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张定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元末时期南方朱元璋和陈友谅两人的对决决定了南方半壁江山,甚至是整个天下的归属,可是陈友谅作为一代枭雄,屡次决策失利,最终在鄱阳湖兵败身死,彻底丢了争夺天下的本钱,但是原本陈友谅一位极其忠心的部将,曾经和陈友谅结为兄弟,这个人才能堪称辅国之重臣,又是一员猛将,如果陈友谅能够一直听从他的建议,虽说不一定能够击败诸葛亮,但是绝对可以割据一方江山,这个人就是张定边。
有意思的是,这位元末的猛将,在历史的记载中比较简略,只是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中,出现在历史文献之中,但是也不妨碍我们从多处历史记载中,去认识这位陈友谅手下第一悍将的风采。
陈友谅在至正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360年,做掉徐寿辉,兼并了其势力之后,陈友谅的实力达到了巅峰,《明史.陈友谅列传》寿辉既死,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元大义,太师邹普胜以下皆仍故官。当时张定边是被封为太尉的,作为陈友谅所立汉国的最高军事长官。
在和朱元璋交战的策略上,张定边屡屡提出正确建议,但是都被陈友谅拒绝了,如果当时陈友谅实力还弱小可能会听从张定边的话,不过当这位有野心的枭雄有了可以吞并朱元璋的实力后,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尽快吃掉朱元璋这口肥肉,所以陈友谅显得的是屡屡出昏招。
当时朱元璋害怕受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夹攻,所以用计引诱陈友谅攻打应天府,也就是南京,张定边就立劝陈友谅不要去,必定是朱元璋的诱敌之计,可是陈友谅却深信不疑,祖患友谅与张士诚合,乃设计令其故人康茂才为书诱之,令速来。友谅果引舟师东下,至江东桥,呼茂才不应,始知为所绐。战于龙湾,大败。
后来张定边建议陈友谅,安民息兵,整军坚防,待机出击,可是陈友谅自恃兵强,于至正二十三年,乃大治楼船数百艘,皆高数丈,饰以丹漆,每船三重,置走马棚,上下人语声不相闻,舻箱皆裹以铁。载家属百官,尽锐攻南昌,飞梯冲车,百道并进。对外号称率水路两军60万,直扑南昌,也就是当时的洪都,这个大家应该看过相关影视作品的,但是要说的是,洪都之战,坚守85天的不是蓝玉,而是朱文正,这个就不提了。
当时张定边再次建议分兵攻打南京,可是陈友谅有拒绝了,结果就是令朱元璋能够从容集结20万援军驰援洪都,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当然陈友谅也不是死磕洪都城的,《明史.太祖本纪》夏四月壬戌,友谅大举兵围洪都。乙丑,诸全守将谢再兴叛,附于士诚。五月,筑礼贤馆。友谅分兵陷吉安,参政刘齐、知府硃叔华死之。陷临江,同知赵天麟死之。陷无为州,知州董会死之。秋七月癸酉,太祖自将救洪都。在围困洪都城之时,陈友谅也是先后分兵攻陷了吉安、临江、无为州等地的。
在洪都城下进攻受阻的陈友谅得知朱元璋率军来援,同时朱元璋派军扼守住了陈友谅水师的归路,陈友谅只能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展开决战,《明史.陈友谅列传》友谅闻太祖至,撤围,东出鄱阳湖,遇于康郎山。
鄱阳湖之战打了5天,但是在第一天,张定边险些凭借一己之力,斩杀朱元璋,扭转败局,也是两军交战的第一天,正是陈友谅最好的机会,可惜天命不在他这一边。
当时两军在鄱阳湖摆开阵势,(陈友谅)联巨舟为阵,楼橹高十余丈,绵亘数十里,旌旗戈盾,望之如山。单轮水师战船优势的话,陈友谅一方绝对是强于朱元璋的,朱元璋所辖水师战船多以小型灵活的战船为主。
两军首次交战,按照明史的记载是,朱元璋小胜的,《明史.徐达列传》记载,友谅军甚盛,达身先诸将力战,败其前锋,杀千五百人,获一巨舟。《明史.俞通海列传》记载,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朱元璋手下两员大将给陈友谅好好的上了一课,这个也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两个人性格导致的结果,肯为朱元璋死战的人绝对要比陈友谅多,而在鄱阳湖,双方都是没有退路的一战,谁打败了谁就彻底死了。
朱元璋所部稍稍挫败陈友谅,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险些令朱元璋挂掉的险情。
《明史.太祖本纪》友谅骁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舟胶于沙,不得退,危甚,常遇春从旁射中定边,通海复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乃得脱。
《明史.常遇春列传》友谅骁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舟胶于浅,几殆。遇春射中定边,太祖舟得脱,而遇春舟复胶于浅。
《明史.俞通海列传》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抵舰,兜鍪尽裂,仅免。
根据这三段记载来看,当时的情况是张定边突然袭击了朱元璋的旗舰,这是张定边实施的一次斩首行动,可以想象得到,当时朱元璋的旗舰肯定是处于战阵中薄弱且相对明显的位置,所以面对张定边的来犯,朱元璋周围没有足够的军力予以护卫。
而且张定边也不会是带着主力水师战船去围攻朱元璋,毕竟朱元璋旗舰的位置适合突袭击杀只能是一个短暂的契机,张定边没有时间集结大量战船,同时如果张定边集结了主力战船,那么朱元璋一方有足够的时间发现对面的行动,也必然会有所调整,而朱元璋自然会快速退到自己主阵的后面,张定边也就没有了绝佳的机会。
可以说当时的情况像是,朱元璋这支羚羊无意间步入了张定边这个猎豹的视野和猎食范围,张定边必然是毫不犹豫地,指挥自己的战船以及周边可以调动的几艘战船同时快速前进,实施了这次精准的斩首形同,朱元璋一时惊慌,在逃走的途中,进入了湖水比较浅的地方,自己的战船底部陷入到了湖底沙泥之中,“舟胶于浅,几殆”,朱元璋成了瓮中之鳖,到了这个时候,胜利的天平瞬间倒向了陈友谅,只要张定边击杀了朱元璋,陈友谅势必会趁乱反攻,朱元璋所部一时群龙无首,被击败是太有可能了,之后陈友谅率军顺长江而下,直取应天府,也就可以实现和张士诚瓜分朱元璋底盘的计划了。
可是天命不在陈友谅这一边,而是在朱元璋那里,朱元璋眼见已经一条腿迈进鬼门关了,愣是被部下们给就回来了。《明太祖实录》记载,我指挥韩成、元帅宋贵、陈兆先等亦战死。
这里边韩成是最值得一提的,根据《余干县志》记载,成进言:“臣闻古之人有杀身以成仁,臣不敢辞也。”上遂赐以成所服龙袍冠冕,对敌众投水中,敌遂退。也就是韩成代替朱元璋而死了,当然这段记载没有出现在《明史》和《明实录》,不过在朱元璋称帝后,追封韩成为高阳郡侯,封其妻为诰命夫人,招其子韩锦虎为驸马。由此可见这段记载很有可能是真的。
而且而已符合当时的情况,当时张定边围攻朱元璋的旗舰,韩成在危机时刻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穿上朱元璋的衣服,跳入湖中,这样陈友谅的将士必定会误以为韩成是朱元璋,在跳船逃亡,可以想象的,当时跳入湖中的韩成会成为陈友谅军士弓箭的“特殊照顾”,而在危急关头,哪怕一秒钟都会改变局势,韩成以自己的牺牲换来的是,张定边所部减弱了对朱元璋旗舰的进攻。
在这个时候,常遇春和俞通海杀到,常遇春射中了张定边,这支临时组建的奇袭部队,在主将受伤,而且不排除误以为被杀的韩成就是朱元璋,认为任务已经完成,所以开始撤退了,而朱元璋在躲过了生死劫后,多艘战船前来救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乃得脱。朱元璋也是终于脱离险境了。
张定边在这次最有机会的斩首行动失败后,陈友谅离失败就更近了,之前张定边是以谋臣身份为陈友谅出谋划策,陈友谅不听,在鄱阳湖,张定边是以武将身份为陈友谅险些斩杀朱元璋,可以说张定边为陈友谅做了所有该能做的事情了,唯独陈友谅就不是真龙天子,张定边也是难改天命。
多说一点就是,朱元璋手下也是出现了一个张定边,也就是及时救援朱元璋的俞通海,《明史.俞通海列传》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飖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俞通海在张定边于己方战阵中大闹一通后,也算是有样学样,率领6艘战船冲杀入陈友谅的军阵当中,最终顺利杀出,这是极大的提升了朱元璋所部的士气,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
在两军相持之时,张定边也没有什么奇迹般地发挥了,反倒是朱元璋利用火攻大败陈友谅,东北风起,乃纵火焚友谅舟,其弟友仁等皆烧死。友仁号五王,眇一目,有勇略,既死,友谅气沮。
此时陈友谅大势已去,也是最能考验陈友谅部下忠心的时候,只是陈友谅是什么人,友谅性雄猜,好以权术驭下。到了败局难以挽回的地步,又有多少人愿意为他赴死呢?相持三日,其左、右二金吾将军皆降。友谅势益蹙,忿甚,尽杀所获将士。这个时候张定边是没有投降的,他在陈友谅突围战死后,做的也不是瓜分陈友谅的势力,而是护卫太子陈理回武昌继位,太尉张定边夜挟友谅次子理,载其尸遁还武昌。
张定边是完全忠心于陈氏父子的,可是在陈友谅死后,陈氏集团实力大减,再也抵挡不住朱元璋的征讨,在陈理投降后,张定边不愿投降朱元璋,选择了隐居,或许朱元璋也是有些敬佩这位曾经的猛将,并未对其追杀,如果当初陈友谅能够听从张定边的话,休养民力,等待时机,可以说很难出现鄱阳湖的惨败,那么天下的格局也就是另一番走向了。
参考资料《明史.太祖本纪》《明史.陈友谅列传》《明史.徐达列传》《明史.常遇春列传》《明史.俞通海列传》《明太祖实录》《余干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