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王囊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自古以来,不管任何朝代都有百姓起义者。有些或许是因为不满统治者的残暴,有些则仅仅是为了一己之私而起义。
不过纵观古代百姓起义的人,结局都不是多么好。比如说秦朝时期的陈胜吴广起义,凭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揭竿而起。
起初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他们的底子毕竟只是寻常百姓,军队战斗力以及纪律能力与正规军都想相差甚远。再加上他们没有足够的思想高度,过早建立起“张楚政权”,心态发生改变,导致内部不稳,最终失败。
陈胜吴广起义的事情我们自小就听说过,想必大家也都腻味了,今天笔者给大家讲述的这个起义事件,大家肯定不知道。
她叫做王囊仙(原名王阿崇),是清朝首位女起义领袖。
嘉庆年间年间,清政府将矛头对准少数民族,想要废除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并安排清朝官员进行管理。然而这项政策反而弄巧成拙,致使朝廷所派的官员与商匪勾结,一起压榨当地百姓。有些百姓终年吃不上盐,导致身体浮肿和患大脖子病(甲状腺病)的人群比比皆是。
永丰州流传的民谣中讲到:
“苦!苦!苦!三年两头苦,好田无人耕,白骨不胜数。”
土地被抢占、房屋被征收,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冻死、饿死、病死无数。
王囊仙是布依族人,是一个美丽的女子,自幼习武并且还会一些巫术。她的巫术都是以救人治病为主,由于她心地善良经常给人治病,经她手中救治的百姓有很多,再加上王囊仙相貌美丽,百姓们都亲切地叫她“囊仙”(布依语,布依文:naangz sianl,意为仙姑)也叫她“皇仙娘娘”。
王囊仙看不惯这些百姓受苦受难,在与朋友商议之后,决定凭借自己的号召力,呼吁大家反对这些鱼肉百姓的官员。于是在嘉庆二年正月初五(1797年),20岁的王囊仙聚集3000名百姓向南笼府聚拢,准备夺回原本属于百姓的财产与田地。
王囊仙的这次起义并不是为了反清,仅仅是想要为老百姓讨回公道罢了,然而她们想的还是太简单了。
一开始面对这些百姓,南笼府的官员见状不妙立刻服软,好声好气地稳住了这些起义百姓。然而暗地里这些官员又紧急与朝廷联络,声称此地有暴民起义,最终派遣队伍前来镇压。不过好在起义队伍发现的早,及时撤退才躲过一劫。
官府的行为而言彻底惹怒了百姓,经过这么一闹,更多的百姓加入起义队伍中,短时间内就汇集了大量起义军,他们浩浩荡荡地先后攻下普坪、贞丰、兴仁、织金等地。并且随着起义军的前进,越来越多的布依、苗、彝等各族人民加入队伍。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到20余万人。
对于这种情况,百姓们认为只是他们的首领“皇仙娘娘”的法术,民间传说仙姑洒豆成兵:“仙姑显神灵,洒豆就成兵,一把豆子兵千个,十把豆子万个兵。”。
嘉庆皇帝刚刚亲政就闹出这么大的百姓起义事件,他心里自然不是滋味儿。然而他并没有认为是自己政策的原因所致,只是抱怨这些刁民趁自己帝位不稳,无端生事而已。于是连下7道圣旨交予军机处,领其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镇压这次起义。
起义军成型的时间毕竟太短,虽然数量众多但如同一盘散沙。打仗的时候不懂配合,在清朝组建起来有组织的镇压行动后就再也达不到当初势如破竹的情况,甚至渐渐被清军反压。
最终在同年8月15日,清军依靠远超起义军的装备与士兵素质,将起义军尽数剿灭。王阿崇拼至最后一刻,眼见败局已定,就投身跳入火中决定自焚。
然而王囊仙自焚未遂,虽然被严重烧伤,但还是被清军“救”了出来,并押至京城等待嘉庆皇帝发落。
嘉庆帝对于此次胜利十分得意,写诗辱骂道:
“狆苗与楚苗,其类本同丑。饕餮虽人形,原非中原有。”
对于这个起义领袖王囊仙,嘉庆帝自然也是恨之入骨。按照大清律例,谋反大逆之罪是要处以“凌迟”极刑,结局自然凄惨无比。据传,王囊仙一共被被割了3650刀,创造了清朝以来凌迟刀数的最高纪录。而在王囊仙受刑时,五官流血却未有丝毫叫喊,围观百姓纷纷掩面痛哭。
王囊仙虽然失败了,但是她的形象一直被册亨、望谟、兴义、贞丰等地歌颂,每年十一月初五到初八,当地百姓都会为王囊仙发起歌会,进行哀悼。也有些地区,比如洞洒村每年三月三都要进行祭山和纪念仙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