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9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邬思道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
公众利益,济“士”救民,忠君报国
从剧情来看,邬思道是一位传统读书人,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情怀,但他又是一位刑馀之人,在当时没办法通过正常的途径——科举实现抱负,只能寄居四爷府发光发热。四爷的小目标是夺嫡,大目标是一心要江山图治,因此,两人的长远利益有一致性。邬思道要为天地立心,就必须先将胤禛扶上皇位,此乃公利。
站在邬思道的公利角度来看,年羹尧有“四不可救”。
一、杀人如麻,无数生灵命丧其手,而且位置越高,杀心越重。用胤禛的话来说,“滥杀无辜”这四个字,就足够年羹尧死无数次。邬思道不救年羹尧,其实是间接挽留天下苍生。
二、贪得无厌,极尽敛财之能事。年羹尧贪的钱,全部来自普通百姓,却没有用于百姓,而是花在个人享受。不救年羹尧,可以减轻百姓负担。
三、结党营私,用“年选”打造个人小团体。天下缺额有定,而士子登进无穷,年羹尧为了一己之私,破坏了读书人的上升渠道。何况,小团体还会给朝堂生态带来副作用。不救年羹尧,可以还读书人一个公道。
四、仗着功劳,目无君上,威胁皇权。在古代,君权天授,神圣不可动摇,威胁到皇帝的权威就是自讨苦吃。年羹尧身为大将军,位高权重而不知收敛,他的种种作为,既危害朝廷,也危害皇权。雍正被年羹尧威胁甚至“羞辱”,邬思道为人臣者,自会君忧臣辱。
年羹尧在朝堂之上已经无药可救,邬思道又何必再救。
个人利益,保住小命,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等到雍王爷成了雍正帝,准备兔死狗烹时,邬思道为了保命和生存,主动提出“半隐”,此乃私利,也是人最底层的需求。站在邬思道私利的角度,年羹尧同样有“四不可救”。
一、双方身份有别。邬思道是雍正的谋士,负责出谋划策;年羹尧是雍正的武将,负责领兵作战。这两人如果合作,完全可以翻天覆地,甚至架空皇帝。只要他们稍微走近一点,雍正必然会疑神疑鬼。如果邬思道为年羹尧保命而为其出谋划策,来自不易的“半隐”恐怕也会付诸东流。
二、两人非亲非故,交情也不深。邬思道自从进了雍王潜邸,与年羹尧几乎没有交流;想娶年羹尧的妹妹,结果被胤禛横刀夺爱。这是受形势影响,但也由此导致年羹尧与邬思道的关系永远不能成为亲戚、朋友,而只能停留于点头之交。既然交浅就不必推心置腹,更谈不上为别人的命运操心。
三、在雍正面前,邬思道已经多次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过对年羹尧的不满。江夏镇事件发生后,邬思道就指出年羹尧瞒着上司私吞钱财,然后提议胤禛派人监视他;后来又借李卫之口,说年羹尧迟早会坏事。职场之上,特别忌讳反复无常。邬思道对年羹尧不满的态度既然已经摆上台面,如果再跳出来救他,岂不是给自己挖坑?
四、年秋月是胤禛牵住邬思道与年羹尧的线。只要邬思道与年羹尧任何一个有异动,胤禛就会“拉扯”秋月这根线。邬思道与秋月情投意合,胤禛虽然挡住两人朝朝暮暮却挡不住他们朝思暮想。年羹尧的嚣张跋扈,已经间接伤害了秋月。邬思道如果救年羹尧,万一触动了龙颜,只会让秋月的处境雪上加霜。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相逢是偶然,离别是必然。邬思道通过雍正,已经最大化地实现读书人的理想。两人相处十余年,一朝离别就再无相见。对邬思道而言,他与年羹尧、雍正的缘分已尽,早已成了外人,雍正与年羹尧的郎舅恩怨,也轮不到他来插手。
为了天下少一个“祸端”,为了自己由“半隐”顺利地变为“全隐”,于公于私,邬思道都不能救年羹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