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迈昏聩的唐玄宗如果不听信谗言,潼关能否守住

日期:2023-11-1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唐玄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潼关之战是安史之乱中的一场关键战役,安史叛军凭借这一战,攻破潼关进入关中,随即攻陷长安,唐玄宗狼狈逃出京师。本已好转的平叛形势急转直下,使安史之乱延续了长达八年之久。

  而潼关之败,老迈昏聩的唐玄宗应负最大的责任,他的干涉,导致潼关守军几乎全军覆灭,唐军三大名将封常清、高仙芝和哥舒翰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由此也引发了后人的猜想,如果唐玄宗不干涉,潼关之战和安史之乱会有怎样的发展呢?

  参战将领的背景

  既然要分析潼关之战和安史之乱,那就避免不了对这些参战主要将领的分析对比。唐朝政府一方,在前期主要的将领是封常清、高仙芝和哥舒翰,当然后来大放异彩的郭子仪和李光弼也已经开始登场亮相。

  而安史叛军一方则以安禄山为核心,史思明也开始崛起,但是潼关一战安史叛军一方的前线指挥官则是崔乾佑。

  封常清:他是高仙芝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在高仙芝入朝之后,他基本上是安西和北庭两镇节度使,可以说是独挡一面的名将。安史之乱时,六十五岁的封常清正好入朝拜见唐玄宗,于是作为唐庭最有名望且身体健康的名将他被安排统兵出征平叛。

  高仙芝:作为封常清的上级,高仙芝是唐朝边镇名将,他在西域北庭和安西两镇担任节度使多年,只是因为怛罗斯之战的失败,他被解除节度使之职,回到京城任职,安史之乱爆发时,他被封为密云郡公,在封常清受命出征之后。高仙芝以副帅的身份协助唐玄宗第六子荣王李琬领兵出陕郡平叛。

  哥舒翰:他是安史之乱前,唐朝西部边军中最具威望的将领,曾担任河西、陇右节度使。与安禄山一样因军功被封王,两人也一直是死对头,一东一西堪称当时唐军中最具实力的人物。但是哥舒翰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几个月,在入朝面圣的途中突然中风,从此留在京城养病,在唐玄宗听信谗言处死封常清和高仙芝之后,哥舒翰在唐玄宗的强求之下,不得不领军到潼关抵抗安史叛军。

  安禄山:安史叛军的核心和领导者。他在发动叛乱前,已经兼任卢龙、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帐下统兵将近二十万,是当时控制边镇和掌握军队最多的节度使。常年是唐朝东北边防的最高统帅。

  其他诸如史思明、崔乾佑、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都还只能算后起之秀。其中崔乾佑在后期证明他除了在潼关之战中发挥超常之外,总体能力要比上述几人都稍逊一筹

  综上,在潼关之战中,唐朝政府和安史叛军都是名将坐镇,因而如果没有唐玄宗的横加干涉的话,唐军大体在临阵指挥上不会犯太大的错误

  潼关之战前后安史叛军的处境

  要分析封常清、高仙芝和哥舒翰等人能否在潼关挡住安史叛军,就要从潼关之战前后安史叛军的军事行动和处境去分析。

  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安史之乱。因为唐朝内部已多年不见兵戈,防御能力极差,且安禄山帐下都是边军悍将,常年在东北边境作战,而且有许多战斗力强悍的胡人参与。因此安史叛军一路席卷而下,一个月就从范阳打到了唐朝的东都洛阳。

  而此时受命东征平叛的封常清正在东都负责防御,但是他所统辖的部队都是临时征召,面对训练有素的安史叛军,封常清毫无还手之力,瞬间就被击垮。封常清只得率领残部向西退却。

  封常清在路上遇到了老上级高仙芝,他马上告知高仙芝,安史叛军骁勇善战,他们统领的临时招募的部队根本不可能在野战中获胜,必须立刻退防到潼关。利用潼关天险抵挡安史叛军,再作打算。

  两位经验丰富的名将当机立断领兵退回潼关,而此时安禄山却犯了个错误,或许前期的顺利推进,让他觉得他手下的兵马已经天下无敌,因此他暂缓了进攻,而是在洛阳准备登基事宜。这也给了封常清和高仙芝重整旗鼓机会

  而这一停顿就让安禄山尝到了苦头,等到他想起要向关中进攻的时候,唐军已经在潼关做好了布防,安史叛军面对潼关天险也是无可奈何。即使唐玄宗听信谗言,临阵斩杀封常清和高仙芝两员大将,安史叛军都未能攻破潼关天险。

  而此时安禄山分兵向东南方向扩地,虽有所收获,但也遇到了抵抗。最致命的是郭子仪开始领兵东征,他从朔方军镇出发,开始于安史叛军在山西一带作战,不久由分兵一部交给李光弼,两路出击,安禄山留守在范阳老巢和占据河北的军队被郭、李两人多次击败。

  安史之乱后期的叛军领袖史思明更是被打得步行逃生。而河北等地的州县也大都组织义军在颜真卿等人的带领下,杀死叛军守将,配合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的军事行动。

  到公元756年五月间,安史叛军向西被堵在潼关城下,无法逾越。而洛阳至范阳的联系也被郭子仪、李光弼所部以及颜真卿的义军切断。史思明等人退保范阳老巢无力再战,而向东南略地的安史叛军又被张巡等人阻截。

  而此时坐困洛阳的安禄山实际上已经非常慌乱,他甚至将高尚、严庄等主要谋臣臭骂一顿,吓得他们几天不敢见安禄山。同时在唐玄宗出昏招强逼哥舒翰出关作战的前夕,安禄山已经在计划放弃洛阳,回救范阳老巢了。

  由此可见安禄山当时的处境已经非常不妙,而唐朝政府的平叛形势已经大为好转。只要坚持正确的战略,或者说再拖延数月,安禄山可能都要自己主动撤兵,安史之乱短期内平定的可能性也就非常之大。

  综上,如果唐玄宗不横加干涉的话,以封常清和高仙芝的能力和个人健康状况,配合潼关天险,他们大概率能够守住潼关,毕竟安禄山从范阳到洛阳仅仅用了一个月,而潼关则在临阵斩将换帅的情况下,依旧坚守了半年,如果不出关作战,被郭子仪、李光弼等人袭扰的首位不能相顾的安史叛军将基本没有可能攻破潼关。

  而潼关如果不破,安禄山困守洛阳附近,范阳老巢的史思明等人也被打的不敢再战。断绝了联系的安史叛军将陷入被分割包围的困局。而唐军则将立于不败之地,凭借正统的名义和全国的资源优势击败安史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