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何说雍正皇帝将孤家寡人这个词用到了极致

日期:2023-11-19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中国古代的皇帝自称寡人,孤家则是因为要表示皇帝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的人,天下只能有一个皇帝的意思。

  皇帝高高在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没有人能在地位和权力上与之对等,因此有句话叫:“伴君如伴虎,”所有人在皇帝面前都是战战兢兢的,皇帝没什么朋友,皇帝都是孤独的,因此用孤家寡人来形容皇帝。

  在中国古代哪一位皇帝是真正的孤家寡人?清朝的第三位皇帝——雍正皇帝。

  雍正这个人,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颇受误解。他乾纲独断,刚毅刻薄,雷厉风行,不讲情面,是出了名的“铁血皇帝”。

  雍正皇帝没日没夜地处理政务,没有什么个人嗜好和娱乐,因此不少人都把他想象成一个古板寡味的老头,心理变态的暴君,更甚者认为他就是一个冷冰冰的杀人机器。

  雍正的皇位一直受到人们的争议,他一生勤勉,想要当一个好皇帝,以此证明自己。好皇帝当然要有好臣僚,也要有良好的君臣关系。但雍正这个人,很孤独。

  康熙晚年,痛恨阿哥结党。雍正为人淡漠,为了讨得康熙欢心,更是公事公办,不留情面,结果使自己更加孤独,性格也更加孤僻。

  他做皇子时,他是“孤臣”,当了皇帝后,则是“独夫”。他生性刚毅、急躁、猜忌、易暴易怒,因此在 朝臣中没什么人缘。

  雍正当上皇帝后,希望得到王公大臣的支持,以便建立自己的统治系统。

  然而当时,底下的弟弟不服他,而群臣也持观望的态度,因此可以信赖的人,除十三弟允祥外,就只有隆科多和年羹尧。

  年羹尧是雍正即位之初的大宠臣。年羹尧在西北大营花钱如流水,雍正照付,年羹尧直接插手官员的任命,雍正也照准。年羹尧实际上算是没有王爵的西北王。

  而年羹尧恃宠而骄,在西北军营里,作威作福飞扬跋扈。给他送礼要叫“恭进”,他给人东西叫“赏赐”,属员道谢要说“谢恩”,新官报到要称“引见”。

  年羹尧班师回朝时,雍正命大臣们在郊外迎接。官员们跪在地上向他致敬,他端坐在马上,看都不看一眼。王公们下马问候,他居然也只是点点头。

  年羹尧甚至在雍正面前也不知收敛,雍正把自己的贴身侍卫派到他军中,他却吆喝来吆喝去就像使唤奴才一样。

  更为严重的是,当时民间盛传,说雍正做事都是听年羹尧的话,这就大大地刺伤了雍正的自尊心。声高震主者危,本是专制时代铁的定律,年羹尧的恃宠妄为,横行不法,让雍正大失所望

  雍正也不是没有提醒过年羹尧。雍正二年十二月,年羹尧返回西北的路上,雍正在他的奏折上批示说:“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为君者施恩易,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若倚功造过,必至返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雍正这话说得已经很明白了,可惜,年羹尧把这些话全当成了耳边风,在回西北的路上,照样趾高气扬,作威作福。

  雍正三年四月,年羹尧无缘无故被免去川陕总督和抚远大将军职务,调任杭州将军。同年七月,被革去将军职衔。九月,被捕下狱。十二月,以大逆、欺罔、僭越、狂悖、专擅、贪婪、侵蚀、忌刻八大罪行,勒令自尽。

  另一个宠臣是隆科多。隆科多原先地位不高,只是个尚书。只因为宣诏有功,便一夜之间,平步青云,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能被皇帝公开称为“舅舅”的也只有隆科多获此殊荣。

  而隆科多辜负圣恩后,官职一降再降后,于雍正五年六月被捕。十月,以大不敬、欺罔、紊乱朝政、奸党、不法、贪婪六大罪行,被判处终身圈禁,并于次年六月死于禁所。

  雍正也曾经寄希望于年羹尧、隆科多二人。他不仅想要年羹尧、隆科多尽力辅佐他,更是想树立一种君臣关系的楷模。

  雍正很看重君臣之间的互相信任和互相体谅。有一次,在给年羹尧的信中,他特别提到,西宁军事危急时,年羹尧担心皇上看了奏折,会“心烦惊骇”,便在报告战况时“间以闲字”,这样既冲淡了火药味,又不至于隐瞒军情。

  雍正对他的这份小心极为感激,说“尔此等用心爱我处,朕皆体到”,他还说,“你此一番心,感邀上苍”,“方知我君臣非泛泛无因而来者也”。很显然,他是把年羹尧当作忠君模范来看待和培养的。

  为了表示他们君臣之间的亲密无间,雍正甚至秘密写信给年羹尧,托他买酒。信中说:“宁夏出一种羊羔酒,当年有人进过,今有二十年停其不进了。朕甚爱饮它,寻些进来,不必多进。”这种口气,完全是朋友的语气。

  因此当他发现年羹尧和隆科多有负圣恩时,心里是何等的恼羞成怒

  这两个显赫一时的宠臣,几乎在顷刻之间便家破人亡身败名裂让人看得是惊心动魄目瞪口呆

  雍正是一个感情用事并且尖酸刻薄的人,谁要是得罪了他,那整治人的方法,完全是致命的。比如他对钱明世的处治。

  钱名世,字亮工,和年羹尧同于康熙三十八年中举。钱名世获罪,是因为曾写诗吹捧过年羹尧。年羹尧功高盖世,权倾朝野,吹捧过他的人很多。

  雍正的处置方法很有针对性,比如:怕死的人,砍他的脑袋;爱财的人,抄他的家产;一心想往上爬的人,就罢了他的官职。

  而这些惩罚,对文人都不合适。文人最看重的是清誉。雍正的办法就是要让他臭名远扬,背着千古罪名永世不得翻身。

  雍正对钱名世的处置,除了革职、发回原籍之外,雍正还做了两件事情。一是“赐”了一幅字给他,二是命举人进士出身的京官写诗给他送行。

  皇帝给朝臣赐字,得到“御笔墨宝”的官员,把这当做莫大的恩宠和荣幸,要制成匾额,悬挂在门口或堂上,光宗耀祖。

  雍正手书了四个字赐给钱名世,是“名教罪人”。儒生以维护名教为己任,雍正称他为“名教罪人”,就等于从精神上要了他的命。要命的同时还得把这四个字挂在门口,让众人指指点点,议论嘲笑。

  钱名世好歹是“探花郎”,却要在自家门前,悬挂“名教罪人”的匾额,不但祖上蒙羞,自己丢人,而且连后代都会抬不起头来。钱名世受此大辱,简直是生不如死。

  至于京官们所写的送行诗,都是一些批判和讽刺的诗句。这几百首讽刺诗,编成了一部诗集,由钱名世自己刊刻进呈,再发到各省学样,让文人以此为戒。这等于是让钱名世自己打脸。

  雍正这件事,做得有点过分了。俗话说,打人不打脸,伤人莫伤心。雍正对钱名世的惩治,又打脸,又伤心,这样的做法,只能让人觉得他尖酸刻薄。

  而且雍正生气起来,连死人都不放过,他曾亲笔为允禩党羽阿灵阿和揆叙题写墓碑。阿灵阿的碑文是“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揆叙的碑文则是“不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

  因此不少人认为雍正刻薄寡恩,喜怒无常,更有人认为他暴烈戾深、心胸褊狭。

  雍正对君臣关系有个奇特的理解:君臣之间双方要坦诚相待,臣子不能挖空心思讨好皇上,任何臣子,都不能欺骗他,糊弄他,不能和他耍心眼,更不能背叛他。

  显然,雍正不但要求臣子们尽心办事,还要他们交心。但他哪里知道,他说的那种君臣关系,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在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君臣关系根本不可能。一个高高在上,掌握生杀大权,一个匍匐在下,稍不留神,人头落地,怎么可能做到交心?

  除此之外雍正还严禁臣子私交过甚,在他的臣子里,最欣赏的是田文镜、李卫等人。因为这类臣子,和谁都没有什么私人关系。

  不许大臣们私交,又要求每个臣子和他交心,这样的君臣关系,如何拿捏?而雍正因为早年的经历和处境,不相信任何人,连他最亲近的十三弟允祥,在他当上皇帝后,也渐渐疏远他。最终雍正也只能做个孤家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