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死因真的是意图谋反吗?并不是,而是一个已经坐实的罪名

日期:2023-11-1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商鞅的死因真的是意图谋反吗?并不是,而是一个已经坐实的罪名 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这里,说到了商鞅就不得不提一下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这个人在历史上可以说是毁誉参半。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神文圣武,为秦国积攒了将来可以一统天下的实力。但同时,他也处死了变法有功的商鞅,大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意味。

  据说,秦惠文王嬴驷处死商鞅是为了自己的老师。商鞅提倡的是依法治国,上到大王公子,下到平民百姓,都应该按照法令行事,无一例外。结果,当时还是太子的秦惠文王嬴驷年少轻狂,一不小心就犯了法。不巧的是,当时商鞅的法令才刚刚推行一年,全国上下根本没什么人遵守。商鞅正想着找个地位尊贵的人开刀,结果,嬴驷就撞到了这个枪口上。

  不过,这一下商鞅可发了愁。这太子就是储君,将来的国王,如今处死了,将来的江山社稷交给谁呢?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太子毕竟年幼无知,之所以会犯错,全是因为老师教的不好。所以,这错不在太子,而在太子师。当时的太子嬴驷有两位老师,一位叫嬴虔,一位叫公孙贾。商鞅下令处罚了太子的两位老师,公孙贾受了劓刑,至于嬴虔,只知道他也受了牵连,却不知道受了什么惩罚。这在今天看来是一个多么不合理的逻辑,可是,在当时居然真的赢得了百姓的一致赞许。

  法令就这样成了秦国百姓的畏惧,十几年来政通人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关于这个嬴虔,《史记》中并没有单独为他立传,他只是在《商君列传》里出现过而已。不知道为什么而死,甚至,连生卒年也不详,看来这并不是个多么重要的人。但是,我们知道,这个嬴虔是秦献公的庶子,也就是秦孝公同父异母的兄弟。按理来说,我们还应该尊称他一句:公子虔。所以,他既是嬴驷的叔叔,又是嬴驷的老师,嬴驷对待他自然也应该格外亲厚。

  可是,不知道是这位公子虔真的有恃无恐,还是商鞅就喜欢跟他过不去,他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和商鞅背道而驰。那次因为太子而受了牵连,公子虔并没有丝毫收敛。商鞅也因为变法有功,所以,被任命为大良造。不仅如此,他还领兵攻下了魏国的安邑,将士百姓纷纷开城而降。在这期间,秦国将都城从雍迁到了咸阳。

  也就是在这里,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开始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历史。

  商鞅变法继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按照律令,百姓、父子、兄弟是不可以住在一起的。为了方便管理,还把零星的村落整合为一个县,设置了县令、县丞等县官来直接管辖。一边鼓励开荒,劝农课桑,一边统一度量衡,使全国上下井井有条。本来是一片国泰民安的场景,可是公子虔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法令行了四年,他又犯法了。至于所犯何法,《史记》中没有记载,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总之,这一次他受到了劓刑,一种极其残忍严酷的惩罚。

  周代正式把劓刑定为“五刑”之一,五刑即黥面、割耳、宫刑、刖足、死刑,《尚书·吕刑》把这五种刑称为“五虐”。可以说,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属五刑内肉刑的一种,被处劓刑的受刑人被割去鼻子,这种刑罚虽然要不了命,但是,却是对人格的一种极大的侮辱。

  从此,公子虔对商鞅怀恨在心闭门不出达八年之久。但是,太子不可能永远只是太子,总有一天他会长大,登上孤家寡人的高位只手遮天。而公子虔等的就是这一天,自己疼爱多年的侄儿、精心教育培养的学生,终于可以为自己做主了。

  凭借着秦惠文王对于自己的信任,他诬告商鞅意图谋反。秦惠文王于是处决了商鞅,当着众人的面车裂,也就是残忍的五马分尸

  公子虔在《史记》中留下的身影实在是太少了,少到我们无法揣摩出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物。但是,在小说《大秦帝国》里,公子虔是一位铁骨铮铮、刚正不阿的正人君子。所以,他在历史中实际是什么样的早就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在人们心中的样子。

  话说回来,就算没有公子虔推波助澜,秦惠文王也未必就容得下商鞅。要知道,商鞅谋反的罪名并没有坐实,只是“意图谋反”而已。也就是说,这分明就是公子虔等人欲加之罪,但是,秦惠文王还是选择了向着自己的叔叔兼老师。毕竟,商鞅的罪名远远比谋反更可怕,它叫“功高震主”。所以,秦惠文王容不下商鞅是早晚的事情,只是公子虔给了他一个理由而已。

  虽然,在今天看来,商鞅变法依然存在着弊病。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商鞅变法,就不会有后来强大的大秦帝国。秦惠文王虽然一生英明神武,但在这件事情上,是他对不起商鞅。

  但是,话又说回来,大批能臣造就了秦国在惠文王时代的辉煌,同时,也反映了秦惠文王的识人驭人的本领。秦惠文王即位后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秦国的法治建设已基本成功,倒是独掌大权的商鞅的存在成了秦国改革成果的最大威胁。最终,秦孝公没有完成的收尾工作,却由秦惠文王出色地完成了。

  参考资料: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