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柳宗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一:他是真正的贵族
真正的贵族,不是因一时侥幸而获得财富、地位的暴发户,他们一般都出自门阀,而门阀,之所以屹立千年不倒,传承的不光是人脉、财富或者地位。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精神,很显然,他就很好的继承了这种精神,并因此而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
一个人为什么要当官?有的人为了养家糊口,有的人为了光耀门楣,但这些,他都不需要,因为他叫柳宗元,是世家公子,出生于河东柳氏,柳氏起源于春秋,春秋时期的鲁国,先祖就是那位“坐怀不乱”,儒家称之为“和圣”的柳下惠。
柳下惠原名展获,因封地在柳下(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一带),所以,后人以柳为姓,秦末崛起,南北朝鼎盛,到了唐朝,便已经与薛氏、裴氏一起,并称为河东三大世家。祖上代代为官,出了不少人才,在历史上很有名气的,就有北魏济阴公柳庆;南朝宋、齐宰相柳世隆;唐高宗朝宰相柳奭(念‘是’),当然,还有后来的他。
本身就很厉害,到了父亲柳镇这一辈,又跟天下十大世家之一的范阳卢氏结亲,范阳卢氏是齐国姜子牙的后裔,因封地在卢邑(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归德街一带的)而得姓,秦末迁至范阳,到了唐朝,仅开国到唐朝中期,一百余年的时间,就留下“八相佐唐” 的佳话,一个家族,一百来年的时间就出了八位宰相,家族底蕴就雄厚如此。
在这样的家族出生、成长,养家糊口,光耀门楣,对于柳宗元,显然不是问题,他出仕的目的,就是为了拯救风雨飘摇的唐朝。
柳宗元出生于公元773年,其时父亲柳镇在京城长安任侍御史。安史之乱后,唐朝虽然已经腐朽没落,风雨飘摇,但在这样的家庭成长,他的童年应该是非常幸福的。
公元785年,柳宗元12岁的时候,父亲从京城贬至夏口(湖北武昌),任鄂岳沔(念‘免’)都团练使判官,柳宗元才跟着父亲到了地方,见识了一些地方上的疾苦,从此,就有了深深的忧患意识,总觉得应该为天下百姓干点什么。
好在他非常聪明,公元793年,21岁的时候,便进士及第,殿试当中的前三甲,在全国举子当中脱颖而出,一时名满长安,名声大振。
眼看就要到达人生巅峰的时候,父亲柳镇去世,依制,柳宗元在家守孝三年,三年之后复出,即任秘书省校书郎,迎娶父亲生前定下的娃娃亲,弘农杨氏为妻,弘农杨氏,春秋晋国贤臣羊舌赤的后裔,先祖杨震,汉光武帝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其后产生过杨素、杨玄感,到了唐朝,已经出现十一世宰相,又是个传承千年的门阀,柳宗元更没有资格为生活发愁,剩下的,就只有追求理想,挽救大唐了。
柳宗元也相信,他的人生一定会一帆风顺,和他的先祖一样,作出名垂千古的成绩,然而,谁能想到,这一切,都被一个偶然间认识的朋友破坏了,就是这个朋友,影响了柳宗元的一生,并给他带来坎坷的命运。
二:一个影响一生的朋友。
这个朋友同柳宗元一样,也是贵族出身,不过是个没落的贵族,说起来和刘备还有点关系,都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南北朝时期又辉煌过,不过到了唐朝,便只能到地方上担任些小官僚,无法与柳宗元相比。
不过幸运的是,他的名字叫刘禹锡,仅比柳宗元大一岁,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样有才,同时在公元793年进士及第,又同时在公元796年考中博学鸿词科,出任太子校书,帮唐德宗李适之子李诵整理书籍。
因为同年进士,同年登科,又都那么有才,都那么志趣相投,所以,柳宗元守孝期满,出任秘书省校书郎之后,刘禹锡便将柳宗元,介绍给自己的恩师,担任太子侍读,即侍候太子读书的王叔文、王伾认识。
几个人志趣相投,又同时以拯救天下为己任,所以,结下深厚的友谊。
公元805年1月,唐德宗崩,太子李诵继位,李诵继位之后,重用王叔文、王伾等,刘禹锡、柳宗元的春天也随之来临,与刘禹锡等同时出任礼部员外郎,在王叔文、王伾的领导下,大力推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
他们的改革,主要针对宦官专权以及藩镇割据,从策略上讲,的确是拯救唐朝衰败的好方法,然而,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军权就掌握宦官手里,没有军权,他们几个文秀才能起什么作用。
推行改革仅仅三个月,到公元805年4月,宦官俱文珍等,就以唐顺宗李诵无子为名,勾结藩镇拥立广陵郡王李纯为太子;7月,请太子李纯监国;8月,逼迫唐顺宗李诵禅位给太子李纯,这一事件史称“永贞内禅”,太子李纯也因此当上了唐宪宗。
扶持一个郡王当天子,人家只用三个月,宦官、藩镇就这么厉害,连头带尾,持续180余天的“永贞革新”,至此,宣告彻底失败。
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所谓的“二王八司马”,到了承受打击报复的时候,王叔文、王伾不久病死,柳宗元、刘禹锡等永贞革新的干将呢?
其时,柳宗元仅32岁,他坎坷的命运就此开始了,而这一切,能怪刘禹锡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首人人会背的《江雪》,就是柳宗元“永贞革新”失败之后写的诗,其时柳宗元事业失败,又赶上妻子病故、母亲病故,茫茫大千,只剩下柳宗元一人,他的内心得有多么孤苦,就连刘禹锡也认为,柳宗元之所以如此,全是受自己连累的,可柳宗元怪他了吗?
“永贞革新”之后,柳宗元贬到邵州(山西垣曲),刘禹锡贬到播州(贵州遵义),虽然都是当刺史,也算一方诸侯,可那是什么地方啊?
尤其是刘禹锡,就很伤感的说:“我,发配到边远之地没什么,只可怜我的母亲,要跟着我受苦了。”
柳宗元一听,即刻向朝廷上书,愿意跟刘禹锡换个地方,处境如此困苦之下,还能为他人考虑,朝廷感动了吗?
柳宗元上书不久,朝廷果然给他俩换了地方,不过不是互换,而是,刘禹锡发配到朗州(湖南武陵),柳宗元发配到永州(湖南永州),还贬官两级,由刺史贬为司马。
原先还是一方诸侯 ,现在呢,从六品官衔,一州佐官而已,差一点,就成吏了。
两人依依惜别,这一去就是10年, 公元815年,朝廷才想起他,当年1月,朝廷下诏,宣柳宗元进京。一个月后,当他风尘仆仆的赶到长安之后,万万没想到的是,又出事了,什么事?又是刘禹锡连累了他!这回柳宗元埋怨他了吗?
三:再见乃至永远不见
事情是这样的,刘禹锡比柳宗元早到长安,到长安之后,由于离开的太久,一时玩兴大起,逛到长安城南崇业坊的玄都观,写下一首著名的《玄都观观桃花》,曰: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不知何意,但传至当权者耳中,人家却认为他是讽刺,严重的讽刺,意思是朝廷用了很多无才无德的新人。唐宪宗闻言大怒,本来还想将他留在京里任职 ,可现在,依旧那么死性不改,也罢,还是到地方上去吧。
于是,给刘禹锡官升两级,打发到连州(广东连州)当个刺史,刚刚回京,喘息未定的柳宗元呢,又给稀里糊涂的打发出京,发配到柳州(广西柳州)作个刺史,哥俩可真是难兄难弟啊。
柳宗元埋怨了吗?没有,做《重别梦得》,与刘禹锡依依惜别,曰: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还表达了愿意永远跟刘禹锡做至交朋友的心意,柳宗元柳州执政之后,并不以身处江湖之远为忧,而是心系百姓,兴办学堂,兴建水利,释放奴婢等等,实施许多仁政,也因此得到一个柳柳州的美名。
处江湖之远,还心系百姓,所谓达,志不改;贫,志不改。说的就是他吧,他是一位真正的贵族,一位真正的士人。
公元818年,刘禹锡母亲病故,柳宗元多次派人弔问, 并真诚的约定,等刘禹锡扶灵回老家衡阳之后,他一定亲自赶来吊唁。
公元819年,刘禹锡回到衡阳,左等右等,却等不到柳宗元的踪影,二十年交往下来,刘禹锡深信,柳宗元不是个言而无信的人,那么,到这时候还不来,只有一个原因,柳宗元可能出事了。
就在刘禹锡忐忑不安的时候,柳州方面来信,柳宗元病故,时年仅47岁,在民间有享有极高声望的柳柳州病故,刘禹锡什么反应呢?
……期以中路,更申愿言。途次衡阳,云有柳使。谓复前约,忽承讣书。惊号大哭,如得狂病。良久问故,百哀攻中。涕洟迸落,魂魄震越……
惊号、狂病、百哀乃至于涕洟迸落,魂魄震越,感受一下刘禹锡的悲痛之情吧,后人无法用更好的语言表达刘禹锡此时的悲痛。
二十年来万事同的柳宗元,就这么走了,就这么再也见不着了,今后天下虽大,还哪里去找他刘禹锡的朋友啊。
当年长安一别,就成了再见,乃至永远不见,难道命运就这么残忍吗?刘禹锡:
……朝晡临后,出就别次。南望桂水,哭我故人。孰云宿草,此恸何极……
一篇祭文600余字,无一字不悲痛,无一字不心酸,让人不忍猝读,在最后一封写给刘禹锡的书信当中,柳宗元将儿子柳周六,托付给好友刘禹锡,刘禹锡因此对柳宗元亡灵发誓:
……誓使周六,同于己子……
事实上,他也做到了,抚育、栽培柳宗元其时年仅三岁的儿子不遗余力,柳宗元的儿子柳周六,就是唐懿宗咸通四年,即公元863年,进士及第的柳告。
除此之外,刘禹锡还用心整理柳宗元的文章,用二十年的时间,整理出《柳河东集》,让柳宗元的文章大行天下,让柳宗元的名字名垂千古。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