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建兴元年(公元252年),诸葛恪以少于曹魏近半数的兵力取得了东兴之战的完胜,挫败了曹魏司马家族的领军人物之一司马昭,连自己的堂叔诸葛诞都成了手下败将。这些出色的战绩,不仅使诸葛恪在东吴的名望达到了顶峰,而且也使他轻佻粗疏、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毛病膨胀到了极点。
在东兴之战刚刚结束几个月之后,诸葛恪就迫不及待重整军队,组织了东吴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北伐。此次出征的东吴军队达到了整整二十万人,这是自孙氏开拓江东大业以来,单次战役出征人数最多的一次。
据《三国志诸葛恪传》中记载,东兴之战的胜利,让诸葛恪有了骄傲轻敌的思想,十二月刚刚结束了战事,就准备在第二年春天再次出征,当时东吴众大臣无一例外站在了拒战的一边,“同辞谏恪”。但是诸葛恪决心已定,任谁怎么说就是不听。
中散大夫蒋延据理力争,在朝堂之上跟诸葛恪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诸葛恪竟然命左右卫士把他给轰出了殿外。随后诸葛恪引经据典对文武百官进行了一顿训示,说来说去就是一个主题:从长远考虑,为大局着想,此次非出征不可。众大臣也都惧怕诸葛恪的手段,所以都纷纷闭嘴“莫敢复难”。
当时的丹杨太守聂友素是诸葛恪最好的朋友,当他得知了诸葛恪要率部出征的消息之后,也以一个知心的好友的身份,给他写了一封信,从实际情况出发劝他等待最佳时机再兴兵北伐,结果也被诸葛恪以“未见大数”给训斥了一顿。
从这一段记载就能看出,诸葛恪在经历了东兴之战的全胜之后,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毛病已经膨胀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极端地步。于是诸葛恪违反东吴大众的意愿,集结了所有州郡的二十万大军出征,使得百姓发生了骚动,诸葛恪也从此时也开始渐渐失去了人心。
诸葛恪与众将商议,欲先从淮南地区下手,而后沿途北上扩大战果,直至进攻至曹魏的中心地带。但是部将们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长途奔袭作战对士兵的体力消耗过于严重,并且还没有办法取得良好的战果。不如围攻合肥的新城,等待魏军前来救援的时候以逸待劳各个击破,这样不仅能消灭敌军而且还能取得丰硕的战果。诸葛恪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率大军合围新城。
此次东吴北伐中的最大亮点就在新城这个地方凸显了:东吴史上最霸气的北伐遇上了三国史上最顶尖的守城将军。据《魏略》载,诸葛恪亲率二十万大军围攻新城,当时新城守将是曹魏一个籍籍无名的将领张特。最开始的时候,张特只是一个看护城门的牙门将,后来被提拔到诸葛诞手下做给事。诸葛诞看张特不像是个可造之才,几次都想把他给退回去。幸亏由于工作变动,毋丘俭代替了诸葛诞的职位。毋丘俭就看中了张特,命他率部驻守合肥新城,没想到这一无意之举竟然成就了一个传奇。
东吴大军围攻新城的时候,城中全部兵力加起来也不过三千多人,张特就这样率领着微弱的兵力据城坚守。诸葛恪在城外命士兵堆土山攻城,几十万大军轮流进攻,整整九十多天没有拿下新城,这让诸葛恪异常愤怒,脾气开始变的暴躁不安,频频出现指挥上的失误。
张特在城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本来兵力就少,又缺粮少药,经过九十多天的厮杀,战死、病死的已经少了一多半,并且城墙上的许多防御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眼看新城就要保不住了。就在这个时候,张特想了一个办法,他让士兵们偷偷在城里加固防御,自己出城跟吴军谈判拖延时间。
他跟吴军的将领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战事,我现在也无心再打了。只是魏国有法令,守城超过一百天救援不到的话,投降也没有罪,家人也不用连坐。自你们攻城到现在已经九十多天了,原来城里有四千多人,现在虽然战死了一半,但还有两千多人不敢投降。我这就回去跟他们做思想工作,明天一早带着他们投降,我把将军印信给你们,明天你们拿着印信去城里交接就行了。”
东吴将领一听高兴坏了,印信也没有要,直接就让张特回去了,就这样张特争取到了一天的休战时间。张特回到城中之后,带着手下抓紧时间加固防御、修筑障碍。第二天吴将满心欢喜来到城下交接的时候,张特在城楼上恶狠狠的说:“我但有斗死耳!”意思就是说我要跟你们死战到底。这可把东吴将领气坏了,于是又开始下令攻城,最终也没有打下来就撤军了。
张特在三国的历史上仅仅出现了这么一次,但是他这次的城防战却成为了一个永恒的经典,三千多士兵硬抗二十万大军超过了一百天,并且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绝对是名副其实的三国时期最顶尖的守城将领。诸葛恪的这次北伐行动,由于当时天气炎热,瘟疫又在军中大爆发,再加上他刚愎自用连连出现指挥上的失误,最终在新城以惨败而告终。这场战败不仅让他自己深受影响,同时也改变了东吴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