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食其已经说服齐国投降,韩信为什么还要进攻

日期:2023-11-1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郦食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秦末汉初那段岁月里,各个诸侯都处于厉兵秣马的状态,谁也不知道在自己的地盘上还能称霸多久。同时,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批能人异士也被发掘了出来。郦食其算是其中一个,此人论谋略不在张良、陈平之下,但就是因为太狂妄,一直没有遇到自己的“伯乐”。

  郦食其是陈留县高阳乡人,他少年家境贫寒,但十分喜欢读书,最后成为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贱小吏。但是尽管如此,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县里的人们都称他为“狂生”,这个“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嘴巴狂,郦食其天生伶牙俐齿,坏的都能被说成好的,甚至能把活人说死,能把死人说得跳起来。这样的境界,就算是在如今,也没有几个人能达到吧。第二是酒狂,郦食其无酒不欢,天生好酒量,一日无酒,心慌意乱;二日无酒,肝肠寸断;三日无酒,不如去阎王殿。这样的酒量在喜好饮酒的古人眼里,也是十分狂傲的。

  正因为如此,郦食其对于一般的“英雄豪杰”都不放在眼里,认为他们都是目光短浅之辈,碌碌无为之徒。这种狂傲最后在晚年遇到了刘邦,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愉快的合作。

  要说这刘邦是打心眼里瞧不起儒生的,因为他出自草莽,行事风格当然别具一格。为了侮辱儒生,他甚至在别人帽子里尿尿,在古人看来,简直是奇耻大辱。但刘邦的优点在于知错能改,这是其他诸侯难以达到的大度和开明。

  郦食其这三寸不烂之舌可不是装饰品,他首先把刘邦说得一愣一愣的,然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谋士。在楚汉战争中,被迫卷入进来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不计其数,仅仅从刘邦这只部队来看,其部下韩信在北方发动一系列攻势,就已经连续消灭了魏、赵、代、燕等诸侯,兵锋直逼齐国。

  齐国肯定是心中一万个慌张,郦食其是何等聪明,自然心中明了。为了证明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能够胜过十万雄师,他向刘邦毛遂自荐,愿意以身犯险,不动一兵一卒去说服齐国投降。这刘邦一听,能有此等好事,岂有不支持之理,于是就答应了郦食其。

  郦食其见了齐王后,雄辩滔滔,口若悬河,把齐王也说得十分心动,一愣一愣之后,便欣然答应了投降。齐王做出这个决定,也是经过缜密权衡的,毕竟韩信的威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能够保存自己的实力,固然是好事。

  本来以为这样就结束了,郦食其完美的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准备回去向刘邦报喜,却不料韩信率领大军突然进攻齐国,把毫无防备的齐军杀得落花流水,直逼都城临淄。眼下的战况对于齐王而言,败已成定局。

  但心中咽不下的恶气是:他已经派出使节晋见汉王,表示愿意归降,而且也下令解除边境的战备以表诚意。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这完全就是郦食其设下的圈套嘛,随后一怒之下,把郦食其给煮了,大火把郦食其这个老年人熬成了一大锅肉汤,然后分给众人一人一口吃了。

  那么问题来了,郦食其已说服齐国投降,为何韩信还要进攻呢?结合韩信的处境,分析得出两点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郦食其毛遂自荐去说服齐国投降,虽然刘邦答应了,但同时也没有下达任何指令让韩信停止进攻的计划,导致后来虽然郦食其大获成功,齐国答应投降,但韩信没有收到汉王刘邦的任何停止攻击的命令,连口谕都没有一个。军令如山,下达了的命令就要执行。这也可以理解为是,郦食其自己的一个重大失误。

  第二个原因是:郦食其虽然年纪很大了,也很有才,但毕竟是后来居上。过是一辩士,仅仅凭借一张嘴就收降齐国七十余城。反观韩信,以数万之众,耗时一年多,才平定赵国五十多城。这样比起来,韩信在刘邦面前的分量可想而知了,难道我韩信几年打仗积累的战功,反不如一个穷酸书呆子吗?所以,韩信接受了谋士蒯通的建议,继续维持原计划,进攻齐国。

  其实也可以理解为,郦食其遭韩信暗算了。最后落得被煮成肉汤的下场,实在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