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韩愈“谏迎佛骨”为什么被贬潮州?真正的原因不是“佛骨”?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般认为,是因为韩愈劝谏皇帝迎佛骨导致被贬,但是,在迎佛骨背后,还有更深的原因。
我们先看一下迎佛骨事件的前因后果。当时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凤翔的法门寺里有一座宝塔,塔里供奉着一根释迦牟尼佛的指骨。这根佛骨每三十年显一次灵,瞻仰的人能够求得平安和风调雨顺。
晚年的唐宪宗非常信佛,为求风调雨顺,他派人到法门寺把佛骨隆重地迎接到长安。佛骨先放在皇宫里供奉,再送到寺里让大家瞻仰。
皇帝都这么虔诚,手下的王公大臣也都来凑热闹,老百姓更是跟着,有钱的捐钱,没钱的用香火在头顶、手臂上烫几个疤,以表示对佛的虔诚,有些狂热之人甚至为此废业破产。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
韩愈历来不信佛,对皇帝引发的近乎全民狂欢的行为非常反感。为此,他写下《论佛骨表》并上奏给皇帝。唐宪宗看完韩愈的奏章后非常生气,非要要用极刑处死韩愈。
官员上书劝谏,这在封建王朝是常事,而唐宪宗在唐朝历史上也不是非常昏庸的皇帝,他为何就对韩愈的奏章恼火到要对他处以极刑的程度呢?
韩愈在奏章中举了前代信佛皇帝的例子:汉明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但汉明帝才做了18年皇帝,之后的宋、齐、梁、陈、魏,都很信佛,但都短命。只有梁武帝在位48年,但最后被侯景逼得饿死台城。如果佛祖有灵,为什么不救他们呢?由此可见,佛不足信。
韩愈举这些例子大概是为了说明佛不可信,但唐宪宗看到的却是,因为信佛,这些皇帝都短命。他很生气,韩愈这不是在诅咒他短命吗?
用唐宪宗自己的话说,“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何言之乖刺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旧唐书韩愈传》)哪个皇帝不愿长生不老?韩愈触动了唐宪宗的底线,唐宪宗不生气才怪!
一封劝谏信惹来杀身之祸,连皇亲国戚都认为太重了。很多人为韩愈说情,唐宪宗忍着满腔怒火,把韩愈贬为潮州刺史。这就有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诗句。韩愈用诗表达自己一心为国为民的情怀。
到潮州后,韩愈又上书为自己辩白。唐宪宗的怒火大概已经消了不少,他对大臣说,韩愈身为人臣,不应当说人主奉佛就位促寿短,我是讨厌他太轻率了。
在唐朝历史上,唐宪宗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他此时大概想起了韩愈还算是个不错的官员,直言上书是为了大唐的江山和将来。
除了谏迎佛骨事件,韩愈还做了一件让后人竖大拇指,称其为牛人的事,就是他以一介书生只身说服叛军。
长庆年间,王廷凑兵变,时任兵部侍郎的韩愈作为朝廷特派员,前往镇州。很多人都为他担忧。颜真卿深入叛军有去无回,人们担心韩愈也步会颜真卿的后尘。就连唐穆宗也有些担心,嘱咐韩愈多加小心。
韩愈在《镇州路上谨酬裴司空相公重见寄》的诗中写道:“衔命山东抚乱师,日驰三百自嫌迟。风霜满面无人识,何处如今更有诗。”韩语心里没有害怕,他反而担心去晚了会有战事,会连累百姓。这才是一个坦荡荡的君子形象。
到镇州后,韩愈对士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实例告诉他们,叛乱没有好结果,不要惹祸上身。他还恩威并施,告诉士兵,朝廷相信你们不会叛乱。
对叛军将领王庭凑,韩愈义正辞严进行警告:朝廷让你当节度使,是觉得你有才,现在你连自己的手下都管不住,这不是让皇帝失望,让天下人笑话吗?
几句话,镇州的叛乱解决了。
我们对韩愈较深刻的认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作为文学家之外的故事也很动人。单这两件事,韩愈被称为唐朝牛人就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