不决。
1636年,皇太极举行登基大典,国号大清。朝鲜派使臣李廊等来祝贺,但他不跪拜,不行大礼。临走时,皇太极写了封信,让他带给李倧。李廊走到通远堡时,李廊给当地守将写了封信,并将皇太极给李倧信留在馆驿中,直接返回朝鲜。李廊信上说的很有骨气:“我等奉主命出使,贵国忽生异心,以势逼迫。但吾首不能自断,一切羞辱,俱已受尽,此古今所无之事敢。今幸得至我祸,甘受国法而死,尚复何言!”李廊很有骨气,他骂一通皇太极,而且没把皇太极的信带回去,实际上他写的信就成了一封宣战书。皇太极听说后大怒,决定率大军亲征朝鲜。
1636年12月1日,蒙古各部接到皇太极的命令,率兵到沈阳集结,再加上八旗兵,足有十万之众。皇太极指令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贝勒岳托、豪格、杜度等人一起征伐朝鲜。九日,皇太极率大军到达镇江,第二天,清朝大军就渡江,并入攻克了义州。很快清军如入无人之境,连克郭山城、宝州,还有一路磊军已经到达平壤,直逼王城。李倧只得逃到南汉山城等待援兵,不久汉城被皇太极攻陷。
本来李倧早就向明朝报告,请求支援。但李倧并不知道明朝已经无力救援了,自身都顾不了。但登莱总兵陈洪范准备率船出海,被大风所阻。朝鲜国中东南诸道援兵相继溃散,西北援兵逗留于海峡内无法前进。南汉山城由于缺粮,李倧陷入危机。
1637年,皇太极给李倧写信,让他马上投降,否则就攻城。李倧决定投降。皇太极命人拟定协议,要求李倧必须承认,而且要作为“永定规则”,不允许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皇太极提了11条,条条都显示出霸气:
“1.当去明国之年号,绝明国之交往,献纳明国所与之诰命册印,躬来进谒。2.尔以长子并再令一子为质,诸大臣有子者以子,无子者以弟人质。尔有不讳,别朕立尔质子嗣位。3.从此一应文行文移,奉大清国之正朔。4.其万寿节及中宫千秋、皇子千秋、冬至、元旦及庆吊等事,俱行贡献之礼。并遣大臣及内宫奉表。其所进往来之表及朕降诏敕,或有事遣使传谕,尔与使臣相见之礼及尔陪臣谒见,并迎送馈使之礼,勿违明国旧例。5.朕若征明国,降诏遣使,调尔步骑舟师或数万,或刻期会处,数目限期,不得有误。6.军中俘获,过鸭江后,若有逃回者,执送本主,若欲赎还,听从两主之便。7.尔与内外诸臣缔结婚媾,以固和好。8.新旧城垣,不许擅筑。9.尔国所有瓦尔喀,俱当刷送。10.日本贸易,听尔如旧,当导其使者来朝,朕亦将遣使与彼往来也。其东边瓦尔喀,有私自逃居于彼者,不得复与贸易往来。尔若见瓦尔喀人,便当执送。11.每年进贡一次,其方物数目:黄金百两,白银千两,水牛角二百对,豹皮百张,鹿皮百张,茶干包,水獭皮四百张,青黍皮三百张,胡椒十斗,腰刀二十六口,顺刀二十口,苏木二百斤,大纸千卷,小纸千五百卷,五爪龙席四领,各样花席四十领,白苎布二百匹,各色绵绸二千匹,各色细麻布四百匹,各色细布万匹,布干四百匹,米万包。”
皇太极这11项条款,可以说从国家体制上到清朝吃的用的,军事、外交、兵器等方面都规定的很详细。
李倧接到朝鲜的议和书,给皇太极写信接受条款,并表示:“自崇德二年正月三十日以前为明朝之臣子,正月三十日以后则为大清之臣子。”皇太极还不忘敲打李倧:“江华岛已克,家室无恙,速遵前诏,出城来见。” 李倧接到信后,不敢再犹豫了,于是从南汉山城出来,到清军大营投降。皇太极在汉江东岸三田渡筑坛,架设黄幄,正式定盟,确立了清朝与李氏朝鲜的君臣关系。皇太极第二次征朝战争只用了两个月。朝鲜接受臣服后,皇太极班师,李倧率大臣出城10里跪送。这次李倧是彻底心服口服了。
1637年5月,清军夺下皮岛,朝鲜调战船50艘助战。从此朝鲜变成了清朝属国。
亡明速度加快?
皇太极彻底解决了朝鲜问题,使他与明军作战没了后顾之忧,他可以集中全部精力对付明朝。但因山海关的阻隔,皇太极还是组织了三次入口之战,重创了明朝。崇祯帝面对清军和农民起义军两面夹攻,决定宁肯放松对农民军的清剿,全力防范清朝。
崇祯皇帝的决策显然正确,但顾此失彼,因为此时清朝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再次进攻。而崇祯帝放松对农民军的围剿也使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起义军势力壮大,加快了明朝灭亡。李自成与皇太极虽然没有交集,但皇太极每次攻明,都使李自成获得进一步发展。
1640年,皇太极全力组织松锦大战,生擒了洪承畴,彻底解除了关外阻力。1642年,皇太极发起最后一次入口之战,再次大掠山东。有将领就提出入关作战,但皇太极一直在注视着明朝与起义军的形势,他认为不必要冒险。1643年,皇太极突然驾崩。但皇太极驾崩后,清朝并没有受到响,始终在等待时机。
1644年,机会来了。李自成攻克北京,多尔衮指挥八旗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入关,打败李自成,占领了北京。至此明朝灭亡。从臣服朝鲜到明朝灭亡,只有短短的6年多时间。可见朝鲜臣服是加快明朝灭亡的一大因素。
从皇太极两征朝鲜看,朝鲜最开始还想借助明朝自保,但最后被清朝打败,明朝无力相救,才不得不臣服。无论明朝还是李氏朝鲜,从战略上就没有协同一致,而李氏朝鲜虽然对明朝很忠诚,但也有“骑墙”的想法,他们幻想着清朝实力不会强大起来,只要与之交好,便不会亡国,但李倧的犹豫、迟疑以及骑墙的做法,丧失了很多与明朝呼应的机会。
但从李氏朝鲜及明朝另一面看,两个王朝都已经衰弱不堪,而且没有一个统一协同的作战方案,士兵战斗力根本无法与八旗军相比。如果明朝壮大了,李倧也不会投降。但明朝东林党人之争,明朝想强也强不起来。清朝就在李倧与明朝的包围之下不断壮大,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