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公巫臣为何叛楚申公巫臣和夏姬是什么关系

日期:2023-11-17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申公巫臣为何叛楚?申公巫臣和夏姬是什么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夏姬的确令人着迷,她的去留,总是被权力操纵着。不仅如此,身似浮萍的她,在各类史书中也留下了“红颜祸水”的形象。

  《列女传》形容她:“乃如之人兮,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言嬖色殒命”。归根究底,历史中夏姬“红颜祸水”的形象,乃是申公巫臣所赋予的。

  《东周列国·春秋篇》夏姬剧照

  申公巫臣为了保护自己和夏姬,并且让他人不再觊觎夏姬的美艳绝色,对着楚国君臣说出了一番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妄言夏姬前任丈夫们的死,原因都是夏姬作祟。也就是说,申公巫臣将全部的罪过一股脑地推到了夏姬身上。

  纵观整个事情的经过,我们得出了结论——申公巫臣以凶吉的道理打消了子反的念头,这是保护夏姬的“釜底抽薪”之道。因为在申公巫臣得到夏姬之后,他的运气实在是变得不错,他不仅协助晋国打败了楚国,而且与他一起叛楚奔晋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吴国作“外交官”,一个在晋国作“邢侯”,两个儿子都享有功名利禄。这些事情都证明了夏姬伴侣的运势,跟夏姬本人根本没有任何的关系。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申公巫臣给夏姬扣上的帽子,当时是夏姬的“保护伞”,后来竟然成了夏姬的千古原罪。这样的罪名,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女儿——她也被归为不祥之列,留下了“甚美必有甚恶”的名声。

  《东周列国·春秋篇》夏姬剧照

  我们都知道,夏征舒是死在楚国人手里的,夏姬身为母亲,如果知道自己的儿子为了维护家族名声而亡,难免会产生仇恨的心理,所以夏姬坚定自己要离开楚国的信念,这是很有可能的。《列女传》并没有思考到人性,只是树立起了一个负面的形象,并告诫后世的女子,万万不可效仿夏姬的行为,但如果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历史本不应该给夏姬冠上“红颜祸水”的罪名。

  试想,如果申公巫臣在楚国强娶了夏姬,那么他必定不会容于楚庄王和子反。正因如此,他无法在楚国得到夏姬,只能选择离开。

  楚庄王去世后,楚共王即位的第二年,申公巫臣就逃往了晋国。此时子反建议给晋国重赂,让他们囚禁申公巫臣,然而,楚共王知道,再多的钱财也换不回父亲楚庄王时期老臣的心,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申公巫臣为晋国效力,其实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申公巫臣一手决定的。如此说来,操控夏姬出奔这件事,也是申公巫臣的选择,所以,我们不应该将一切罪名都扣在夏姬的头上。

  《东周列国·春秋篇》楚庄王剧照

  申公巫臣以到齐国出使之便,冒着家族亲戚被诛杀的危险,从郑国带走了夏姬,两人私奔,逃到了晋国。申公巫臣奔晋,除了为了爱情之外,还因为他得罪了楚国的子反。

  楚国子反、子重对申公巫臣都有怨气,前者是因为自己得不到夏姬而怀恨在心,后者是因为在“围宋之战”中打了胜仗,要求得到封地的请求,被申公巫臣建议楚庄王拒绝。正因如此,在楚共王继位之后,两人杀了申公巫臣的家人,并瓜分了他的财产。

  其实,申公巫臣虽然自己出奔到了晋国,但是他把家人留在了楚国,也许他的心中还存有回楚国谋事的想法。然而,楚庄王去世后,子反、子重毫无顾忌地对申公巫臣家族赶尽杀绝,这是楚国内部的腐败影响了整个国家的风气,也可以看出楚共王在内政方面是毫无作为的。

  最终,申公巫臣听到自己家族被灭的消息后,决定终身与楚国为敌,他发誓:“必使尔霸于奔命以死”。

  在他看来,将楚国击溃的方法,便是制造更多的战争,以此来消耗楚国的内需。然而,这样的谋划需要寻找合适的机会方能得手。直到申公巫臣奔晋五年之后,吴国伐郯国一事,成为了申公巫臣复仇计划的契机。

  《东周列国·春秋篇》楚庄王剧照

  《左传》云:“巫臣请使于吴,晋侯许之。吴子寿梦说之。乃通吴于晋。”

  此时晋楚相争的背景:一方面,齐晋“鞍之战”后,齐国兵败求和,晋国势头又重新兴起;另一方面,同时楚国也不甘示弱,当年就与齐、秦、鲁、宋、魏、郑、陈等国在蜀地结盟,楚国与晋国争雄的心思已经十分明显。

  由此可见,晋国确实十分需要进一步扩大同盟的规模来制约楚国。那么,申公巫臣的复仇之心和他出使吴国的计划,正合晋国之意。

  吴国地处楚国的东方,是极佳的屯兵基地,也能弥补晋、楚两国相对遥远的距离。而且吴国人民骁勇善战,他们万事俱备,只是欠缺一点点战术和战略方面的指导。于是经过晋景公的同意,申公巫臣出使到吴国,协助吴王寿梦训练士兵。

  “楚才晋用”的情况,自“申公巫臣入吴”揭开了序幕。楚国自家的智囊财富流失,放弃贤才使之投奔敌国,这绝对是不明智的选择。

  申公巫臣抓住了机会,敲响了一记为楚国而鸣的丧钟,也预示了崛起中的吴国即将代替晋国成为楚国的大患。