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三国正史论起师徒很多,因为那会儿流行听课。
比如大学者郑玄这等人物,如刘备、卢植、公孙瓒都曾跟他学过东西:郑玄在家开讲座,刘备们去听。
孙权与朱然当过同学,“相恩爱”,但没记录他俩老师是谁。
吕蒙曾经发愤学习,让鲁肃惊叹“不复吴下阿蒙!”史书却也没提他老师是谁。
然而在《三国演义》与评书故事里,师徒之类,就有趣了。
苏州的张国良老师有一套评书三国,说得有趣。说赵云有个师父,叫做童渊,有所谓“百鸟朝凤枪”。此后赵云自创了“七探蛇盘枪”。
那童渊老师又收过两个弟子:大弟子北地枪王宛城侯张绣,二弟子西川张任。长坂坡前,赵云用七探枪杀张绣、败张郃,此后入川时又败张任,从此成为天下枪王——这玩意正史和《演义》里无载,但看着过瘾吧?
——话说,雏形是哪里呢?我猜测是《岳飞传》。《岳飞传》里,岳飞的师父周桐,收过卢俊义和林冲两个弟子。
一听就知道,是说书人附会摘来的。
好,说诸葛亮和姜维。
《三国演义》里,他俩的传说极为动人。诸葛亮天水遇姜维,赵云和诸葛亮一武一文都吃了亏,最后好容易收了他,从此有了弟子。
诸葛亮临终前,传了姜维连弩之法与兵法二十四篇,让姜维传他衣钵。
至今《收姜维》都算是一折子戏呢。
然而……这么说有些煞风景:
正史并无诸葛亮与姜维的师徒记录。
就像,正史并无桃园三结义的记录。
按正史,姜维是在诸葛亮首次北伐时归顺诸葛亮。诸葛亮对姜维倒是很认同的,两段原话:
“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凉州上士。”
“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
但到诸葛亮逝世,姜维并未如许多人想象中那样,就此接掌诸葛亮衣钵。
诸葛亮身为宰相的继承人是蒋琬,此后是费祎。在诸葛亮过世二十年后,费祎过世次年,姜维才掌军权,又二年后为大将军——至此,距离诸葛亮逝世已经二十二年,距离蜀汉灭亡,还有七年。隔得稍微有些久了。
然而,大家愿意相信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师徒。
除了小说情节影响之外,还因为一些微妙的巧合。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收姜维费了好一番心思,此后也算师徒情好。诸葛亮临终,还传了《兵法二十四篇》给姜维。
——姜维归汉,二十七岁;诸葛亮出茅庐,二十七岁。
——武侯小说里六出祁山,正史上五次北伐。姜维小说里九伐中原,正史上十一次北伐。
——论私德,诸葛亮到死时,不别治生产,家无余财,不过桑树八十株,田十五顷。而郤正说姜维身为上将,却住着弊薄的宅院,家里没钱没妾没有声色娱乐,薪水随手花掉,在生活上无欲无求:好学不倦,清廉简朴。
——最像的,大概是执着与气性吧?
正史里,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祎宽济而博爱,继承诸葛亮的成法,规整端严,但很保守。所以《三国演义》对他俩,那也是一带而过。
毕竟大家爱的,是北伐的诸葛亮。
出师一表真名世,诸葛亮北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五出祁山,星落五丈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姜维在危亡之秋,艰难北伐。待魏国入侵时,面对三路大军,奔回剑阁,眼看要守住钟会二十万大军。直到蜀汉灭亡后,姜维还在筹划着那著名的复兴大业:利用钟会的野心,说服了钟会;利用钟会与邓艾的矛盾,囚禁了邓艾,给刘禅的秘奏里,如是说: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社稷已灭,如何复安?日月已幽,何以复明?
真是企图以一己之力,逆天改命。
最后众所周知:计策未成,但一日之内,姜维拖死了钟会、邓艾和他自己,好歹也算是,熬到了蜀汉的最后一刻,然后以身殉之。
姜维苦战北伐,屡败不止,史书多以穷兵黩武怨之。
然而姜维自有其苦,有其不得已。
在内,则蒋琬费祎之后,季汉内部很麻烦了。黄皓、陈祇与谯周(甚至诸葛瞻)已让姜维一个凉州外人尴尬。当时之势,若不趁司马氏淮南三叛、弑君乱政时北伐求变,只能坐待被吞噬而已。
姜维们生于当时,何尝不知道汉室已不可复兴,蜀地无法抵挡魏国呢?然而事已如此,无可奈何。诸葛亮出师前已说出鞠躬尽瘁四字,那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天在北伐,汉朝一日不亡。
至于谯周等辈念叨投降了得太平,却不知刘禅投降后,依然有成都之乱,人民涂炭。
所以,虽然蒋琬与费祎是诸葛亮亲手定的继承人,但世界更愿意相信,姜维是诸葛亮真正的秘传弟子。
虽则诸葛亮是贤相,姜维是死士,做派大有不同;但骨子里,他们都有前三国那点子逆天改命、殒身不恤的气性;而非后来各保门户的姿态。
或者,这就是季汉的气质。刘备四十六岁时当一个县城领导,但大志不堕,终于南面称尊,存续汉室;诸葛亮四十七岁时以一州之地进伐九州,雍凉不敢解鞍,曹魏无法安枕。姜维则在季汉已经灭亡时,还殒身不恤地,试图复兴之。
所以,大家愿意接受,也愿意相信这样的设定:
姜维就是诸葛亮的弟子,哪怕中间隔着蒋琬、费祎和诸葛瞻,但五丈原群星灿烂中,丞相凝望的,依然是姜维。
跑一个题:
后来金庸让郭靖掌《武穆遗书》坐镇襄阳,北拒蒙古大军,其实是给岳飞找了个隔世弟子。
与小说家与民间故事安排姜维为诸葛亮的弟子,骨子里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