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9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和珅是被刘墉扳倒的?刘墉是怎么做到的?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乾隆十六年,刘墉正式踏入仕途。跟其他许多同僚相比,刘墉还是比较幸运的一个。他的父亲刘统勋曾担任内阁大学士,官居一品,按清朝规例,可以荫封子嗣。刘墉就是在父亲荫封待遇下,直接拥有举人身份,参加会考,获得进士身份,选入翰林院。
虽然是靠捷径获得官职,但刘墉在任上却办了许多实事。他在江苏、湖南、江西、陕西等地任职时,官声极好。作风清廉,又能多干实事,出现灾情时可以安抚赈济百姓,对于贪官污吏,敢于弹劾反对。
而且,刘墉也得到了乾隆赏识,称他是一个“知政体”的官员。刘统勋本就是受到乾隆重视的大臣,对刘墉多少有些偏爱。有政绩、声望好又能得到皇帝赏识,刘墉在仕途上还算比较顺利。
乾隆四十八年时,已经担任直隶总督兼吏部尚书职位。但是在乾隆后期,刘墉开始甘于埋没自己,不再那么显露头角。因为朝堂上和珅出现了。和珅是在乾隆三十八年踏上仕途,那一年他只有二十三岁,正当年华。
和珅对诗文词赋极有研究,又精通多门语言,也算是个人才。早期踏入仕途,和珅曾是颇为清廉的官员,对于别人的贿赂,也多次拒绝,但随着官职越高,权力越大,坚守清廉的做法也被抛之脑后。
其实,和珅虽有能力,但并非全才。他曾受命到前线统帅军队,却调配不力,一味逢迎,导致清军战败,将领阵亡。如果不是阿桂接任统帅,后果不堪设想。
这并非个例。嘉庆年间平定白莲教叛乱时,乾隆再令和珅指挥,和珅一味以镇压为主,力图尽快平息叛乱,讨乾隆欢心。
所以他将白莲教首领王三槐抓到京城处死后,对于白莲教为何叛乱,后续该如何解决的事宜,并没有什么着手解决。而最终的结果就是白莲教在乾隆去世后,又闹了好几年,才被勉强平定,这对清朝造成极大伤害。和珅这种一味逢迎,讨好乾隆的做法,自然更讨乾隆喜欢。
乾隆对他也十分依赖,尤其晚期身体不便时,更将大事全都托付和珅,视他为全能人才。和珅除了担任内阁首席大学士外,又同时兼任军机处领班军机大臣,以及数个实权部院的职位。自雍正以后,朝廷实权都在军机处,内阁成了名义上的最高机构。
和珅一人兼任两个中枢机构的最高职位,相当于既有宰相名,又有宰相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下。即便是乾隆将皇位禅让给嘉庆,朝堂上的二号人物也是和珅,而不是皇帝。
刘墉自然比不上和珅。他跟和珅关系较差,对和珅诸多做法极为反感,两人常常暗自较劲。阿桂在世前,和珅仍要顾及阿桂,不敢肆意妄为。等到嘉庆元年,阿桂去世,和珅真正独揽大权后,刘墉对和珅只能避开。
这段时期刘墉也不受乾隆待见。刘墉常常办错事情,给人一种老迈昏庸的感觉,甚至还受到御史弹劾。乾隆在考虑提拔内阁大学士人选时,曾亲口说,自己是因为朝中没有大臣能提拔,才让刘墉担任。如此形势下,刘墉想要扳倒和珅根本不可能,自己不被压倒就已经不错。
乾隆后期,刘墉跟过去在官场上的作风也有很大不同。当年他在地方当官时,常以严肃认真闻名官场,现在却常以滑稽面目视人,差别极大。刘墉需要等待机会。只要乾隆还在,就没人可以动摇和珅的地位。
但乾隆毕竟年老,总会驾崩,而天下必然是嘉庆的天下。刘墉跟嘉庆走得很近,但又保持分寸,不至于引来乾隆猜忌。和珅虽然也曾向嘉庆示好,但最终被嘉庆拒绝。这是另一种政治博弈。
嘉庆四年正月,乾隆驾崩,和珅随即被捕,刘墉受嘉庆任命,加封太子太保职位,处理和珅案件。这是一个更为艰难的斗争。撼大摧坚,要徐徐下手,久久见功,默默留意。
和珅把持朝政多年,其党羽遍布天下,上下一心,结成铁板一块,如何查案,查到哪里,都需要有极为高超的手腕。刘墉用四个月时间,就查出和珅20多条罪名,每一条都能站得住脚。和珅也被随即处以死刑。
而刘墉也一改乾隆末年昏庸老迈的形象,以至于嘉庆外出时,还敢放心把京城事务交给刘墉,相信他有能力处理各种繁杂事务。
从当年乾隆宠信和珅开始,刘墉就开始伪装自己,蓄势待发,一出手就是雷霆手段,让和珅再无翻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